花垣简介
新花垣 • 头条
2023-04-28 09:44:21

花垣县基本情况及相关数据

第一章  基本概述

一、历史沿革

花垣苗语称XanbJibYox,意为北方之地, 是古朴神秘的“百里苗乡”。在秦时属黔中郡地,汉初期改秦时中郡为武陵郡,治厅在武附(今常德市),下辖十三个县,在西汉时属辱阳县蛮地,隶 属两个不同的行政区划,北属迁陵县(今保靖县),南属辰阳县(今辰溪县)沪溪少数民族聚居地。 隋朝废郡设州,隶属辰州,分两个区,北属大乡县(今永顺县),南属阮陵县。唐代北部先后属洛 浦、三亭,南部属沪溪(武德三年至六二〇年分沅陵置)。洪武元年(1368)置崇山于老城(今吉卫镇老卫城),后撤卫改置崇山千户所。

花垣县县级建制始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置镇溪军民千户所,分镇溪崇山 124寨为十里, 自高岩河分界,下四里为今吉首地,上六里为花垣镇今花垣县域,旧称“六里苗地”。清雍正八年 (1730),设六里同知,雍正十年改六里为永绥厅,治吉卫吉多坪。嘉庆二年(1797),升永绥厅为直隶厅。嘉庆七年,厅治迁花垣(今县城)。民国元年废永绥直属厅,改直隶厅为行政厅。次年,改永绥厅为永绥县,属辰沅道。民国24年属湘西绥靖处。民国25年属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29 年属第九行政督察区。

1949年11月和平解放,同时年底建立永绥县人民政府,隶属沅陵专区。1952年8月湘西苗族自治区成立后,划归自治区管辖。1953年9月,永绥县改名花垣县,辖地、治所不变。1955年属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花垣县自此隶属自治州管辖。

二、自然资源概况

(一)土地资源类型齐全,有利于多样化开发利用

花垣县土地类型多样,类型齐全,总体上呈现出“七分山水两分田, 一分道路和家园”的特征。根据“三调”最新成果,全县农用地面积为101885.39公顷,占县域总面积的91.83%,生态用地面积为1909.64公顷,占县域总面积的1.72%,建设用地面积为7154.08公顷,占县域总面积的6.45%,具体来说,花垣县用地以林地为主,占县域总面积的63.13%;其次为耕地,占县域总面积的21.16%。种植园地占县域面积的4.40%,建设用地占县域面积的3.68%。

(二)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动植物的天然宝库

花垣县植被生长繁茂,属国家和省级规定的重点保护植物有54 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水杉等6 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23 种,是国家保护植物高密度分布区;花垣县野生动物资源也极为丰富,属国家和省级规定的重点保护动物有88 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云豹2 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6 种。堪称野生动植物资源天然宝库和生物科研基因库。

(三)水资源充沛,可开发潜力大

花垣县地表水和地下水均非常丰富。全县每年水资源总量1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865毫米,相应径流量约9.59亿立方米,年径流系数 0.6,年人平水量达0.44万立方米,稻田亩平均0.62万立方米,均高于全省全国,境内丰富的水资源主要汇聚成了两条大河,即花垣河、兄弟河;地下水有雅酉、排碧、长乐、渔塘、团结5 个较大的富水区,较大的地下河l5 条,地下水动储量约为2.35亿立方米/年。

(四)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特色鲜明

花垣县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生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兼有山、峡、河、湖、瀑、洞、林、泉等 多种自然景观元素,目前县域内有以紫霞湖、芷耳瀑布群、崇山红石海、古苗河大峡谷等为代表的自然山水生态资源,拥有寒武系内世界第一枚“金钉子”,是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组成部分。

(五)气候条件好,宜业宜居

花垣县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属于从中亚热带的过渡型,而且更接近于北亚热带。总体上,花垣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雨水充沛,良好的气候条件使得花垣县成为宜业宜居的乐园。

(六)矿产资源丰富

花垣县矿产资源丰富,分布面广。已探明有:铁、锰、铅、锌、钒、钼、镉、汞、磷、滑石、石煤、重晶石、方解石、石灰岩、白云岩、陶土等十多种。全县已发现矿产23种,矿产地42处,其中锰、铅锌保有资源储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被誉为“东方锰都”、“有色金属之乡,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三、社会经济概况

2019 年来,花垣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州委工作要求,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狠抓精准脱贫攻坚、矿业环境整治、重大项目建设、维护和谐稳定,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四、规划编制历程

