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对联擂台”第七期:喜庆丰收,联句绽放
新湘乡 • 社会
2023-10-17 15:28:31


亲爱的朋友们: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湘乡“对联擂台”迎来了第七期。农田里硕果累累,五谷丰登,这是农民们一年辛勤劳作的结果,也是大自然的馈赠。同时,我们也要感谢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为湘乡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本期的对联擂台活动,我们将以丰收为主题,以联句的形式表达对丰收的祝福、感激和喜悦。让湘乡的对联文化与丰收的喜庆相融合,展现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此外,我们还将公布第六期“楚简汉封,唐祠宋寺清书院”优秀联对和第五期的优秀书法作品。让我们一起见证这些优秀作品的诞生,感受对联文化的魅力和书法艺术的力量。

期待你们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让我们一起为湘乡的对联文化和丰收的季节增添更多的喜悦和祝福!

湘乡“对联擂台”组委会敬上





第六期优秀联句


出句(上联)

楚简汉封,唐祠宋寺清书院

(出联人:杨新跃)


























对句1:


山歌石鼓,唢呐高跷夜火龙

(作者:彭湘乔)


点评:此对句最佳,以湘乡地方文化特色以及非遗传承项目作对,不仅能与上联相称而且对仗工整、音律和谐,宣传效果很好、对读者的吸引力也很强。


点评人:杨新跃


出句(上联)

楚简汉封,唐祠宋寺清书

(出联人:杨新跃)


























对句2:


褒忠文塔,蜀相元儒大将乡

(作者:钱宗伟)


点评:褒忠文塔,以两个湘乡著名的人文自然景观,突出湘人忠义和重视文化的特点,蜀相元儒大将乡,选取古今有代表性的人物,突出表达湘乡人文鼎盛、人才辈出的历史与现实。对仗比较工整,音律和谐。

点评人:杨新跃


出句(上联)

楚简汉封,唐祠宋寺清书院

(出联人:杨新跃)


























对句3:


元侯蜀相,王午芗泉曾国藩。

(作者:谢坚柏)


点评:对句以湘乡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串联成句,所选取人物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对仗比较工整、格律无误。


点评人:杨新跃


出句(上联)

楚简汉封,唐祠宋寺清书院

(出联人:杨新跃)


























对句4:


烘糕蛋卷,南粉茶油火焙鱼

(作者:陈妙思)


点评:以湘乡特色物产来对,独具特色。不仅介绍了湘乡本地美食,同时也勾起读者食欲,对仗比较工整,音律和谐。


点评人:杨新跃


第五期优秀书法作品

第一件作品

      

作者:曾惠平


点评:曾惠平的楹联书法作品相比其他形式的作品见得多一些,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笔力遒劲、沉雄,力能扛鼎,不乏苍浑气象,面目可观。从通篇的单字来论表现出对行书中汉字敏感的造型能力,可以看出在思想中不缺乏传统书法的基因。笔势翩翩,纵横之间能捕捉神会之意,不能不说作者于书法是有几分天赋的。从笔力与用笔的生熟之间可见非朝夕之功。可贵之处是保持了对中国汉字朴素的书写,是真情流露,未追求流行风,无狂怪怒张之态,出手已见风神,这一点是欣慰之所在。

从作者对书法的认识这方面更想褒贬予之。从怀素观夏云随风而顿悟草书笔意的故事我想向作者提几点学书的建议:

1、行书对联在创作中对于作品的整体面貌要有必要的艺术设计。字与字之间、上、下联之间要有合理的情感关照,字势收放不够,有平铺直叙之态。

2、在技术层面当在经典法帖中更多历练,长期保持对传统书法的淬火与提炼。学习书法虽无便捷之路,但也有必经之途,应一头钻进去自我打磨,久久为功。

3、若在临池习书过程中深谙担夫争道之理,知闻鼓而知笔意之理,心领神会公孙大娘舞剑得神之理,再辅之以对文学品格与哲学品格的追求,则书法创作必然格调上升。


点评人:傅  炜



第二件作品

   

作者:杨光国

点评:此幅行楷对联可看出作者楷书功底较强,结构协调、笔画清晰、气韵生动、用墨雄健和书写技巧熟练。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通过作品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内心的触动,如果能上追汉魏六朝碑版,将会在气格上更上层楼。


点评人:罗志坚



第三件作品

  


作者:孔洪湘

点评:“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 然后书之”,汉·蔡邕《笔论》有此句。品读孔洪湘君之楹联作品,我想他创作时一定是心手相宜抒散性情之状态,对内容胸有成竹,挥毫展纸一气呵成。该作品气息古雅,可寻《十七帖》风韵;用笔苍厚,可觅篆隶踪影,应是多年浸润其中而成如今之气象。

建议有三:一是着墨而书,两联墨色左右当综合考量,亦有揖让之道;二是“万”“瑶”“汉”等字连笔过多反显局促,当多用笔断意连之法;三是款字取法可与正文稍微拉开一些距离,会更丰富生动。


点评人:周志强



第四件作品

    

作者:谭芝兰

点评:谭芝兰这幅书法对联作品平正率意,用笔自然轻松,开合有度,尤其是“绿”“水““汉”“楚”四字既运笔工稳又有传神之笔!上、下联中“二”和“三”字的变化以及“涟”“河”三点水的变化都很好,说明在创作技法的驾驭方面是深谙其理的。“千”“年”“郡”“楚”“风”等字写得相当好,落款位置的把握也较合理。

如果要提点建议的话,那就是在书写过程中需要加强作品中字的大小,高低,宽窄;点画的粗细,墨色的枯湿、浓淡以及字与字之间的照应,上、下联之间的呼应等诸多方面的推敲。


点评人:贺华富



第七期擂台开始啦

大家赶紧来打擂吧!

投稿时间:即日起至2023年10月25日




主题:庆祝丰收


01
上联(此联征求下联)



把酒话桑麻,喜看稻菽千重浪



说明:上联为集句,下联可以不集句,能集句更好。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征联邮箱:695675783@qq.com



责编:王莉君

来源:湘乡市融媒体中心

专题对联擂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