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厨师·看衡东】名厨风采丨谢正辉:活跃在湘菜推广舞台上的行业泰斗
衡东发布 • 时政
2023-09-29 08:14:17

谢正辉




 

谢正辉。衡东杨桥镇人,1938年生,16岁即到南岳磨镜台山庄学徒。因天资聪慧,工作细心踏实,被肖永志厨师长看重,收为弟子。1969年被送往原湖南省委招待所(现蓉园宾馆)继续进修深造,并师从著名的湘菜大师石荫祥先生。因表现突出,后升任省委招待所总厨师长,多次为毛泽东、华国锋、王震、彭真等国家领导人担任专厨,并被国家授予特一级技师资格。其精湛的技艺、优良的品质、可口的饭菜得到领导们的一致肯定,他的湘菜烹调理念对衡东土菜的发展具有长期的指导性。

衡东融媒9月29日讯(融媒体记者 廖婷婷 阳洋(实习))在杨桥镇鹤岭村,有着一位传奇的人物!他为衡东土菜从乡野山间走向繁华都市,从民间餐桌登上了大雅之堂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就是一代名厨谢正辉。1938年,谢正辉出生在杨桥镇鹤岭村的一个普通农家,曾任省委招待所总厨师长,国家特一级厨师,最高一级湘菜大师。

195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从小就在自家厨房得到过一些“锻炼”的谢正辉被选派到南岳农林垦殖场当了一名厨师,不久担任了生活组长,后因身体原因在当时的南岳管理局改行做了通讯员。1960年春节,单位的厨师都返乡过年,没人搞饭菜。“会送信的通讯员好找,能炒好菜的厨师不好找!”时任南岳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刘先基当即决定让有过短暂厨师经历的年青通讯员谢正辉暂时接替厨师岗位。这样一种偶然,却让谢正辉的一生发生了转折,从此,厨师成为了他倾注一生的事业。

1960年3月,谢正辉被送至湖南省委行政处招待所进行专业的厨艺学习,幸运地成为了素有“食神”之誉的湘菜特级大师石荫祥先生的弟子,期间,谢正辉的天赋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厨艺也有了质的飞跃。时任省委行政处处长的胡明久这样评价谢正辉:“做事耐得烦,人好学、善研究,有做菜的天分。”

1960年5月,长沙学成归来的谢正辉回到了南岳磨镜台宾馆,在厨房做白案。

1964年,曾任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的程潜因为健康原因来南岳疗养。因为身体欠佳,自然胃口不好,当时南岳厨师虽多,却始终找不到一个人做的饭菜合乎程潜口味。“这里有个谢师傅在长沙学过湘菜,让他试试吧!”机缘巧合下,有人推荐了谢正辉。此时的谢正辉还是磨镜台宾馆的一名白案师傅,初次尝试做红案,没想到竟一试走红,所做的菜竟合上了连日来胃口一直不佳的程潜口味,程潜边吃边说:“今天这菜是哪个师傅做的?味道很不错。”从此,谢正辉名气大增,也由白案师傅转为红案,人生之路再一次改变。

1960年3月的一天,省委行政处招待所的全体工作人员都来到了招待所门口,列队欢迎一名据说是北京过来的首长……红旗轿车驶入招待所院子,车窗缓缓摇下,“居然是毛主席!”在此学习厨艺的谢正辉既吃惊又兴奋。“毛主席亲切地和所有服务人员挥手问好,大家齐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回忆起58年前初见毛主席的情景,谢正辉仍旧记忆犹新。1969年8月,谢正辉正式从南岳磨镜台宾馆调至47军接待组(后改为湖南省委九所,为省委招待所下属宾馆)工作。在1969年到1976年期间,毛主席曾多次回湘,基本上都是谢正辉和师傅石荫祥在为毛主席主厨,前后有七次。谢正辉回忆:当时主席年岁已高,牙齿不好,爱吃比较软的食物,为了保证菜肴的营养和品质,每次做菜,炉灶不能有煤烟,锅子不能冒油烟,必须文火慢炖……谢正辉和师傅凭着过硬的厨艺,为毛主席烹制的魔芋豆腐、臭豆腐、红烧肉、水鱼裙边、柴把鳜鱼、鸡茸海参、干贝无黄蛋、土鸡鲢鱼尾原汁汤等菜品,都成了主席爱吃的菜,得到了主席的高度赞赏。七次为毛主席主厨的经历,也成了谢正辉一生最值得珍惜的荣耀。