花垣县先后进行了四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两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于1983 年首次编制, 其规划期为1983~2000 年;1992年对该规划进行了调整,在原规划 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深化,使规划更具可操作性;2002年,对原《花垣县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完成《花垣县县城总体规划(2002—2020)》;2010年对《花垣县县城总体规划(2002—2020)》进行了修编,完成《花垣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该规划于2011年得到州人民政府批准。花垣县共进行了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花垣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于2005年开始编制,2015 年进行修编,2017年4月11日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五、建设用地现状

花垣县现状建设用地总面积为7154.08公顷,位于建设不适宜区的有877.24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2.26%。

六、发展优势

(一)自身优势

1.地理区位优良,邻边优势突出,是政策叠加高地

花垣位于武陵山片区核心地带,与周边城镇同属武陵山地区,在人文、政治、经济上有着紧密 的地缘联系,是湘西州“1+5”生态城镇群的重要成员;又处于湘黔渝三省交界处,人称“一脚踏三省”之地,邻边优势突出;同时,也是中西部两大经济地带的结合部,是湖南进入西南地区的门户。

2.生态本底优良,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花垣县土地资源类型齐全,有利于多样化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丰富, 是动植物的天然宝库;森林覆盖率高、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以锰矿和铅锌矿为主的矿产资源丰富,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3.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交相辉映,旅游开发前景广阔

现有原生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众多,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历史人文与自然和谐共生,旅游开发前景广阔。县域内有花垣古苗河省级地质自然公园、古苗河国家级湿地自然公园、边城——古苗河风景名 胜区、兄弟河水库水源保护区、小排吾水库水源保护区等各类保护区,自然生态景观资源丰富多样,

4.可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花垣县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现状保存情况普遍较好,各风景名胜区、遗址保护区、传统村落均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花垣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涵盖边城文化,苗乡文化,蚩尤文化,红色文化(革命老区)等多种文化类型;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2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9处、州级2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民间文学、艺术创作美不胜收。

(二)发展机遇

1.开启“公铁空”联运,畅通交通大循环的机遇

2020 年,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 提出了打造“三个高地”、担当“四新”使命、落实五项重点任务的重要指示,这就要求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 域、更深层次区域协同和开放,把“左右逢源”的枢纽优势发挥出来。湘西机场位于花垣县花垣镇,在 2015年获中国民航局批复,为4C级中国国内旅游支线机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50万吨,飞机起降量3571架次的使用需求。此外,在建的渝湘高铁起于重庆秀山县,经湖南花垣县、吉首市、泸溪县到益阳市,将从重庆秀山县引出沿渝湘高速公路走向,向东至吉首市接入张吉怀铁路,在益阳与长益常铁路接轨。花垣县基础设施建设将取得区域性突破,形成飞机、高铁、高速、国省道、县乡村公路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进入以“航空+高铁”为新引擎的综合立体大交通时代,交通示范引领作用将有效彰显。

2.产业转移示范与数字经济的时代机遇

国家大力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战略,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支持 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国家支持中部地区 高质量发展,这些战略的落实将为加快推进花垣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新机遇,花垣县将成为区域协调发展、承接产业转移等战略的直接受益者。同时,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新的技术革新机遇,数字经济成为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引擎,花垣县也将牢牢把握数字经济变革的新时代机遇,为高水平推进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3.“乡村振兴”无缝接力“精准扶贫”的政策机遇

花垣县作为全国“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脱贫攻坚 取得了显著成效,习总书记对十八洞村精准脱贫经验给予肯定并作出重要指示,在全国乃至全球产生了重要深远影响。目前,花垣已形成以“十八洞”扶贫产业为核心品牌,以湘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平台,以茶叶、猕猴桃、蚕桑、湘西黄牛、乳鸽等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特别是子腊贡米复合 种养系统被确定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实现了湘西自治州获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另一方面,花垣拥有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边城镇)、1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边城茶峒、十八洞村)和31个典型苗疆文化的传统村落,文旅产业成为花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和湘西州旅游的重要增长极,极大地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对“摘帽”贫困县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并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湖南省建立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这为花垣县巩固脱贫成效、有效衔接乡村振 兴提供了新支撑。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花垣县将继续担当起首倡地的首倡之责,紧抓国家政策红利,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上走在前头,落实率先振兴的脱贫攻坚精神,全力实现“深度贫困——脱贫攻坚示范——乡村振兴典范”的目标。

4.旅游扶贫持续推进,全面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机遇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贯彻全域旅游理念是应对经济新常态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花垣旅游发展相对落后,与自身的优越资源禀赋不相称。近年来,花垣县旅游业加速上升,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的特征日益明显。一方面,中央高度重视武陵山区的旅游扶贫工作;另一方面,制约外部游客进入花垣的交通瓶颈即将破除。

(三)发展定位

全国新时代红色旅游目的地、全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先行区、全国产业转型绿色发展示范区、湘渝黔省际边界重要城市。

