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父是在平静安详中离去的,一如他低调的人生。
我是在接到哥哥的电话后才知道的,一时不敢相信,因为一直没有接到表弟的电话。直到我拨通表弟的电话,得以核实后,还是吃了一惊。
正月初四,我专程回到故乡,去给他拜年时,只见到姑妈和表姐一家,说他老人家住院了,是老年肺气肿什么的。我还没在意,以为老年多病,纯属正常。心想,过一段春暖花开时,再回去看他,没想到,竟成永诀。
姑父享年94岁,在他们这一代人中,算是高寿了。
我决定驱车回去为他送行。
一路上,虽然驾着车,但满脑子都是姑父的身影,他的慈眉善目,他的谆谆教诲,他在我成长中的每一个片段和点点滴滴……
姑父不仅仅是我的姑父,他还是我爷爷奶奶的干儿子,我们两个家族在当地算是大户,素来交往密切。新中国成立后,原来是一个生产队,两家相距直线距离只有300米。
听我父亲曾经说起过,姑父的爷爷和父亲,是十分勤劳的农民,白手起家,靠两代的积攒,于新中国成立前买了一点田地,结果被划为富裕中农。而我家原有一些田地,因祖父生病治病,不得不卖掉一部分,最后也划为富裕中农。
姑父生于1930年。据说出生后,不太好养,请算命先生掐指一算,说是八字比较大,与自己父母相冲克,要过继出去,才能养大成人,才有出息。因为两家关系好,于是认了我祖父祖母为干爹干妈。
当时我的祖母头胎生下的是一个女儿,即我的姑妈。认下这门干亲后,善良的祖父祖母便视同己出,十分喜爱。因两家相距近,经常往来,身材高大的祖父一手一个,抱着玩耍。
那一年正月闹元宵,县城里舞龙灯。为了让孩子们高兴,祖父一手抱一个一两岁的孩子进城去看灯。我们那里进城,隔着资江的上游夫夷江,要从白公渡口乘船过河。白公渡离我家约2公里,河面宽100多米,水深数米。过渡时,因为恰逢佳节,去看热闹的人特别多,十分拥挤。祖父已经抱着两个孩子排队挤上了渡船。但看人多太拥挤,感觉不好,怕出危险,于是趁开船之际,硬是抱着两个孩子从船上跳下码头,回到岸上。结果,那艘船离岸不久,就下沉了,一船死了15个人,只有几个会游泳的人逃生。据我的祖父说,如果乘那船过河,唯一能逃生的只有他自己,而他绝对不可能丢下两个孩子。是他临时的一个念头,拯救了三个人。也可以说,是上苍的保佑。这是2023年夏天,我回家探望姑父母时,姑父亲口对我讲的,我才知道这件事。
按我们故乡的风俗,我们把“干爹干娘”叫“亲爹亲娘”。每年春节拜年,流行着“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姑娘”的说法。认了“亲爹亲娘”的人,就是“亲爹亲娘”的崽,每年的大年初一清晨,就要早早去给“亲爹亲娘”拜年,一同吃过早饭才回到自己家去。
于是我未来的姑父,自懂事起,每年的正月初一,就到我们家来,给我的祖父祖母拜年,早已亲成一家人。
姑父家中有兄弟姐妹五个,他是老大。在他十岁的时候,母亲便因病去世了。于是,“亲娘”成了唯一的娘。
姑父自幼就很懂事,不仅自己学业优秀,也带领弟弟妹妹读书劳动。他从县中学高中毕业后,1951年,就进入县税务局工作。
那时候,我的姑妈也在卫生部门工作,两人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姑妈的少女时代,出落得水灵灵的,高挑的身材,姣好的面容,是我们当地的小美人儿,上门提亲的很多。当时我的爷爷已生病去世,奶奶是一家之主,她力排众议,要把姑妈许给了她这个干儿子。有些亲戚朋友上门打破,觉得我姑父个子不高,配不上我姑妈。我奶奶却说,我的亲崽我知道,别看他个头不高,但人好,以后会有出息的。
姑父也确实不负厚望,参加工作后,从最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从税务干部,调县委办公室,担任副主任、主任,后又任水庙区委书记、县计委主任、县供销社主任、县经委主任,最后当了我们县的副县长、常务副县长、县政协主席。一个农村出生的高中生,没有任何家庭背景,全凭个人奋斗,能当上县里四大家的一把手,真算有出息了。
姑父结婚后,考虑到家中还有几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一家中没有一个家庭主妇不行,便要姑妈辞去了工作,回家当了农民。这一回去,就是几十年。
随后,姑父的大弟弟考上了大学,二弟到了部队,当了军官,都有了出息。而姑母也生下了五个孩子,含辛茹苦抚养成人。
姑父成家立业后,虽然当了不大不小的“领导”,但没有一点架子。唯一改变的是,每年给我奶奶拜年,从大年初一改为大年初二。自我记事起,每年的正月初二早上,姑父姑妈就带着他们的一群儿女来到我家,给奶奶拜年来了,几乎雷打不动。姑父一进门,就喊着“亲娘”,奶奶总是特别高兴,又是倒茶,又是张罗着取香烟糖果,一家人显得十分亲热。
姑父一直在行政领导岗位上,他的执政理念是,正派务实,多办实事。有亲戚朋友找他为儿女安排工作的,对不符合条件要求的,他都推辞了。为此,有些亲戚朋友对他很有意见。但只要了解他的为人,便释然了。
他最小的弟弟,吹拉弹唱,一把好手,在农村是杰出人才。有人要他找哥哥安排工作,哥哥告诉他,你不符合条件,还是在农村好,你年轻力壮的,还怕养不活自己?
