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人文棠赋吟
新新宁 • 文学
2023-12-12 18:09:48

引子

自出生至上小学前,我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外婆家棠赋村。五十多年过去,我对那时的生活情形还历历在目、对那里的山山水水还记忆犹新,现在每年都还要去给舅舅拜年、给外公外婆挂青,仍然是棠赋村的常客。玩弄文字近二十年来,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棠赋村的文字,但不知怎么的,越是熟悉的地方反而觉得越不好下笔。几天前去看望日显苍老、七十有五的小舅,想起过世的外公外婆和大舅、远在双牌年过古稀身体越来越差的姨妈,还有其他的长辈和表亲,自己也年近花甲,再不写只怕对不起外公的山萢、外婆的煎蛋、舅舅的呵护、姨妈的怜爱……于是有了后面这些粗陋的文字。

一、新宁县三个半好屋场之一

在我们大新宁,素有“三个半好屋场”的说法,至于具体是指哪三个半屋场,有说是一渡水镇棠赋村屋场、金石镇田中村罗家屋场、黄龙镇峰佳山屋场、水庙镇石罗村罗子寨算半个屋场的;有说是一渡水镇棠赋村屋场、崀山镇石田屋场、金石镇田富屋场、巡田乡蜡元算半个屋场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无论何种说法,一渡水镇的棠赋村都是名列其中。

国人重风水,自古而然。对于上湖南,前人留有“有地无地,只要藏风聚气。”的言说。棠赋村处新宁县东北,静卧于越城岭余脉的丘陵丛中。双江河前拥后绕,村落周围秀峰八座:关公伸尖、周仓护神、关平侍父、财神送宝、峦山聚气、凤凰点头、美女梳头、金寨锁院,正合“八仙下棋”之势,恰应“藏风聚气”之说,故而有风水先生说“棠赋村新构只看时辰不看朝向”的赞誉。

棠赋村几万平方米的院落中,散布着七十二眼泉井和十三口池塘。其中位于村口最大的池塘被称为“银盆”,伸尖山下缓坡徐徐而降,称为“金盆”,雨时山水顺沟而下,集于池中,故有“金盆倒水银盆栽,凤眼神庙镇家宅。”的吉语。棠赋村地势从里面看可以说是四面山围,树茂林丰时期,外面看不到里面,外人根本不知道这里有一个上千人的村落。因为这种特殊的地理优势,无论是太平军的过境、日寇的横掠、还是桂军的溃退时,其他要道边的村庄尽遭劫难,棠赋村却安然无恙。西南低矮成为村民的出口,富饶的水田散布双江河两岸,滋养着淳朴勤劳的棠赋人。

二、自古以来人文深厚

棠赋村的李姓始祖李维海为明代举人,曾做过江西吉安太守。这里,原来是清一色的李姓族人。一直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数年期间,才先后有范、蒋、伍、张、陈等姓氏杂居。无论是清一色李氏族人纯居,还是后来的几个姓氏混居,村人都能亲善友好,和睦相处。  

棠赋村山环水抱,土肥田沃,原名大富村。某次维海公归省,村民夹道而迎,游走银盆堤岸,见周围棠棣花开,众书生临池而赋。内敛的维海公沉思:大富村名过于张扬,为防外嫉和匪劫,不如改村名为“棠赋村”。于是,当即向众人提议。维海公位高权重更兼德高望重,且“棠赋”二字充满诗情画意,于是村民无不附议,“棠赋”村名自此流传。