第二章 国土空间格局

一、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以花垣县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为指导, 围绕三大发展战略和六大定 位, 全力实现“美丽宜居花垣, 生态富饶边城” 的总体目标, 以重要发展轴带和交通廊道为骨架, 促 进生态屏障、城镇体系、农业发展、绿色矿业、民族旅游等各项要素的融合共生,构建“一心、一轴、两带、 六点、五片区”的县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一心”:花垣县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发展动力中心,聚焦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对外交往几大核心功能,辐射带动全县乃至松桃、保靖等周边地区协同发展。

“一轴”:核心产业集聚发展轴,充分发挥包茂高速、张花高速、 G209 等主要交通廊道的串联作用,串联起中心城区、产业开发区、农业科技园、机场片区、边城风景名胜区、十八洞扶贫“首倡地”,形成工业、农业、旅游业和商贸物流业四大核心产业集聚的连绵发展轴,促进花垣县一二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转型升级。

“两带”:依托县域内南北通达的国道、省道、县道等主要联系廊道, 形成联系中心城区与各乡镇的南北向两条城乡融合发展带,促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引导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升县域整体活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六点”:五个各具特色的乡镇中心区, 包括边城镇、双龙镇、麻栗场镇、民乐镇、吉卫镇、雅酉镇,是带动镇区周边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

“五片区”:包括北部城镇核心发展区,承载县域城镇发展的核心功能区,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最活跃的区域;西北部边城文化旅游区, 依托边城茶峒风景名胜区,承担文旅休闲体验度假功能;西南部绿色矿业发展区,是探索“绿色矿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先锋区;中部现代农业发展区,以湘西国家农业科技园为核心的示范引领区,辐射带动区域内做强现代种养、做精乡土特色;东部生态文化旅游区,既是花垣县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又是以十八洞为核心、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为支撑的乡村精品文化旅游区。

二、“三线”划定与管控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落实湘西州总规有关要求,在花垣县县域范围内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明确三条控制线范围和管控要求,形成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

三、生态保护格局

深入贯彻落实“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战略部署,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呵护自然、亲近山水”为导向,尊重自然山水格局,遵循生态规律,彰显自然神韵,做活山水文章 全面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构建“一廊、一屏、两区、多节点”的生态保护格局,建成“山水风光神奇、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山水边城。

一廊:清水江与花垣河组成生态廊道。一屏:东部生态屏障。两区:以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为主要任务的区域,包括摩天岭生态片区、李梅生态片区。多节点:即以自然保护地、国家一级公益林、国家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地等为主体的生态功能节点,包括边城-古苗河风景名胜区、兄弟河水库、小排吾水库、湘西世界地质公园(排碧寒武纪地 质遗址)、崇山卫城遗址、石栏杆及大小龙洞等。

四、农业生产格局

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把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贯穿始终,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引导农业产业相对集中、农业产业链有序衔接和农业基础设施相应配套,构建更加健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优势明显、类型多样、产出高效的“一园四区一带”农业生产格局, 把花垣县建设为产业特征鲜明、辐射带动明显、品牌价值凸显的山区农业现代化典型县。

一园:湘西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是花垣县农业发展核心,着力打造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核心推动引擎。通过搭建“产学研用”平台,促成农业科研成果熟化、孵化,以龙头企业为引擎,加工为手段,积极发展“农业+”,推进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的全链条发展。全面推进花垣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精细农业转型升级,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农业高新区。

四区:四大农业生产区,即精良山地农业区、精美休闲观光农业区、精品粮食种植区、精细生态种养区。

一带:特色城郊休闲农业发展带。在城市周边以主要交通线为轴, 立足保障“菜篮子”供给和农业生活、生态等多重功能发挥,布局集约化、设施化,高投入、高产出、多功能的城郊休闲农业带,重点发展优质蔬菜、鲜果、近郊优质水稻等产业。

五、城乡发展格局

以增强花垣在武陵山区辐射带动功能,着力建设区域副中心城市, 焕发“魅力边城、百里苗乡”的无尽魅力为主要目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着力构建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空间发展模式,以中心城镇为依托、以交通干线与产业密集走廊为发展主轴线,规划形成“一心两园,六点三轴”的辐射型“点轴”发展格局。

一心:花垣县城,整个县域城镇体系发展的核心;

两园: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和省级产业开发区,整个县域的农业和工业中心;

六点:边城镇、双龙镇、麻栗场镇、民乐镇、吉卫镇、雅酉镇六个重点镇,作为县域城乡发展的次中心;

