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载砥砺前行 沅江农业展新颜
新沅江 • 头条
2024-09-26 20:45:40

新沅江客户端9月26日讯(记者 黄曦 实习记者 李昊宸 见习记者 谢健朋 通讯员 莫薇)沅江市地处洞庭湖平原,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沅江市始终秉承着为民谋幸福、为农村谋发展的使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粮食产量稳步提升,农村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秋天的田野,收获的气息越来越浓郁。在沅江市保民村,刚退休的农技员胡建辉受邀来到田间地头,给水稻“寻医问诊”,守好丰收最后一道关口。看着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株,稻田丰收在望,胡建辉脸上不由自主地挂满了微笑。

胡建辉,1963年出生在沅江市阳罗洲镇跃进村,从小就与父母在田间地头劳作,深深地感受到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的艰辛,体会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酸楚。那时,他就希望通过先进的农业技术,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让农民种田既轻松,又能实现粮食高产,使农民种地也更加有积极性,生产效益也更高。于是他努力学习,1983年他考上了益阳农校,专攻农业技术。

“以前农业生产靠的是锄头、镰刀和锹这些工具,采用原来落后的生产方式,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每天的工效很低,粮食产量也不高,每亩田每季大概只有500斤左右。那时搞‘双抢’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胡建辉说道。

1986年学成归来,他投身到农业技术服务中,一干就是一辈子,也见证了沅江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全过程。他告诉记者,从最初的土地集体所有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实施,极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粮食产量接连跨上新台阶。沅江农业基础设施、品种培育、病虫害治理等各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工具也不断更新换代,逐步从传统的人力耕种转变为机械化、智能化作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从最初的平均亩产几百斤,提升到了平均亩产1000斤以上,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

胡建辉表示,现在农民种田很轻松,一个新型职业农民每年能种植水稻两百到三百亩,一个种粮大户能轻松种植水稻两千亩左右,这些都得益于水稻全程机械化。

2023年,沅江市粮食生产总面积113.75万亩,全年粮食总产达45.7万吨,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农民也从最初的吃不饱,实现了既能吃得饱,也能吃得好的目标。

同时,伴随着粮食产量的稳步提高,农业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涌现出了“沅江辣妹子”“沅江芦笋”“沅江芦菇”“沅江大米”“沅江枳壳”“沅江大头渔” “四季红腐乳”“阳罗面条”等八大特色农业品牌,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农业综合产值持续攀升,农民生活越来越富有,农村条件逐渐变得美丽宜居,2023年成功申报省级和美湘村创建示范村1个,益阳市级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4个。

七十五载风雨兼程,沅江市用汗水和智慧铸就了辉煌成就。展望未来,沅江市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作者:黄曦

责编:黄曦

一审:黄曦

二审:项膑之

三审:孙帆

来源:沅江市融媒体中心

专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水城情怀,官媒立场,登录沅江新闻网http://www.yjxww.cn/或“新沅江”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