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王仁子|希望在田野上——大力弘扬脱贫攻坚伟大精神 为推进耒阳乡村振兴再立新功
文明耒阳 • 综合
2021-03-01 15:32:13

历史终将铭记这一刻——

在2021年2月25日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此次盛会上,耒阳市长坪乡潭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仁子作为先进个人,接受党中央的表彰嘉奖;26日,市领导和村民手捧鲜花,迎接王仁子载誉归来。

这是王仁子的高光时刻;也是耒阳千千万万像“王仁子”一样,奋战在脱贫攻坚前线的扶贫人的高光时刻;也是使命在肩继续前行的坚定时刻。

如今,无论在耒水之滨,还是竹海深处;无论在辽阔田野,还是山麓高地,随处可见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一条条水泥路蜿蜒向前、一栋栋农家新居错落有致、一个个扶贫项目落地生根、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房子有了,保障有了,产业有了,脱贫户纷纷踏上致富路。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回顾耒阳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每一个脚步都踏出了“王仁子”们的奋斗和拼搏,每一帧风景都写满了田野里的美好和希望。

王仁子获得荣誉的背后代表了什么?

——党委政府和扶贫人同向发力 与群众同频共振

“脱贫攻坚,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这十八个字,高频地出现在衡阳市委常委、耒阳市委书记罗琼主持召开的大会上、走访调研中、农家夜访时……

而这个承诺,如春雷一般唤醒了耒水河畔上的每一寸贫困土地。为了实现这个承诺,近年来,耒阳把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一仗接着一仗打,一年接着一年干,探索出一系列精准管用的“耒阳经验”,书写着一个个攻坚克难的精彩篇章,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市34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14420户42979名贫困群众全部实现脱贫,成功获评“湖南省全面小康推进工作先进县”,交出了一份脱贫攻坚满意答卷。

这份来之不易的精彩答卷, 写满了一个个“耒阳奇迹”——

在长坪乡潭湖村贫穷落后的荒山里,王仁子带领村民第一次搞食用菌,第一个包鱼塘,第一个办酱料厂,第一个建大型养鸡场养牛场,第一个实施退耕还林项目……他跑遍了整个长坪乡,经反复尝试,终于在潭湖村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种植红豆杉2200亩,数量超过5万株,让昔日的缺水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在东湖圩镇神农汤泉油茶基地,村支部书记刘贱文带领村民克服高山矿区的恶劣环境,种植5000亩油茶。一副副错落有致的“油茶绿毯”,织出了汤泉村从“黑”到“绿”的巨变,从“满目疮痍”转向“绿水青山”的蝶变,也织出了“矿工”华丽转身“造林人”的绿色生活……

在马水镇燕中村生机焕发的烟田旁,燕中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桃源带领脱贫户阳新军开上了无人植保机,和村民一起“点叶成金”,把困难群体培养成“产业工人”,把燕中村打造成依山傍水的“绿色银行”……

高山上的扶贫人雷秀明、绽放在扶贫一线的铿锵玫瑰罗小从、八年奋战抗贫的刘功瑾、优秀扶贫企业家蒋亚龙……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中,耒阳万千的“王仁子”们在党委政府一声号令下,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广大脱贫群众激发了奋发向上的精气神,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社会各界关爱贫困群众、关心减贫事业、投身脱贫行动,全市上下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书写耒阳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王仁子凭什么获得这一“国字号”荣誉?

——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砥砺践行“三牛”作风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

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就是脱贫攻坚制胜的密码。

在这场历经8年之久的鏖战中,王仁子敢想——他紧跟党的步伐和政策,思考如何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活红豆杉,想尽千方百计发展产业,因人施策脱贫“路径”。

王仁子敢做——跑遍长坪只为寻找提高红豆杉成活率的科学法子,带领村里人办起产业,搞活生态农业,创造了多个“第一”。

王仁子有情怀——“靠山吃山,我这辈子就在这里,不出去了。” 这是他和村民与大山立下的约定,也是他坚守为民的情怀。他坚信,只要深爱这片土地,就能找到改变一方水土的力量和方向。

他的敢想、敢做和为民情怀,也无不体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发扬24字的脱贫攻坚精神,践行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作风。在王仁子的身上,蕴藏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密码,也激荡着乡村振兴的能量。

也正是“王仁子”这种精神和能量的支撑,在脱贫攻坚的耒阳答卷里,我们可以读到不畏严寒酷暑,不惧山高路远的“扶贫故事”;可以看到深山小院里欢歌笑语,田野上挥汗如雨的“动人画面”;听到农家账本前细致追问,挑灯夜淡的“关怀之声”。

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面对贫困这个顽疾,耒阳市委市政府和广大扶贫干部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和 “三牛”作风,披荆斩棘、栉风沐雨,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不仅完成了全面脱贫,而且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脱贫攻坚精神,展现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担当和作为。

王仁子的脱贫攻坚精神,给耒阳带来什么?

——蛰伏在“穷乡僻壤”的创造力量喷薄而出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我们看到,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

大河边村的蒋红军,在母亲患有精神病、父亲痴蠢的贫困家庭重压下, 16位“爸爸妈妈”倾情帮扶,通过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成功就读免费师范生;小水镇15岁患有“颅内生殖细胞瘤”的小李湘和榨菜爷爷,不仅搬进了新家,在健康扶贫政策和社会帮扶下,持续4年获得了在长沙科学治疗的机会;马水镇“独臂硬汉”龙光胜消沉自闭3年后,在扶贫人的开导和帮助下,学习稻烟共养技术,承包20亩责任田;农民书法家倪秋兰,白天拿锄头,晚上拿毛笔,获得全国性的书画比赛三等奖,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此也走上书法教学的讲台……

我们看到,无数人的扶贫产业拔节生长——

脱贫攻坚的浩荡春风,唤醒了耒水之滨的每一处,孕育出一批散发着泥土芬芳的产业项目、产业品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耒阳油茶、大和鱼,贡品御茶龙塘江头贡茶,乡村土特优长坪红豆杉、小水粉皮、仁义面条、新市圆子、鹿岐峰蓝莓、竹海黄桃、黄市柑橘、泗门洲杨梅……

有了“扶贫政策”开道,有了广大“王仁子”们脱贫攻坚的精神注力,蛰伏乡村已久的生产力再次唤醒,一股股创造力量喷薄而出,犹如万丈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作为曾经的农业大市,耒阳历经煤业阵痛,再次回归田野,回归农村,回归绿色,已成必然之势。

在前两天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上,罗琼再次发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铿锵之音。我们不难推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等不来、也送不来,我们只有坚定信心、咬定目标,以王仁子为学习标杆,苦干实干、久久为功。以“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再接再厉、接续奋斗,才能办成更多像脱贫攻坚这样的大事难事,为推进耒阳乡村振兴再立新功。

责编:梁昕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专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