三轴:即 G209、G319 沿线形成“花垣镇——边城镇——机场” 的空间发展主轴;沿G209和G319及县道形成的“边城镇——花垣镇——麻栗场镇——吉卫镇——补抽乡——雅酉镇”空间发展次轴;沿县道形成的“花垣镇——龙潭镇——猫儿乡—— 民乐镇”空间发展次轴。

第三章  基本数据

全县共划定生态保护区面积共14560.86公顷,占县域总面积的 13.33%。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区13650.95公顷,集中分布在湖南花垣古苗河国家级湿地自然公园和花垣古苗河省级地质自然公园,其余呈斑块状分布在县域各地,其中东部双龙镇、西部民乐、中部吉卫和南部雅酉镇分布面积较大。根据保护等级不同,生态红线保护区又进一步分为自然保护地一般控制区9532.97公顷、其他红线区4117.98公顷。

全县共划定耕地保护区23335.54公顷,占县域总面积的21.37%,主要分布在吉卫镇、补抽乡、麻栗场镇、双龙镇等乡镇,包括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和一般耕地区。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18809.33 公顷,占县域总面积的17.22%。

全县共划定城镇发展区3023.88公顷,占县域总面积的2.77%,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边城茶峒、花垣镇南部的国家级农科园和高铁新城、麻栗场镇北部的空港新区以及各镇镇区。

全县划定乡村发展区65515.55公顷,占县域总面积的62.53%,主要包括花垣镇南部——麻栗场镇——吉卫镇的现代农业发展区、边城镇东部——龙潭镇——猫儿乡——民乐镇的矿业发展区以及以双龙镇十八洞村——金龙村为核心引领的乡村文旅发展区。  

花垣县森林资源总体上较为丰富,县域内地貌类型多样,山原、山地、丘陵、岗地地貌类型齐全,不同的气候水热条件和差异化的土壤质地使其形成了各种林地类型和丰富的动植物种类。根据花垣县三调数据统计,全县林地总面积70044.76公顷,占县域国土总面积的63.13%,包括乔木林地58324.28公顷,竹林地245.96公顷,灌木林地2215.33公顷,其他林地 9259.19公顷,分别占林地总面积的83.27%、0.35%、3.16%和13.22%,其中双龙镇、花垣镇、民乐镇等乡镇分布面积最广。

全县森林面积为60870.60公顷,占林地面积的86.90%,森林覆盖率为54.86%,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214382.58立方米。其中,乔木林分面积为49628.84公顷,竹林59.87公顷,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11181.89公顷,分别占森林面积的81.53%、0.10%和18.37%。乔木林分主要优势树种包括阔叶树、马尾松、杉木、柏木,面积分为达到16828.62公顷、13472.70公顷、8730.79公顷和6257.97公顷。花垣县有林地面积按起源分,天然林面积为37786.84公顷,人工林面积为28219.16公顷。

水文气象条件。花垣县属于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 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温较早,寒潮活动较频繁,夏季降雨集中,雨热同季,夏秋季干旱发生较多,冬天较为寒冷。年平均气温16℃, 年日照时数1324小时,年均无霜期269天,年均降水量1418毫米。

河流水库概况。花垣县境内河流分属酉水和武水两大水系,流域面积1108.69平方千米,总属沅水。干流长度大于5千米的有32条,其中属于酉水水系的25条,流域面积799平方千米;武水水系7条,流域面积309.09平方千米。全县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每年水资源总量1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865mm,相应径流量约9.59亿立方米,年径流系数0.6。目前全县建成中小水库55座,现有中型水库4座,小(Ⅰ)型水库工程12座,小(Ⅱ)型水库工程39座,总库容1.75亿立方米,涉及灌溉面积18.35万亩。

降水量。花垣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418毫米,降雨量主要集中在4-9月份,降雨量为998.6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70%。

水资源总量。根据 2019年湘西州水资源公报统计数据,花垣县降雨总量为14.3亿m³, 地表水资源量8.55亿m³,地下水资源量1.529亿m³,水资源总量为8.55亿 m³。

降水分布特点和演变趋势。花垣县2014-2019年系列的年平均降水量为1381.3mm。2014-2019年降雨系列中,最大降水量为2014年的1508mm,最小降雨量为2015年的1219.2mm,最大降雨量是最小降雨量的1.24倍。全县各乡镇降水量较平均,区域内降雨量演变趋势不明显。

水面蒸发分布特点和演变趋势。花垣县境内年平均总蒸发量为962mm ,7-8月份蒸发量最大,在148-150mm之间,1月份最小,为30mm ,2月份和 12月份为35mm,3月份和11月份为50mm左右,其余月份在70-110mm之间。年蒸发量小于降水量的31%。冬季性(12月-2月)蒸发量略低于降水量。

