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就业”联动模式,多维度精准发力促进大学生就业
湖南教育发布 • 就业
2023-12-18 15:49:16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高校作为就业的前哨阵地,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如何确保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湖南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党建引领促进就业落实,构建“党建+就业”联动模式,抓好全局性统筹,精准化细分,灵活性施策,持续性推进,探索了材料类专业本科生稳步提升的实施路径推动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一、党建引领促就业突破“三全育人”在就业育人中卡点

    针对就业育人理念未深入人心,“三全育人”实践在就业推进中发力不均衡问题。主要做法是:一是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明晰党委书记与院长同岗同责;党委集体专题研究就业工作,构建“党建+就业”模式,推动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二是“党建+思想引导促进就业,帮助学生树立就业观念邀请校友、就业处专家、校友办老师开展就业观念多面谈;邀请校友企业来校招聘、颁发奖学金、推动订单班建设等开展多形式的就业育人教育;各专业开展毕业生专业座谈会,毕业指导老师把就业教育融入毕业论文指导中,召开就业主题班会。三是“党支部结对子”助力就业,紧盯毕业生党员就业进度。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子,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过程中,关注学生就业意向及动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将党员毕业生就业率纳入支部党建工作考核体系,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四是“党员+困难学生帮扶”。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指导、重点推荐、重点服务”原则,建立帮扶台账,每名困难学生均有1名党员老师和1名党员同学实施“二对一”帮扶,开展不少于3次谈心谈话,推荐不少于3个就业岗位,组织不少于3次线上线下就业促进活动,确保有意向就业的困难毕业生100%就业。

邀请湖南工学院招就处处长刘伟辉话就业

邀请优秀校友刘道忠、傅国要视频连线话就业

(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子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

    二、构建“五位一体”就业落实机制打通就业落实机制的堵点

    针对抓就业落实的机制压力传导不畅,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等现象。主要做法是:做好全局性统筹,打通就业落实机制的堵点。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研讨,领导班子内部形成齐抓共管的共识;出台就业推进方案,制定责任明晰的分层包干推进落实机制。一是构建“五一体”就业落实机制“院领导-就业专干-毕业班辅导员-毕业班班主任-毕业生导师”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负责实现全员推动就业的联动机制二是挂图作战,制定“就业推进情况一览表”,畅通机制运行各个环节进展进度,敢于亮丑”,真正让压力传导到每个老师,合力攻坚。三是建立动态台账“访企拓岗、邀企进校、困难帮扶、考研考公”动态更新,每周一统计、每月一通报以阶段性进度激发工作后劲

材料学院2023年就业促进工作台账

三、摸清家底细数聚焦精准化服务聚焦大而泛之、抓而不实的难点

针对就业促进工作存在靶向不精准,抓而不实导致效果不佳等问题。主要做法是:聚焦精准化服务,克服大而泛之、抓而不实的难点,一是精准细数摸排,对学院毕业生实行就业动态更新,及时掌握真实就业信息,根据掌握的信息对人群进行细分,可分为“已就业”“求职中”“考研调剂等待”“暂不就业”“不就业”等分类跟踪。二是精准信息推送,将访企拓岗、邀企进校等拓展的岗位进行梳理,尤其是注重按专业方向、地域、薪资等进行细分。分析每一位学生特色和优势,反复联系用人单位,精准对接供需两侧,将处理后的有效信息有针对性向特定人群推送。三是精准措施帮扶根据细分结果,选择有求职意向和求职偏好的学生开展谈心谈话,加强思想沟通、心理疏导、困难帮扶。如在考研成绩公布以后,快速全面梳理学生考研考公情况,一对一跟踪服务,提供研究生招生和公务员招录信息,针对复试、调剂、面试地给出合理建议和指导,发动学院教授博士为学生调剂做沟通联系工作。

(材料学院2023年就业精准帮扶过程材料)