姑妈带着孩子一直在农村生活,后来有了相关政策,姑妈带几个年龄小的孩子都可以进城,转为城镇户口。表姐那年刚满十八岁,有熟人提议说,是不是将年龄改小一点,改到十八岁以下,就可以转户口安排工作了。姑父却坚持说,有什么改的,农村就养不活人了?不要作假,免得人家说闲话。结果那一批领导干部的子女中,好些改了年龄,进城安排了工作,就表姐一个人当了农民。不过自那以后,亲戚朋友都理解了,也没意见了。
我小时候爱看书,姑父每到我家,见到我总要关切地问几句,学习怎么样了,要努力呀之类,我总是战战兢兢地回答着,心里着实有点畏惧。
我到县城金石中学读书时,原来是走读,每天往返约四五公里路,还要乘船渡河。后来姑父知道了,就要我住到他家去,那里离学校很近。他那时住在县供销社的一幢旧楼里,三四间房子,住着一大家子,专门腾出一间房子让我住宿、看书学习。
我那时已经懂事,一门心思只想上大学,常常看书学习至深夜。我房子里的灯光,是整个供销社院子中最后一盏熄灭的。
有一天已经夜深了,我还在看书。姑父加完班回家后,走进我房间来,对我说,我看你这段时间都睡得很晚,要注意身体啊,以后晚上要早点睡,保持好的精力才行!
后来,我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姑父那时已是我们县的常务副县长。每到长沙出差,只要有时间,必到学校来看我。
长沙的冬天也是很冷的,岳麓山下,呼啸的寒风,常常透过窗户,吹进教室、图书馆,冷得人发抖。有时要用双脚在地上不停地踩踏才行。
有一天,姑父又出差来到长沙,给我抱来一件黄军大衣,说是托县武装部的领导买的,大号。军用棉衣质量好,既暖和又耐穿。我试着穿在身上,刚好合身。顿时,一股暖意流淌到了全身。我理解了姑父的一片苦心,他是怕我冻着,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
这件棉衣陪伴我好多年,至今仍被我珍藏着。
姑父于1991年退休。退休后,就练书法,修身养性。他年轻时就练字,字写得端庄大气。晚年通过练书法,既锻炼身体,颐养性情,其作品也落笔沉稳,笔力雄健,结体舒展,大气磅礴。
随着我父母的年岁增大,我几乎每年春节,都要回家,陪伴老人。而每回故乡,必去看望姑父姑母。当我把我近年出版的一本本新书送给他的时候,他总是显得特别高兴。他拉着我的手对我说,从小,我就发现你与别的孩子不一样,孩子们都在外面玩耍,你一个人却能静下来看书,相信你会有出息,果然不错啊。
2021年春节前,我去看他,他正在家中写春联,91岁的老人了,眼不花,手不抖,笔墨酣畅淋漓,让我好生敬佩。
回想起姑父的一生,他是一个立志进取的人。文化程度不高,常期担任领导干部,但爱学习,重实干,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力求做得最好。做什么事,都能落到实处,在县内有口皆碑。姑父原名“林昌贵”,后自己更名“林力勤”,就有“力行”“勤俭”之意。
县城著名的白公渡大桥,就是在他的积极争取下,修建起来的。此桥的修建,不仅大大方便了城乡老百姓,杜绝了渡船伤亡事故,也成为通往广西全州的重要通道。
其次,他是一个特别善良的人,以真诚交朋结友,促成很多事,也帮助了很多人。
抗日战争时期,著名诗人艾青曾在新宁工作过,写下许多诗歌,并对崀山风光赞不绝口。20世纪80年代,崀山开始开发旅游。1986年11月,时任常务副县长的姑父趁着进京开会之机,携带崀山风光片专门去拜访艾青,受到艾青的热情接待。艾青在观看风光片《奇胜八角寨》《山情水意出画图》后,对新宁崀山风光依然赞不绝口,并欣然题写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山水赛桂林”。
不论是在领导岗位上,还是退休以后,很多人来找他,他都热情接待,轻言细语。虽然不一定能帮人解决问题,但他的诚恳,让人感动。
他还是一个十分低调的人。平时不苟言笑,看上去不怒自威,但一接触,十分平和,虽言语不多,但每一句都说到点子上,说到人的心坎上。
古人有言“仁者寿”,姑父既是一位长者,也是仁者,愿姑父在天堂里幸福快乐!
(作者简介:范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
作者:范诚
责编:黄渝液
一审:肖臣
二审:黄渝液
三审:文武
来源:新宁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