地表、地下水资源分布特点和演变趋势。花垣县境内河流分属酉水和武水两个水系,水系呈不对称的树枝状分布,地表水及地下水较丰富, 具有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区域内主干流有三条,流向均由西南向东北, 其中花垣河发源于贵州省松桃县境内,在狮子桥附近注入保靖县境内; 兄弟河发源于县境西南部摩天岭东麓,全长45.6公里,在县城附近注入花垣河;牛角河——高岩河发源于雅酉镇坡脚村,流经县境总长21.8公里, 在高岩附近注入峒河。全县有地下暗河15条,总长65公里。县境内河流河床较大,水流急,具有易涨易退的特点。

用水现状。2019年花垣县总用水量为1.1179亿m3,总用水消耗量为 0.5276亿m3 。2019年花垣县总供水量为1.1182亿m3,其中水利工程供水 0.9030亿m3,市政供水(自来水)供水0.0935m3自备取水供水0.1006亿 m3,非水利工程供水0.0211亿m3。2019年,花垣县人均综合用水量394m3,万元GDP用水量155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69m3,城镇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144L,农村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81L,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 348m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为0.5161。

自然保护地。花垣县原有各级各类型自然保护地八个,分别是湖南花垣古苗河国家湿地公园、边城-古苗河风景名胜区、花垣古苗河地质公园、湖南花垣古苗河自然保护区、湖南花垣摩天岭自然保护区、连台山自然保护区、湖南花垣高岩河自然保护区和花果山森林公园,批复面积共 57241.60公顷,实际落图面积52033.91公顷。

湿地资源现状。花垣河流域、兄弟河流域是花垣县重要的湿地分布区域,主要为天然湿地和一部分人工湿地,湿地类型包含河流、湖泊、水库、滩涂等,总面积约 1847 公顷。其中古苗河国家湿地公园以古苗 河水库和古苗河为主体,其范围包括古苗河水库、古苗河下游河道、河洲漫滩和周边部分山地, 总面积975公顷,公园内水量充沛、水体清澈、水质优良,动植物资源多样。根据相关资料,公园内有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 12 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12种,湖南省重点保护动物65种。

矿产资源分布现状。花垣县已发现固体矿产23种,占湖南省已发现矿种数(124 种)的18.55%;已探明储量并列入《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有锰、铅、锌、镉4个矿种,占湖南省已探明储量矿种(74种)的 5.41%。全县现有探矿权8个,主要分布在花垣县西北部,民乐镇、猫儿乡、边城镇、花垣镇一带,采矿权56个(含砂石土矿),主要分布在花垣县西部,猫儿乡、龙潭镇、石栏镇等多个乡镇。铅锌矿主要分布于西北部李梅矿区、渔塘寨矿区、清水塘矿区、杨家寨矿区、大脑坡矿区;锰矿集中分布在西南部的民乐锰矿区。铅锌、锰矿开发利用程度普遍较高。锰矿探明储量是湖南省之最,铅锌矿探明储量为湖南省第二;花垣县素来享有“东方锰都”“有色金属之乡”之美誉。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2021年花垣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花垣矿山完成覆土复绿6491亩,在关闭的尾矿库及矿坪种植蚕桑7000 余亩。16个涉矿村完成环境综合整治,3个涉矿村实施整体搬迁,依法取缔“小散乱污”浮选企业, 全县163家铅锌浮选企业关闭162家。矿产资源整合“花垣模式”在全省推介,花垣成为全省矿山转型绿色发展改革试点。同时,锰业综合整治全面推进。坚持从源头治理,生态修复、生产方式、结构调整等方面标本兼治、综合施策。锰矿山全部实施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完成石栏、民乐、猫儿锰矿山污水处理厂扩容提质;锰矿库全部实施规范治理;电解锰企业全部实施清洁生产整改、锰行业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花垣县先后依法取缔“小散乱污”浮选企业162家,关闭电解锰企业9家、退出产能11.1万吨,铅锌企业全面整合成1家综合矿业集团。

区域交通现状。花垣现有交通方式以陆路运输为主,对外交通主要有以国省道为主的公路运输、包茂高速和张 花高速为主的高速铁路运输。其中S256北接保靖南通凤凰,S527东至吉首西达贵州,包茂高速连同重庆秀山与州府吉首,张花高速串联州北部各县。现有花垣城南汽车站、花垣汽车总站、边城车站以及吉卫农村客运站四个汽车站。

区域城镇发展现状。花垣县下辖九镇三乡,城镇空间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沿河谷、平原丘陵地带分布较为集中,形成了城镇发展密集区, 南部山麓地区城镇分布相对稀疏。

