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武文化|陶纺轮——身份与技艺的见证—渡头古墓葬出土陶纺轮
龙源临武 • 要闻
2023-10-26 10:17:55

2017~2022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在渡头、白石墓区发掘了汉至晋代墓葬21座。当看到这21座墓葬棺椁、人骨腐朽无存的时候,有人不禁会问:考古如何区分墓主是男性还是女性呢?区分的方法很多,但是常用的方法就是看墓葬随葬遗物,有的遗物就有一定的性别指向,例如陶纺轮。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社会家庭的自然分工是男耕女织,在汉晋时期渡头先民社会分工亦是如此,所以会从墓葬随葬陶纺轮来推测墓主为女性。

渡头发掘的21座墓葬,只在渡头公公坪M1中出土1件陶纺轮。陶纺轮编号为FDM1:8,保存完整。多为泥质灰褐陶,质地坚硬,近菱形,直径3.5厘米,高4厘米,上有圆形小孔,孔径0.4厘米(图一),素面。根据墓葬其他出土遗物可知其年代大体为西汉中晚期。

图一  渡头公公坪M1出土陶纺轮

纺轮是我国古代发明的最早的捻线工具,一般是在陶纺轮圆形小孔上插入木柄或铁柄,组合成纺锤,可以捻线。

渡头公公坪M1墓葬出土陶纺轮,不仅可以推测墓主为女性,也可以说明汉代渡头古城先民有较发达的纺织手工业。


责编:龙潮辉

来源: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临武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专题探秘渡头古城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陆“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