出生在山西省交城县的华国锋,一辈子都爱吃家乡的面食,说话也是浓浓的山西口音,谢正辉曾多次为华国锋服务。“山西的那些面食像莜面、猫耳朵、刀削面,华老都爱吃,还喜欢吃羊肉臊子”,谢正辉回忆。1964年,华国锋来南岳磨镜台疗养,谢正辉为他做得最多的就是刀削面、拉面。“华老很亲切,对我也像对自家人一样。”有一次,谢正辉在厨房下面,华国锋出人意料地直接来到了灶台边,拿起一个碗就对着锅子一边捞面一边津津有味地吃起来。秘书对华国锋说:“这样会不会给谢师傅带来压力?”华国锋回道:“都是自家人,会有什么压力。”

图:华国锋(右一)与谢正辉(左一)合影

1985年,华国锋再次来到湖南,省委某领导在湘江宾馆宴请他,满桌的美味佳肴却没能提起华国锋的食欲,当即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还是回宾馆吃算了”。谢正辉很快接到了为华国锋准备晚饭的任务。临时接到通知的谢正辉,根据现有的简单食材和华老口味,准备了一碗小米稀饭、两个烙饼,华国锋吃完评价:“这才是家里的味道!好!好!”

1969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受所谓“二月逆流”的影响离开北京来到长沙,在湖南居住了近300天。叶帅住在省委招待所期间,都由谢正辉主厨。谢正辉曾在广东东方宾馆、小岛宾馆、半希酒家学习西餐、粤菜,此时正好派上了用场。叶帅对谢正辉做的粤菜也是称赞有加,“想不到在湖南还能吃到这么地道的粤菜”。

1970年7月,叶剑英接到中央通知,从长沙乘机返回北京,为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做准备。临行前,叶帅还特意要秘书跟省委招待所衔接,能否把谢正辉调到北京去?但因谢正辉需留在九所随时准备为毛主席服务,北京之行没能成行。 

时间一晃到了1985年,叶剑英回到广东松园宾馆疗养,再次“点将”把谢正辉调到广东担任了半年专厨。

曾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曾说:“不管哪里的风味,都不如谢师傅做的菜对我的口味。”

图:王震(左一)与石荫祥(左二)、谢正辉(右一)合影

王震每次来湖南,都要住在九所,都点名要吃谢正辉做的菜。谢正辉回忆,王震非常亲切,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他喜欢看湖南花鼓戏,《园丁之歌》、《打铜锣补锅》等都是他爱看的剧目。宾馆每次为王震放映电影,他都指名要谢正辉陪在身边,和他一边看电影,一边拉家常。有一次,电影就要开演了,谢正辉因事还未到,王震跟身边随从人员说:“小谢还没来,去跟放映员打个招呼,电影推迟几分钟,等谢师傅来了再放。”

1998年,谢正辉光荣退休,在省委招待所工作的近30年间,他服务过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有邓小平、杨尚昆、乌兰夫、胡耀邦、江泽民、朱镕基等。

20世纪90年代,原衡东宾馆为了提高接待水平,专门挑选了裴冬云、黄业华、蒋明恒等青年厨师分批去长沙培训,拜谢正辉为师,谢正辉把自己毕生的厨艺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他们。正是这批弟子,日后成长为新一代的衡东土菜大师;也正是这一批弟子,薪火相传,开枝散叶,为衡东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土菜名厨,撑起了衡东土菜的金字招牌。


一审:阳    洋(实习)

二审:廖婷婷

三审:刘晓钰

责编:阳洋

来源:衡东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专栏】相约衡东·遇见第六届土菜文化旅游节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