     四、探索就业率稳步提升的核心路径,破解懒就业、缓就业的痛点

    针对少数学生存在“懒就业、缓就业、不就业”,导致就业推进进度阶段性滞后就业率出现暴增暴减等问题。学院主要做法是:就业推进工作措施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行业供需状况、学生学业阶段特征、当年就业推进进展进行动态调整。采取灵活性施策,抓好四个时期即“10-12月秋招季”“2-4月春招期”“5-6月毕业季”“7-8月攻坚期”不同就业推进策略,破解当下大学毕业生“懒就业、缓就业”痛点,全力促进毕业生就业。

具体来说,10-12月秋招季,采用广泛搭建信息网策略,开展考研助跑专项行动。一方面线上线下主动对接对口企业和意向单位,建立稳定的人才输送联络渠道。对于部分参加秋招的学生,强化与企业不间断的沟通联络,促进后续顺利入职。另一方面梳理学院考研考公学生名单,提供更多人文关怀关心考研学生,提供学生考研服务保障。实践案例:学院2023届毕业生考研人数为109,学院通过举办考研动员会、考研经验交流会、发放考研“上岸”礼包、专业老师课程辅导、博士教授协助指导调剂等方式,帮助62人成功录取录取占考研人数56.8%,录取率16.8%。

(发放考研“上岸”礼包)

2-4月春招季,采用正向就业推进落实策略,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充分调动校友、合作单位等各方面资源,主动对接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院领导要带头“走出去”,广泛开展访企拓岗拓宽就业渠道,邀企进校开展小而精、小而专的专场招聘会。调研显示,后的第一场招聘会,企业用工需求旺盛,对市场预期信心满满,加之别的高校行动不一定反映迅速,此时抢占先机,是为学生开拓就业市场和提供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的很好机会。实践案例:材料学院2月份率先带队包车护送30余名学生参加衡阳地区高校首场供需见面会,3名当场成功应聘录用,9名学生进入复试。4-5月主动走访了省内双选会,东莞、广州、深圳、长沙、新化等地,走访企业42家,开拓就业岗位150余个。积极主动与企业单位沟通联系到校招聘我院毕业生的企业67家,其中小而精、专而优的专场招聘会12场,提供岗位80余个。

(访企拓岗合影)

5-6月毕业季,采用反向推进相结合策略,展开就业攻坚行动。学生经过前一轮参加企业实习和招聘体验,求职新鲜感消怠,参与招聘会的主动性减少,加之学生关注点在毕业论文设计上,处理学业与就业关系上需要更多组合拳措施。多维度开展反向推进落实。在总结3-4月正向推进就业落实情况基础上,对未就业学生人群进行了细分,要求毕业生指导老师一对一谈心谈话,班主任开展分析研判,辅导员跟踪点对点推送就业信息,就业专干跟进落实就业学生入网登记并及时通报,院领导对责任田未就业情况及时掌握并督促工作推进。实践案例:材料学院组织全体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论文指导老师分层开展学生谈心谈话,填写《材料学院未就业毕业生精准帮扶过程台账》。对188名毕业生开展谈心谈话285次,新落实就业55人,推动19名懒就业、缓就业学生转变观念积极投入就业,科学研判确定86人为后阶段重点工作对象。对特困学生开展了一对一帮扶,推动全部落实就业,实现特困学生就业落实率100%。对71毕业生党员群体开展点对点跟进,推动68人落实就业,党员毕业生就业落实95.7%。

7-8月攻坚期,采取“只只蚂蚁捉上树”的策略,就业工作“百日冲刺”行动。一方面学生离校帮扶不下线,持续跟踪反馈。充分发挥各班级校友联络员作用,对离校未就业学生跟进,根据反馈提供持续就业信息,持续联系帮助落实就业。另一方面对已就业学生信息再次核查,对部分学生已经落实就业单位,但嫌麻烦不愿意不配合录入系统信息的,安排专人指导系统录入操作做好就业去向登记,像拾豆子、串珠子一样把每一个已落实就业的信息录入。实践案例:材料学院7-8月在校领导带领下,先后走访了10余家企业,对学生在企业工作情况进行了解,听取企业反馈,巩固就业基地单位,为24名离校未就业学生推荐工作,落实了就业。

来源:湖南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刘赢时、罗建新




作者:刘赢时、罗建新

责编:苏利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