村庄发展现状。花垣县县辖12个乡镇241个社区(居委会)、村庄(详见下表),行政区总面积达1109.49平方公里。至2019年底,花垣县农村总人口达26.07万人,农村建设用地面积为39.04公顷,人均村庄建设用地面积为149.73 ㎡/人。花垣县农村人口密度为246人/平方米,农村人口及农村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疏密明显,呈现由北往南的渐变趋势。中心城区周边地区的坡度较小,农村人口聚集,人口密度大,南部山地及城 郊地区人口散布,人口密度小;从人口密度来看,低的地方每平方公里只有100多人,高的地方每平方公里可达337人,相差两倍多。大部分乡镇低于湖南省平均农业人口密度(248.5人/平方公里)。花垣镇、双龙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较高,在6000-8000元之间,大多数乡镇的农民人均纯 收入在 3000-4000元之间。产业结构中,传统一产占据主导,其中种植业占比高达 82%,三产旅游产业异军突起,占比达到5%。花垣县乡村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苗族民居特色明显。74个村庄具有历史文化遗产,传统古村落 33个,共有150处历史遗存,其中拥有90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乡镇劳动力占总人口的48%左右,外出务工人口则占总人口的28.6%左右。

社会配套现状。花垣县已基本建立起“城区(镇区)—乡村”两级乡村公共基础服务体系,分级配建学校、医 院、农贸市场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其中,教育设施较为完善,共有102个村庄具有小学,75个村庄具有幼儿园。共有160个村庄具有图书室,131个村庄具有室外文体设施, 113个村庄具有商店,37个村庄具有老年活动中心。部集中供水的村庄有 123个,具有污水处理设施9个。

产业发展现状。2019年花垣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2.12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8.1亿元、22.97亿元、41.05亿元,分别增长3.0%、8.7%、5.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10.9:48.6:40.5 调整为11.2:31.8:56.9 。2015-2019 年,产业结构经历了从“二三一” 向“三二一” 的转变,经济增速稳中有升,第三产业贡献率超越二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9年,花垣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64亿元,其中农业产值7.60亿元、畜牧业产值6.04亿元,农业和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的9成以。农业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包括谷物、玉米、豆类、薯类,其余小面积种植油料、烟叶、中药材、蔬菜及瓜果作物,主要分布在县域中部中低山原区。畜牧业以蚕桑、湘西黄牛、乳鸽、山羊和黑猪等特色养殖为主,主要分布在县域西北部岗平区、东南部的中山原区。花垣县已形成以茶叶、蚕桑、湘西黄牛等“一特两辅”为重点, 油茶、蔬菜、水果、中药材、 乳鸽、山羊、黑猪、稻花鱼、鸡鸭为辅的农业特色产业。

2019 年工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87.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 27.9%,花垣县工业增加值、规模工业增加值主要来源于锌、锰两矿产业,主要产品为硫酸、电解锌、电解锰。

花垣省级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初具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主要在分布在省级产业开发区,入园企业总数达61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已扶持2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农业园区,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引导全县100多家工矿企业转型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旅游服务业。在“精准扶贫”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背景下、花垣县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十八洞村、边城茶峒等已在省内、甚至全国具备一定影响力,并为花垣带来了巨大的旅游效益。 

文旅资源发展基础。花垣县文化旅游资源整体上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征,基本实现资源全域覆盖。其中,西有边城茶峒、南有崇山红石海和崇山老卫城、中有紫霞湖、北有古苗河大峡谷、东有十八洞村、蚩尤部落群、芷耳瀑布群等,形成东南西北中、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旅游资源体系。现拥有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边城镇)、2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边城茶峒、十八洞村)、1个国家湿地公园(古苗河)、1个世界地质公园(湖南湘西地质公园-排碧寒武纪“金钉子 ”)、10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镇、十八洞等12个“州全域旅游最美村 ”等文化旅游品牌。 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特色鲜明。在花垣县旅游资源结构中, 自然资源占有一定的优势, 兼有山、峡、河、湖、瀑、洞、林、泉 等多种自然景观元素,形成以紫霞湖——湘西地区独一无二、特色鲜明的“湖岛格局”;芷耳瀑布 群——湘西罕见的高密度瀑布群落、国内最大落差瀑布; 崇山红石海——亿万年奥陶纪壮美红石奇观;古苗河大峡谷——集奇、险、秀、美的原生态峡谷等为代表的自然山水生态资源。文化资源—— 内涵丰富,底蕴厚重。花垣县是全国“精准扶贫”首倡地,以十八洞村为示范点,在全国乃至全球产生了重要深远影响。另外,花垣拥有31个传统村落,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正在实现“深度贫困——脱贫攻坚示范— —乡村振兴典范”的目标。同时,花垣也是“苗疆圣地”,早在五千年前就是“苗之古都 ”,蚩尤文化遗存遍布花垣,有全国蚩尤文化研究基地;也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苗族巴岱艺术之乡、中国 苗绣织锦艺术之乡,拥有赶秋节、苗鼓、苗医药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及苗族武术、苗戏等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形成了以“十八洞”为核心的旅游商品体系,涵盖苗绣、猕猴桃、黄金茶、蜂蜜、腊肉、银饰等多个品类。

