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须草细长空心,可以加工成草席、草垫供人使用,也可以做成提包、太阳帽登上时尚舞台。龙年到来之际,龙须草席编织技艺非遗传承人胡晓琴让纤细柔弱的山草摇身一变,成为了“腾云驾雾”的祥龙。
“我们现在在做这个龙的一个架子,先把这个骨架打好。”龙须草席编织技艺非遗传承人胡晓琴正在尝试搭建龙的骨架。胡晓琴的创意起源于网络上的一张龙图,没有图纸,没有实物可以参考。胡晓琴仅凭脑海中的一幅画开始了她的创作。
胡晓琴介绍,临武有龙宫、龙归坪和很有特色的龙须草,所以她想着龙年要用龙须草做一条龙。
龙须草秆枝细直,平滑无毛、中空透气,呈海绵特性,最传统的做法是做草席、手袋等编织物,而龙是3D立体的,多处体态呈S形,且形态复杂,如何让龙立稳成为难点。经过3天的反复试验,胡晓琴终于找到了可行的方案。
“用一个我们当地的一个竹子搭了个架子,用我们的龙须草作为一个外观的包装。”胡晓琴选用竹子的最外层也叫头青做龙骨,利用编竹篾的手法织成一个中空的外形。
“因为这个骨架的话,要造型又不能歪,又不能斜,所以一会儿做一下,又看一下它的整体。”胡晓琴说。10天后,龙骨搭建完工,接下来胡晓琴要用龙须草席制作龙鳞。龙须草生于险峻的山崖上,经过“三煮三晒”“两浸两露”等多道工序后,经纯手工编织成席,龙须草席柔软光滑、色泽金黄,是制作龙身的好材料。
“要看到它的前后左右,要对好。这些地方一定要固定好,这样子。”只有让龙须草席紧密地贴合到骨架上才能完美地展现龙的形态,由于看不到骨架内部,胡晓琴反复比画确定下针的位置。麻绳是胡晓琴手工搓制的,颜色与龙鳞一致,从外面看不到走线的痕迹。
经过15天的制作,一条3米多长的卧龙终于完工了,放眼望去,它蜿蜒盘旋、体态矫健,正腾云驾雾向我们走来,仿佛在诉说它的过去与未来。
胡晓琴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具有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大胆创新的品质。作为非遗传承人,她也会继续发挥龙的进取精神,将这项技艺发扬光大。
作者:何城基 胡恒珲
责编:胡志锋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
专题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陆“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