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人物丨开国五大书记之任弼时
掌上汨罗 • 文艺
2023-11-15 16:56:05

​开国五大书记之任弼时

唐晴雨

任弼时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一、忧国忧民的少年才俊

1904年4月30日,任弼时出生在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弼时镇唐家桥一个乡村教师家中。任家是书香门第,祖上出过洪武戊辰科状元任亨泰、康熙末年榜眼任兰枝、乾隆二年探花任端书等杰出人才。弼时的曾祖任先庚在中法战争期间协助冯子才襄办军务有功,褒奖蓝翎。弼时是“培”字辈,上一辈“裕”字辈学历都比较高,有的是师范毕业,有的到国外留学。受到“崇文尚武”“勤勉倔强”“思变求新”的家族文化影响,任弼时自幼性格镇静,聪敏好学,多才多艺,识量过人,忧国忧民。

任弼时在东方大学

任弼时四岁时即喜欢写字,书桌太高了,他就把小凳子码到大椅子上,坐到小凳子上去写。任弼时小学时候的作文,即有超出同龄人的见解和强烈的爱国意识。在《拟御侮之策》一文中,他写道“今者,日本欲夺我土地、财产,我国不让,将有一血战。惜吾国缺少兵炮,然吾国地广物博胜于日本数十倍,人人若有卫国之心,即有御侮之策也。”在《合群说》里,他写道:“国者由人民而成,必赖人民以强。欲强之道,莫如合群”,“中国有四万万同胞而不能胜少数人之小国者,咎在不能合群也。”他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中国一盘散沙令他担忧。11岁时任弼时来到湖南一师附小读书,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知识。一天晚上,他在自习室里温习地理课本,课本上有一章是专门讲述我国近代割让了哪些土地的。当他看到我国从北到南割让了这么多土地,而且英国、俄国、日本还在加紧对我国掠夺时,不禁痛哭流涕,发出“若能时存卧薪尝胆之念,励精图治,何患收回割让之地不能乎”的呐喊。

二、革命青年的亲密导师

朱德同志说:“弼时同志不仅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战士和政治家,而且是青年最亲密的导师。他一生为革命奋斗的历史,永远值得后辈青年同志们学习。”

在附小学习时,任弼时养成了读报的习惯,通过报纸以了解时事。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和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成立湖南学生联合会,声援北京学联的爱国行动。他联合湘阴籍同学,组成一个宣传团,回老家散发传单,演出活报剧。一九二零年八月,任弼时加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中国第一批团员。第二年,他和刘少奇、萧劲光等远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到列宁的故乡去学习革命”,在那里接受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回国以后,大力传播马列主义,介绍苏俄的革命和共青团,积极筹备团的三大,走上团中央领导岗位。他建立和完善团的各项工作制度,率领广大团员和青年参加规模空前的五卅反帝运动,脚踏实地的在斗争中壮大革命力量。共青团组织在五卅运动后有了巨大的发展,成为团结广大青年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核心力量。任弼时连任两届团中央总书记,为党的青年工作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延安时期,青年工作是任弼时分管的工作之一,他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青年工作的基本方针。抗战胜利以后,任弼时着手创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与任弼时一起工作过的青年都有这样的感受:在他面前,慌张的人会变得镇定,落后的人会变得前进,糊涂的人会变得清醒,软弱的人会变得坚强。1949年4月1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一致推举任弼时为名誉主席。

