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 | 最年轻的红军军团长——寻淮洲
湖南教育发布 • 知识拓展
2023-11-07 10:27:25

“北上抗日!北上抗日!”“消灭敌人!消灭敌人!”1934年12月14日,在安徽省太平县谭家桥镇,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遭遇国民党军,在抢夺制高点的战役中,冲锋在先的19师师长寻淮洲不幸中弹,弥留之际,他反复念叨着这句话,渐渐停止了呼吸。他曾是中央红军五大主力军团中最年轻的军团长,牺牲时年仅22岁。

寻淮洲资料图

1912年8月29日,寻淮洲出生在湖南浏阳莲溪乡黄狮塘村一个贫农家庭。尽管家境贫寒,父母还是想尽办法,让他在9岁那年进入了当地小学读书。

1925年,13岁的寻淮洲进入莲溪乡立高等小学就读,开始接触进步思想,并萌发了革命志向。在此期间,他写了一篇题为《现在的我》的作文,文中写道:“我们生在世界上,假使和那寄生虫一样,春来也好,秋去也好,一味甘食美衣,玩日愒岁,徒然食息于天地之间,由幼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空空过此一生,岂不是太无意识了吗?……对于学业上应该猛力前进,求一些丰富的知识;对于身体上,应该竭力锻炼,求一个强健的身体;对于办事方面,更应该随时练习,养成很好的才干,预备将来与国家做些大事业……”

为了实现革命理想,1927年,寻淮洲告别亲人,独自赶往长沙,去投奔浏阳工农义勇队。当时,他只有15岁,本来还不到参军的年龄,但是他强烈表达了自己投身革命要参加武装斗争的决心,成为当时工农义勇队里年龄最小的一名战士。

寻淮洲在莲溪乡立高等小学校读书时的作文

1927年9月,寻淮洲随浏阳工农义勇队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又追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

1928年初,秋收起义部队驻扎遂川县城休整。由于武器装备紧张,团长张子清安排寻淮洲带领20名战士,到离县城15公里的卢姓土豪家夺枪。

“人多目标大,容易暴露,我一个人去就行!”当天深夜,寻淮洲扮成放牛娃,只身一人潜入土豪家,用枪顶住卢土豪,并假称外面有3个排的人接应,逼卢土豪乖乖就范。

临走时,寻淮洲扛着10条枪故意喊道:“一、二、三排,撤!”就这样,不费一枪一弹,圆满完成任务。

毛泽东赞扬他是小英雄,号召全体战士向寻淮洲学习。从此,“孤胆英雄”寻淮洲的名字传遍井冈山。

1928年春节,寻淮洲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他随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闽西。寻淮洲有着非凡的军事才华,他不畏强敌,有勇有谋,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下很快锻炼成为优秀的红军指挥员,从一名副班长逐步成长为红四军排长、连长,红一军团第十二军三十四师营长、团长,第三十五师师长,后又担任第十五军四十五师师长,红二十一军军长等。

在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寻淮洲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屡建奇功,所在部队受到中革军委嘉奖,他本人荣获二级列宁勋章。1933年10月,21岁的寻淮洲被任命为新组建的红七军团军团长,成为当时红军序列中最年轻的军团长。1934年1月,寻淮洲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

1934年7月,他和政治委员乐少华等奉命率由红7军团组成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转战闽浙皖赣边,作战数十次,先后攻占罗源、庆元等城镇。11月所部进入闽浙赣苏区,与方志敏领导的红10军合编为红10军团,他任第19师师长,继续率部北上。1934年12月,红十军团首战谭家桥,为了争夺制高点,寻淮洲率部先后发起三次冲锋,都遭受失败。在发起第四次更大规模冲锋时,寻淮洲不幸腹部中弹。但他依旧忍着剧痛,指挥战士们往前冲。12月16日,部队转移至泾县茂林镇,寻淮洲终因流血过多,英勇牺牲。

责编:范欣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

专题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