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头古城遗址:万枚吴简写芳华 “官场笔记”固文脉
龙源临武 • 要闻
2023-12-29 17:16:13

近日,国家文物局通报四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临武县渡头古城遗址位列其中。它作为湘粤古道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聚落遗址,已发掘出土近万枚三国时期吴国简牍,为研究古代中央政权对南岭地区的开发和有效治理提供重要举证。

在汾市镇渡头古城遗址现场,考古人员正在清理探方内的瓦当残片。瓦当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构建,多用于装饰美化和蔽护等级较高的建筑物檐头,这片瓦当正是出土于渡头古城的衙署办公建筑区。2022年12月,同在这片衙署区,考古人员在两口水井内发掘了三国时期吴国简牍近1万枚。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渡头古城考古队队员赵虎介绍,吴简距今大概有1800多年的历史,因为这个井差不多在7、8米开始的时候全都是饱水环境,这个简当时是完全泡在水里的,有水呢就隔绝了氧气和细菌的腐蚀,所以这个吴简才能保存好。

纸张发明之前,从先秦到魏晋,简牍一直肩负着记载和传播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历史重任,记录着中华文脉的历史密码。此次渡头古城出土的吴简中包括木简、木牍、签牌、封检、削衣等,有近2000枚简牍有文字,内容为当时临武县行政文书,是名副其实的 “官场笔记”。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渡头吴简整理负责人杨先云介绍,根据简文内容,可以判定这批简是三国孙吴时期的一个吴简,因为它的年号出现了“嘉禾”“黄武”“黄龙”,这些都是孙权时期的一个年号。主要包含了一些地方的经济文书、户口簿、账簿、以及田租来往的情况。

经研究表明,渡头古城是汉代至六朝时期“临武”县治所在地,目前,已揭露面积近2000多平方米,聚落遗址包括衙署区、居民生活区、手工业区和墓葬区。渡头古城位于湘粤古道,是当时水路、陆路的要塞,这里的众多发现为现代研究南方历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渡头古城遗址考古执行领队陈斌介绍,城址的建设是中央王朝对地方管理的一种体现,是为了加强对岭南地区的管理和控制。因为这个简牍是官府的文书单,不管是赋税也好,矿冶也好,它都是中央一些政策,对地方管理的一种体现。

目前,渡头古城近万枚简牍已完成了80%的清洗、修复、扫描工作。接下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还将联合地方政府对简牍进行系统整理和解读,制定渡头古城遗址保护规划方案,对简牍及其出土环境做重点保护。

副县长黄兰芳表示,这些吴简留存千年,佐证了渡头古城遗址是目前考古发现临武最早的县治所在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衙门、政府所在地。接下来,临武县将进一步发掘和保护利用好古城遗址,做好专项规划,让历史文化与时代相融合,促进中华文化研究传承,唤起大家对文明的敬畏,增强文化自信。

作者:张俊琦 邓圣立 胡懿

责编:胡志锋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文化中国行

专题探秘渡头古城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陆“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