棠赋村李氏源远流长,枝繁叶茂,瓜瓞绵延数百年,明清时外迁人口很多。据说,无论是外迁了的棠赋人还是要外出的棠赋人,一旦遇见,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能说出“棠赋暗语”,居在本地的都会留住对方给予宿食。那暗语就是:千年鸟不跻、大猪赶小猪、两步三板桥。“千年鸟不跻”是指旧时凤眼庙后出村口到田塘一路百多米长道旁的野荆藤刺;“大猪赶小猪”是指古亭后的一排石头,后面一个大的、前面一群小的,形象像极了一群猪(因旧路改了马路,此景观已埋于土中);“两步三板桥”是指寨子岭孝义祠下引双江河水灌田的小渠和院子出水沟交汇处的三板石桥。这三句话说出了棠赋村的地理特征,故而能说出当地地理特征和某些历史掌故的人,说明他对这个地方是熟悉的。“亲不亲家乡人”,所以无论是他乡遇家门还是远亲寻家门,都要以礼相待,尽地主之谊。

棠赋村钟灵毓秀,人文荟萃,耕读传家,俊彦辈出,素来享有“鼎锅冲好养猪,棠赋村好读书”的美誉。受人文熏陶,自古以来忠孝节义之士不绝于世。

维海公处偏僻之乡而高中举人,官至江西吉安太守,勤政为民,名重一时;驾前指挥将军文昂公,护驾驰疆,屡建奇功,当得起一个“忠”字!茂盛公代仆替罪,其子得善公又代父捐躯,感天动地,康熙皇帝赐建“圣旨旌表孝义祠”;李朝林抚养侄儿李中标成人,又培养其成才,当得起一个“义”字!得善公妻子节烈殉夫,九奶奶伍冬姣之夫被抓壮丁后杳无音讯,寡居七十余年,当得起一个“节”字!李朝书兄弟温席侍母如香龄,无微不至,当得起一个“孝”字……诸如此类人物和事迹,棠赋村数不胜数!

棠赋村曾建有书房边私塾,族人重教育人,因而文气不断,贤才迭出。其中让棠赋人感到最为荣光的,是清光绪二年(公元1886年):宝庆院试,全新宁县录取文武秀才24名,棠赋村李景妍、李景杭中文秀才,李景标、李景熌中武秀才,这四人是八服之类的兄弟,一时文气鼎盛,名重夫夷。村民在村口搭建彩楼,在海公房祠堂热热闹闹摆酒席、吹吹打打唱大戏,前后庆祝了半个月。邻村西村坊同宗宿儒苏村先生更是拟赠“文武双全两案首,兄弟同科四秀才”以示赞誉。自清以降,至光绪三十一年废科举,棠赋村中秀才功名以上者达数十人,李景妍、李景杭、李景迎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无独有偶,“民国”三十七年,棠赋村又有一对叔侄同年进学,叔叔李泽穆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侄子李雄则考入黄埔军校,一文一武,远乡近里,一时传为佳话。

李泽训是“民国”时期的学问家和教育家,诗文和书法冠绝一时。

新中国成立后,李朝圭为抢救国家财产奋不顾身、孤儿李中标映雪苦读终有所成、李中放玉树临风鳌鱼涌浪……李永平、蒋耀华、李建青、李朝录、伍华珍、李中生等人,皆是当代棠赋人的杰出代表,军、政、学等各界出类拔萃者比比皆是。

棠赋村在读的学子中,大学生不乏其人,更有北大硕博毕业后的博士后连读者。江山代有人才出,无怪乎乡人赞誉“棠赋村代代县团级人物不断”,因为有了一代代人承前启后的勤勉努力,棠赋村才无愧于“三个半屋场”的山水形胜。

漫步棠赋,感慨万千,正值天时地利人和,忆往昔桃源胜景,看今朝棠赋新村,谨以《棠赋吟(新韵)》一首为本文做结:

轻云晓月近荷塘,玉杆轻摇紫蕊香。

笔点天文涵毓秀,管通地理孕芬芳。

庭前玉树芝兰第,户外文峰案首郎。

孝义传家棠棣赋,山环水抱是仙乡。

2023年12月11日

作者:蒋双捌

责编:林愉杰

一审:张宇昕

二审:林愉杰

三审:文武

来源:新宁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美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