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即将画上句点,春天正在催促繁花。
回望2023,记忆在一个个片段处定格,在一处处温暖中徜徉,他们宛如醒目的坐标,将藏在时光长河里的奋斗、感动、成果一一标记,汇聚成耒阳经济发展一路向前的脉络。
一路走来,我们为梦想寻找并守望一个刻度、感悟一岁的跋涉,用笔墨记录并存档一些瞬间、镌刻一年的高光。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围绕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和奋进“全省县域经济十强”目标,以实干作答,用实绩交卷,全力打好发展“六仗”,加快建设“五个耒阳”,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攻坚年”、“项目建设攻坚年”行动,奋力稳增长、全力拼经济、着力抓落实,高质量发展成色更亮、底色更足,耒阳市十项工作受到省政府2023年度真抓实干表扬激励。
这是一组傲人的数据,也是一组出彩的成绩单——
全年完成GDP465.51亿元,增长6.2%,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4.8%、10%、10.53%,完成地方税收14.12亿元、总量位居衡阳七县市第一,进入“中部百强县”。一组组稳健的数据,折射出耒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韧性与旺盛活力。
时间无迹,奋斗有痕。2023年,耒阳进入“中部百强县”,获评湖南省创新型县、知识产权建设强县、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等多项荣誉,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县”,成功晋升为“全省平安县”,“湾村明白人”基层治理模式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秀创新经验、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一份份闪耀的答卷,见证了耒阳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稳中求进 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优则动能足。耒阳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力以赴拼经济,心无旁骛搞建设,经济增长主动仗有声有色。
——工业提质增效,夯实增长之稳。“211+X”产业发展来势喜人,耒阳先导二期实现了投资百亿元以上单体制造业项目“零”的突破,金凯循环有望2024年产值过百亿并同步上市,纸品、童车产业实现集群集聚,蔡伦抄纸产销两旺,16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13家纸品后加工企业即将入驻;童车产业园正朝着名副其实的“童车小镇”迈进,60家童车企业抱团入驻。湖南省最大的生物天然气项目明升新能源正式投产发电并网;金隆再生、丰隆环保等项目即将投产。3个风电、15个光伏项目有序推进。真抓实干,奋力攻坚,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农业特色鲜明,助推发展之优。前三季度,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14.04万亩,粮食产量50万吨,生猪出栏94.68万头,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数量位居衡阳市之首。蔬菜播种19.16万亩,产量达到38.61万吨,培育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生产供应基地1个,新增“湘江源”公用品牌蔬菜生产基地3个。全市完成造林3.63万亩,完成率达118%,获评2023年“茶油大县”称号。淝田镇集凤村成功被评选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湖南水木芙蓉茶业有限公司被评为2023年国家级生态农场。耒阳茶叶在湖南茶叶博览会斩获“四金”,红薯粉皮荣获中部农博会金奖。
——三产活力释放,助力经济之进。成功承办第二届衡阳旅游发展大会,举办了一系列预热活动,主体活动被宣传总次数达3.2亿次,“千百十一”推介耒阳短视频点击量过亿,向世界展示了“诗里,画里,蔡伦故里”的独特风采。打造了全省单体规模最大、首批全省夜间消费聚集示范区的文旅新地标“厢遇耒阳·码头烟火”夜市,南正街夜市入选衡阳市首批夜间消费聚集示范区。蔡伦故里风景区创5A、蔡伦纪念园创4A工作扎实推进,蔡伦古法造纸技艺被央视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隆重推介。全市完成网络零售额23.3亿元,排衡阳各县市第一名。
——项目热潮涌动,奠定长远之基。引进产业项目52个,其中过亿项目19个、“三类500强”企业4家,实际到位内联引资87亿元,新增湘商回归企业注册量在衡阳各县市中排第一名。开(复)工的9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6.9亿元,中央预算内和专项债券项目开工率100%,在“五制一平台”综合考核中排衡阳市第一位,高质量发展后劲充足。
品质兴市 城乡融合绘就“新画卷”
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处处展现高颜值。
——城市更有品质。10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平均进度达80%,铜锣洲片区排水防涝、城区自来水提质改造项目建设即将完工,6条城区主干道亮化提质改造完成,城市防洪圈一中样板段和21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拆除、处理“两违”建筑44.16万㎡,新增停车位3.17万个,华毅大桥、G107耒阳市小水铺、南旺桥危桥改造工程顺利竣工通车,跨京广铁路立交桥、茶常高速耒阳段、沿江北路、滨江环路等项目加速推进,G4耒宜扩容启动建设,G107绕城公路即将动工,完成蔡伦南路、西湖东路、迎宾大道等6条城区主干道亮化提质改造,城市品质提档升级。在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基础上,全力推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走深走实,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养明显提高,志愿者“红马甲”成为城市一道靓丽风景。
