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原名虞上聪,1907年8月1日,出生于湖南江华县瑶族的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10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秋,他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曾任中共茶陵县委书记,红四军前委秘书、政治部秘书长,中共闽西特委秘书长,红五军第一师第三团政委、第一师政治部主任、第一师政委。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江华先后任中央警卫团政委、陕甘军区关中军分区司令员、红二十八军政治部主任、延安城防司令部政委。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四队队长,中央军委第四局副局长、局长,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主任,苏皖纵队司令员兼政委。解放战争时期,江华历任安东省工委副书记、安东省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杭州市委书记兼市长、中共浙江省委第一书记。1975年1月,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1987年江华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99年12月24日在浙江杭州病逝。
江华同志和夫人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江华经历了无数次生与死的考验,曾四次易名,每次易名都有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
江华在家排行第六,上有四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父亲虞有葵为他取名香麟,希望他如麒麟一样有所作为。江华8岁开始打柴放牛,10岁入私塾读书,改名为虞上聪,这是他的第一次改名。他13岁考入江华县立初级小学,后考入江华县立高等小学读书。国内大革命前夜,校内民主革命思想活跃,早期共产党员韦汉以教导主任身份,在江华县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陈为人回乡省亲,传递革命思想,为江华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使他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1925年5月,江华考入湖南省立衡阳第三师范学校,在被誉为“湘南革命摇篮”的这所学校,他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
1927年6月,中共湘南特委指派江华担任中共湘南特委和湖南省委的政治交通员,负责传送党的文件等。一次,他搭上一郑姓土豪的船去湖南长沙送信。为了避免郑姓土豪的怀疑,江华便自称黄琳,是黄璟的叔伯兄弟,想到长沙找熟人谋个好职业。原来,江华岭东有个叫黄璟的,与郑姓土豪的儿子颇有交情。江华利用这层关系,在长沙住进了郑姓土豪的公寓,顺利地完成了任务。黄琳,这个名字被他使用了两年。这是他的第二次改名。
1929年底,江华在中央举办的训练班学习了一个月。结业时,他要求回湖南工作,得到了中央的批准。为了安全,党组织给他改名黄春圃,假扮在上海读书的学生身份,回湖南度寒假。他辗转到了长沙,再由秘密交通员带到红五军随营学校,在那里任政治教员。这是他的第三次改名。
江华故居陈列馆外景
“江华”一名是他使用时间最长的。1938年8月,时任中央军委第四局局长的他奔赴抗日前线,要到山东敌后去工作。黄春圃这个名字早已上了敌人的黑名单,自然不能再用。离开延安前,他去请示毛泽东主席。毛主席知道他是湖南江华人,便问:“江华县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你是不是少数民族?”他说:“我也不清楚,只是我们那里讲话跟你们不一样。”主席笑道:“好嘛!那你就叫江华吧。县名作人名,永远不忘家乡,不忘家乡人民。”江华笑着说:“还是主席想得好。”这是他的第四次改名。
从此,“江华”这个名字一直沿用下来。
责编:范欣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