交通发展现状。湘西边城机场2023年3月31日成功试飞,进入通航准备阶段。渝湘高铁已纳入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2023年3月28日完成勘察设计一次性总体招标。货运铁路开始筹备前期工作。县内拥有两条高速公路(张花高速、包茂高速),通车总里程达56.15公里(张花高速9.52公里,包茂高速46.63公里)。209国道自东北从县城南部边缘贯穿花垣县,往东北可通往保靖县,往东南可通往吉首市方向。319国道自西北从县城南部边缘贯穿花垣县,往西北可通往重庆市,往东南可通往吉首市方向,并在花垣县城南部与209国道相交。256省道自北向南贯穿花垣县,往北通往保靖县方向,往南通往凤凰县方向。527省道大体呈现自西向东趋势,东西向贯穿花垣县,在县内中部与256省道有局部重合,往西通往贵州省,往东通往保靖县方向。目前花垣县设有长途客运站两座,花垣汽车总站和边城车站。全县长途客运线路7条,客运线路总里程达到6360 公里,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100%,公交线路3条,线路总里程达到26公里。 2019年,花垣县货运周转量达到20240万吨公里,货物运输量达到93万吨。

县乡村三级物流配套体系建设项目位于花垣县境内,有4个物流配送中心:1个县级配送中心,位于花垣县国家级农业园区;3个乡镇物流配送中心,吉卫镇配送中心、麻栗场镇配送中心、民乐镇配送中心。

公共服务设施现状。拥有苗族博物馆、文化馆、花 垣县苗歌剧研究所(花垣县苗戏传习所)、图书馆、花垣县美术馆等 5 处文化活动设施。

教育现状。2019年拥有各类学校194所,花垣镇范围内拥有48所,占全县学校的24.74%,普通高中(花垣县边城高级中学、花垣县华鑫高级中学、花垣县民族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花垣县教 师发展中心、花垣县树亿星电脑学校、花垣县职业高级中学)都分布在花垣镇范围内。

体育设施现状。拥有1处体育运动中心(赶秋北路 119号),占地面积50亩,体育运动中心包含四层高的全民健身中心楼、二层高的体泳馆楼和田径运动场(含400米高标准塑胶跑道8道、高标准塑草足球场1个、室外篮球场2个、羽毛球场4片和健身路径)。十三五以来,花垣县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掀起了全民健身热潮,湘黔渝边区龙舟赛、三八 趣味运动会、篮球运动会、气排球运动会、“十八洞”越野赛等全民健身特色品牌基本确立。

医疗卫生设施现状。截止2019年底,全县拥有各类注册医疗卫生机构 375,县直医疗卫生机构8所,乡镇卫生院21所,民营医院6家,村卫生室 300多所,诊所41个。21所乡镇卫生院都能够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2个建制乡镇卫生院都有一名以上全科医生。217个行政村均有村卫生室,功能齐全。2020年全县医疗机构编制床位是 1178 张(其中:二级医疗机构病床数56 张、乡镇卫生院病床数524张、民营医院病床数 90张),2020年全县千人口病床数4.5张;2020年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71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47人(千人口医生2.73人),执业注册护士863人(千人注册护士2.78人)。

社会福利设施现状。花垣县拥有花垣县福利院(县慈爱园)1所,乡镇敬老院17所(每个乡镇均有分布)。

供水工程现状。花垣县供水工程分为中心城区供水和城乡区域供水,其中花垣县中心城区属于城市供水范围,其他为城乡区域供水范围。花垣县中心城区供水现状水源为地表水,取自兄弟河(花垣牛角屯水库塔里干渠),该源水属国家Ⅱ类地表水,出厂水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现有水厂 2 座,为钟佛山水厂与佳民水厂。钟佛山水厂运行5万吨/日;佳民水厂设计运行2万吨/日。城乡区域供水现状水源亦为地表水,取自花垣县麻栗场镇黄土坡村的五龙冲水库,水库所在河流为沅江四级支流五龙冲河中下游。现有水厂一座,即大兴水厂(五龙冲水厂),目前运行规模3万吨/日。