——乡村更加美丽。大力实施“强村计划”,扎实推进“三灰一白”行动,拆除废旧房屋14万㎡,提质改造示范点25万㎡,永济镇大众村入选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名单、大河边村入选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长坪乡归仁农庄获评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健全完善“户投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全市共搬离垃圾桶2000个,共建立垃圾分类亭3534座,发放垃圾分类桶51515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覆盖率达到85%以上。建设户厕1953户、公厕40座,乡村面貌加快变靓变美。
——生态更为优良。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全力打造舒适生态环境,整改各类生态环境问题42个,办结第二轮省生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25件,高效完成“夏季攻势”任务,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1%,耒水出境断面水质考核达标率100%,城区饮用水水源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以上。创新推行“河长+检察长+警长”依法治河新模式,“田长制”工作综合排名居衡阳市第一。
主动作为 改革创新释放“新动能”
改革破难题,创新拓空间。德霸照明远销50余个国家和地区、美蓓达微型轴承制造业全国排名前三、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县"、“企业家日”为企业排忧解困、“安商行动”被湖南省委深改办专题推介、“耒就业”助力八千多人找到“好工作”……一件件标志性成果,构筑起耒阳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改革创新发展格局,也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强动力。
——创新增动力。2023年,仅园区完成研发经费投入6.74亿元,同比增长82.8%;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165.18亿元,同比增长68.6%;新增省级科创平台2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金凯循环、神农国油、金悦科技等3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入围省立项名单。率先在衡阳开通“取水许可”独立审批账号、设立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外贸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园区汇智·众创空间”获评省级众创空间。
——改革强引力。持续推进“安商行动”和“三送三解三优”行动,“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累计开展“企业家日”活动32个,走访(接待)企业3792家/次,解决问题3540个,“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基本实现。全年净增经营主体7489户,其中净增企业主体5452户,2023年营商环境经营主体满意度评价在衡阳各县市区中排第一名,经营主体、企业主体、个转企总量和增量在衡阳各县市区中均排第一名。
用心用情 民生为本增添“幸福色”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耒阳高质量发展不仅有经济向好的振奋人心,更有一项项惠民举措背后的发展“温度”,一条条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交出了帮群众解难题、增福祉、享公平的暖心答卷。
——获得感更有成色。45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考核指标全部完成,“耒就业”服务平台进驻企业1518家、达成就业意向8109人。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排衡阳各县市第一名,校培教师入职审查做法获全国双减办推介,集团化办学模式经验做法获《中国教育报》头版报道推介。市中医医院晋升三级中医医院,212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全面完成。扎实做好保交楼工作,化解风险楼盘项目2个,全年交付数量占衡阳市25.7%。
——安全感更有保障。严格落实“五全一常态”工作机制、“夜宿乡镇值班”制度和“党员干部包户”要求,实现较大以上事故零发生目标。“湾村明白人”基层治理模式入选中央政法委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创新经验汇编,第三次获全国推介。“防溺水人民战争”相关做法得到国家和省领导的高度肯定。聚焦煤矿和非煤矿山、危化和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消防、城镇燃气、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防汛抗旱、“戴帽工程”经验做法获省市推介。统筹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反诈打跨、禁毒、防范打击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等重点工作,打击外流盗抢骗犯罪工作在全国公安机关打击传统侵财犯罪“夏季行动”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全市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得分93.75,在全省排名中为历年来最好。
光阴不系过往,江河向前奔腾。
越是任重道远,越要志存高远。越是万水千山,越要壮志如山。奔赴2024,全面建设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耒阳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立足新起点,耒阳人民将全力以赴,共同奋斗,用汗水浇灌未来,用拼搏耕耘成功,用付出收获幸福,努力在新的一年里干成一番新事业、干出一片新天地,全面展现“五个耒阳”新气象,继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耒阳新篇章!(记者 陈剑民)
责编:周紫红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