1921年,任弼时在莫斯科。

三、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

1934年8月7日,任弼时率领红六军团从江西遂川突围西征,为临时中央和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先遣探路。10月24日在贵州木黄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会合,两军团结一心,融合发展,发动湘西攻势,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打破敌军的六路围攻,吸引、调动、钳制了30多万国民党军,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牵制敌人策应中央红军作战的任务完成后,为保存和壮大力量,寻求新的机动,1935年11月任弼时与贺龙率领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长征,1936年6月到达四川甘孜。他和朱德、刘伯承等一起与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恶劣行径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以高超的斗争艺术,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推动二、四两个方面军共同北上,胜利实现三军大会师。山城堡战役后,他担任红军前指总政委。西安事变爆发,毛泽东坐镇陕北,运筹帷幄;周恩来奔走于西安和云阳间,苦心斡旋;彭德怀、任弼时驰骋沙场,调兵遣将,以军事行动保障政治谈判,以政治路线统帅军事活动。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全民族抗战的伟大事业翻开新的一页。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任弼时担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和军委总政治部主任,与朱德率八路军总部东渡黄河,奔赴山西抗日前线。总部入晋,即以“弼时做的决定”部署了举世闻名的平型关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八路军首战告捷,军威大震,给抗战的军队和爱国人民一种很大的兴奋,并且大大地提高了自信心。各地游击战争展开后,任弼时集中精力制定政策,着手建立敌后根据地,坚持敌后长期抗战。1938年1月,针对日本挑拨国共合作的阴谋和国民党内投降主义思想抬头,任弼时撰写《怎样渡过抗战的困难时期》一文,指出:“灭亡中国,独霸东亚,是日本帝国主义确定不移的国策”,预言:“中国的持久抗战将产生由失利而取得许多小的胜利,由不利局势转入有利局势,由被动防御转入主动的战略上的反攻的新过程”。八路军总政治部将此文作为政治教材印发各部队学习。

四、毛泽东主席的得力助手

党的“五大”上,任弼时当选为中央委员。大革命濒临失败的紧急关头,他挺身而出,三上挽救时局的《政治意见书》,反对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任弼时系统批判了陈独秀的错误路线,主张发动群众,武装工农,开展土地革命,与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斗争。23岁的他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党的六大期间,他与李维汉留守中央,主持国内工作,指导各地克服左倾盲动,恢复城市农村工作,修改制定我们党的第一个军事工作纲领。他曾两次被捕,遭受敌人酷刑折磨,但他始终坚贞不屈。1931年到中央苏区,担任中央代表团负责人和苏区中央局组织部长,召开苏区党的一大和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1937年9月任弼时与朱德率八路军总部东渡黄河抗日。左起:左权、任弼时、朱德、邓小平。

1938年3月,他受政治局会议委托,赴共产国际介绍中国革命的情况,宣传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做的报告《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和任务》扭转共产国际的原有认识,共产国际作出决议案,肯定了中共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并从组织上支持了毛泽东为中共领袖。1940回国以后,任弼时主持书记处日常工作,建立中央办公厅,兼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和中央办公厅主任,分管陕甘宁边区中央局、组织部、青委、工会、妇委等工作。他领导开展大生产运动,边区军民渡过经济难关,实现丰衣足食,为我党探索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他协助毛泽东领导延安整风,在全党开展一场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基本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筹备党的七大,主持起草第一个历史问题决议。七届一中全会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当选为书记处书记,即著名的五大书记。

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在延安凤凰山窑洞前

解放战争时期,任弼时和毛泽东、周恩来“三人主持中央”,转战陕北,指挥全国各战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他深入调查研究,努力纠正土改运动的左倾偏向,在西北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上发表《关于土地改革的几个问题》的演讲,针对解放区土改中提出的如何正确划分农村阶级等多个急待回答的问题,阐明了中共中央的政策,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文件。在西北坡的日日夜夜,他参与指挥三大战役,参与制定中央各项方针政策,为全国解放殚精竭虑。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对新中国的发展方向和道路提出了基本构想。

敌人的酷刑、艰苦的斗争环境、长年累月超负荷的工作,使他的身体受到极大摧残。1950年10月27日,46岁的任弼时同志英年早逝。

任弼时和家人在一起

任弼时同志具有崇高的品德,被称为我们党最好的党员。他信念坚定,百折不挠,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他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把党的团结统一看得比生命还重。他胸怀大略,善于在复杂的斗争中正确的把握航向。他头脑冷静,思维缜密,作风实在,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正确地解决复杂的重大问题。他公道正派,循循善诱,受到全党全军的爱戴。他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精神被同志们形象地誉为“骆驼精神”。(作者 唐晴雨,系任弼时纪念馆副研究员 )

作者:唐晴雨

责编:张咪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