供电工程现状。截止2020年,花垣县有1个220KV变电站,总容量 360MVA 、9个110KV变电站,总容量587MVA ,13个35KV变电站,总容量 212.05MVA。花垣变电站接线220KV由秀山至桑植方向、500KV至松桃方向,有110千伏出线至洞溪坪变电站、团结变电站、工业园变电站。

通信工程现状。截止2019年底,花垣县现有宏基站共580个,其中地面站398个,楼面站182个。现有通信主干管道65.09 孔公里。针对5G需求(县城、重点乡镇)进行站址规划,制定满足5G产业发展需求的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现有各类通信机房56个,其中核心机房3个,汇聚机房28个, 接入机房25个。现有138个光缆交接箱,其中主干光交箱101个,配线光交箱37个。目前花垣有线电视网络已经覆盖县城,全县有线电视网络已建成。目前花垣县有1座广播电视局;有20所邮政支局分布在各个乡镇。

供气工程现状。花垣县目前的燃气气源主要包括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花垣县经营天然气的气源以管输天然气(NG)为主,气源主要来自中石化川东南地区气田页岩气,以液化天然气(LNG)为辅,气源主要来自周边 LNG 工厂或接收站;花垣县经营液化石油气的供应方式为瓶装供应,气源主要来自湖北荆门和岳阳长炼。

城区共敷设燃气管道主支管网50km,基本覆盖城区及工业园区。县域现有天然气综合站1座,位于花垣县城G319南侧,占地1.33公顷(约 19.9亩),高—— 中调压站1座,位于花垣县洞溪坪镇。县域现有液化石油气储配站1座,位于花垣镇望城村G209国道北侧,占地面积0.99公顷, 总储罐容积为450立方米,下设瓶装液化气供应站27个,分布于各乡镇。

天然气利用处于发展初期, 截止2020年,花垣县共有居民天然气用户5000户,商业天然气用户16户,工业天然气用户1户,供气量达310×104Nm3/a。

液化石油气截止2020年,花垣县共有瓶装液化石油气居民用户约 20000户,商业用户约300户,供气量达2750t/a。

环境卫生工程现状。生态垃圾处理以卫生填埋为主要处理模式,有一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为120吨/日的城市垃圾处理场,设计使用年限至2034 年。县城现有3座小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转运。

历史文化遗产分布。花垣县是革命老区,有10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乾嘉苗民起义古战场遗址等人文景观,物质文化遗产较丰富。目前共有历史文化名镇1个、历史文化名村9个、传统村落31个、文物保护单位 51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是古朴神秘的“百里苗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富有浓郁的苗族文化特色。目前拥有188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5项,分别是苗族古歌、苗族鼓舞、苗族服饰、苗医药(钻节风疗法)、苗族赶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12项,包括苗族歌谣、苗戏、苗族椎牛祭等;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41项,包括花垣汉戏、苗族唢呐、苗画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130项,包括老卫城传说、边城葬俗礼词、傩神传说等。

工农业园区布局。总体采取一园多区的布局形式:一园是指综合工业园:约8.2平方公里,是未来花垣产业发展引擎、新型产业创新园。多区包括产城融合区:约4.2平方公里,是花垣县未来产城融合核心、新型商贸服务核心及宜居宜业都心。农科园产业区:约2平方公里,是花垣县未来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展示交易为主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空港新区:空港新区组团集中建设区规模1.85平方公里,远景规划用地5平方公里左右。利用机场、高速、国道、铁路等优越的交通条件,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积极落实国家、省、州、县的发展战略, 湘西机场空港新区主要布置大数据产业基地、空港航空货运集散与分拨中心、地方特色产品加工中心、湘西文化展示、旅游服务基地等功能。

城乡风貌特色。一是丰富的自然资源。花垣县是富集之地,禀赋突出,水资源充沛,全县每年水资源总量16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约为 2.35亿立方米/年;生物资源多样性丰富,全县有树种99科、263属、454 种,森林覆盖率达63%,属国家和省级规定的重点保护动物有88种,是野生动植物资源天然宝库和生物科研基因库。二是极佳的生态环境。花垣县在《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属于国家级重点生态保护区,生态保护高度重要区占县 域面积的42.33%,兼有山、峡、河、湖、瀑、洞、林、泉等多种自然元素;同时,花垣县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属于从中亚热带的过渡型,花垣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拥有“现代桃花源”的美誉。三是深厚的人文资源。花垣苗族传统文化保存完好,拥有苗鼓、苗族古老歌、苗医药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赶秋节、苗族武术、苗戏、椎牛祭、花带、接龙舞、司刀绺巾舞等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苗族巴岱艺术之乡、唢呐艺术之乡、苗山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苗绣织锦艺术之乡”、“全国蚩尤文化研究基地”。

责编:宋显金

来源:花垣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花垣县招商引资基本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