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诗文 | 又见家乡绿水青山
新桂阳 • 热点
2024-03-27 14:56:27


又见家乡绿水青山

成家德

清明回老家扫墓时,陡然觉得原来非常好走的山路,不知哪年起已不像以前那么宽敞,山间树木森森,蔽天遮日,连以前上山拖窿木(小煤窑支撑巷道的松树木料)的简易公路都长满了松、竹、灌木,密密匝匝,难以通行,举眼望去,满目的翠绿和绕村小河的清清江水相映,仿佛又见童年时家乡那绿水青山的美景。

我的家乡樟市竹里村,据古谱记载,是一个建村 1600多年的古村。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前,我们村山上松竹茂密,绿色植被延绵十多公里,我村所属的大岭、梧桐岭等大小山头,均是古木参天,特别是古树脚一带,古老的枞树几个人都抱不过来。进入林中松涛阵阵,凉风习习,偶有鸟声,更显林幽,春天山花烂漫时,你会有在仙境、在画中的感觉。少儿们虽然想去野果满山的山上玩,但因时闻豺狗、野猪出没,没有大人带领,他们绝对不敢进山的。村子周边的风景林则多是几百年的古柏,在浓郁的古柏下掩藏着古庙、古宗祠、古书房等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建筑,能使你感觉一种承载了千年文化的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搞“四清”时,当时省委王书记到我们村里视察,看见进村处古柏参天,怪石嶙峋、一座别致的花桥坐落在潺潺流水之上,江水飞瀑,水力推动的水磨、香磨(磨祭祀用的香木浆)发出有节奏的咯吱咯吱声,眼前鱼戏浅水,鸟鸣绿苇,江风幽幽,如诗如画,此情此景,王书记赞叹:这真是一个天然公园!只是后来到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后,为了搞小水电,花桥被毁,古柏被砍,天然公园不复存在。

先人们打造和大自然赐予的美景经不起人为破坏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全国开展了大炼钢铁运动,山上的古树都被砍去劈成柴火,用以熔化家家户户收来的铁锅鼎罐,使之熔成一坨坨铁疙瘩,然后作为钢铁上交。这样不到一年光景,钢没炼出来,却使浓荫遮蔽的山头却成了黄土高坡。加上粮食不够吃,又开始向荒山要粮,荒山开完就向林山要粮,砍树种粮,林地成了耕地。那时最便宜的能源就是山上的林木野草,人们做饭要上山砍柴,冬天烤火要上山砍柴,烧制砖瓦也要柴火,...... 经过多年不断折腾,十多公里的山头,除了稀稀拉拉小松树和一些灌木,大部分都是裸露的黄土。山上那些曾经骚扰村民庄稼的野猪、野兔等已难有所见,山獐野麂更是销声匿迹。就是村里风水重地后龙山,也近乎光秃秃。当时有一些老人调侃:“要想子孙发,后龙光达达”。那时村民也曾响应号召,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在村子周边栽一些树,但由于是集体工,很多人出工不出力,植树成活率不高,加上对树木的砍伐处罚不严,树还没长成,就被一些人偷偷摸摸砍去他用了。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年年植树年年光,年年造林老地方”。文革结束后,农村开始分田单干,一些人又对生态来了一次毁灭性的破坏,公路旁的风景林几乎全部砍光。有些目光短浅的人,则把分到自己名下的山里树木砍伐一净。我们村个人偷偷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几百株老古柏树,出售给个体老板,在村民强烈谴责下,才勉强留下几十株百年古柏。当时情景,令人扼腕。好在后来在县林业局的支持下,我村没有分山到户,并坚持集体封山育林,才不至于把树砍光。但改革开放初期的小煤窑、小有色矿等开采泛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因为小煤窑开采需要木头支撑巷道,致使我村每年都有 1-2个山头树被砍光,封山育林受到了挑战。

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说到了村民的心窝里。几十年惨痛经历使村民深切感受到,乱砍乱伐,山里没树,水土流失,地里没收,最终受害的是老百姓自己。老百姓很实在,他们认为搞生态发展,就是要多栽树,山上没有树,就不是生态发展。近年来,桂阳县林业局的工作人员为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进村入户广泛宣传植树造林,宣传林业法规,老百姓依法治林觉悟也大大提高了。前年,我经过一片生长得特别整齐的树林,我问随行村支书,这是谁种的树?回答说,是集体的树。怎么这么整齐?是前几年一个村民怄火土灰,把山烧了一小块,县林业公安要抓他。后调查因为扑救及时,损害不大,就要他烧一赔十,他千谢万谢后,自己掏钱买树苗请人栽树,前前后后忙了个把月,才算补齐。有意思的是,为了警示村民,他还在树林旁边立了一个大牌子,上书:谁烧山。谁坐牢!现在村民也知道乱砍树、乱烧山是犯法的,就是清明节也不敢乱烧纸钱乱放鞭炮了,生怕失火坐牢。除了封山禁火,村民植树造林积极性也高了。

我村的南岸山,人称茅草岭,既荒芜又有些石漠化,很难种活树。前不久我因事去了一趟山上,发现山坡上居然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柏树林,我问山地承包人,这怎么有这么多柏树。他笑答道,最近几年,县林业局的干部来指导栽的。不仅这里,村里其他荒岭也种了不少树木、油茶树、竹子等。那些人种的竹子一年四季都可卖 笋,收入不少,油茶树每年都有好些收入。他还告诉我,种树栽竹不但可以绿化环境,增加收入,还可以得到一笔补助。 说到这,他还嘿嘿的笑了。看他美滋滋的样子就知道在植树造 林时得到了政府的实惠。他还告诉我,除了荒山种了树,原来树林中的土地也都退耕还林了。说话间,突然从旁边草丛 中跑出一只野兔,我说这山上也有野兔啦?他说多了去了, 大岭、梧桐岭那边还有野猪出没呢。

听了他的话,我站在南岸山顶,放眼村里绵延数十里的山岭,已见不到一点黄土,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村里的风水重地后龙山,也是茂林修竹,一片葱茏。此情此景,让我深深感觉到,不重视生态,绿水青山也会变成荒山野岭,坚持生态发展,却能使光秃秃的荒山、臭水体变成绿水青山。 这种变化是离不开朴实的村民和敬业的林业人的默默奉献!突然,一阵扑啦啦的响声打断了我的沉思, 从树丛中飞出的一只漂亮的雉鸟,拖着长长的漂亮尾巴,从我眼前划了一道美丽的弧线,悠然的向不远处的舂陵江湿地公园飞去。

成家德同志简历

成家德,男,湖南桂阳人,生于1951年,大学学历,共产党员,高级政工师,供职央企40年,桂阳诗文协会会员,喜爱文学,有文章散见于有色金属杂志、湖南日报、郴州日报和县级杂志。

责编:刘克坚

来源:桂阳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桂阳诗文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