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同庆端午节佳节。
民情恳谈会现场。
雨湖新闻网讯(记者 陈娟 刘雄 通讯员 旦增格勒)明清时期的湘潭县城有城墙,城墙四周开六张门,分别称观湘门、文星门、通济门、拱极门、熙春门和瞻岳门,其中“瞻岳”因南岳在湘潭西边而得名。
湘潭市雨湖区城正街街道瞻岳门社区成立于1965年,位于通济门路以西,沿江风光带以北,八仙桥以东,熙春路以南,总面积约1.26平方公里,驻社区单位有区委党校、区创建办、区创卫办、湘潭大河西城市棚户区改造有限公司等单位。辖区人口10567人、居民小组32个,划分社区区块7个。
近年来,瞻岳门社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带领辖区广大党员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秉承“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工作原则,用心用情用力把居民关切的事办实办好,从居民身边小事入手,为民办实事、为民解烦忧,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为满足居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服务需求,社区着力打造了集社区党建、社区保障、民生服务、卫健服务、便民利民,综治消防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大厅,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立足老旧城区无物业管理小区多、改制企业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实际,为解决小区无人管理、居民服务缺位、群众自治无人牵头的问题,社区把支部建在小区区块上,构建“街道党工委主导、社区党总支委主治、小区党支部主谋、党员居民主动”的治理新机制,积极组织9支新时代志愿服务队开展常态化活动,实现小区党员“亮身份、明职责、服务群众,做表率”,构建党建引领无物业小区治理机制。
瞻岳门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庆川表示,居民利益无小事,社区将依托扁平化治理改革,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宗旨,持续提升服务居民的水平,以真诚优质的服务为广大居民和驻单位排忧解难,努力把瞻岳门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又有文化底蕴的新型社区。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环境暖人心
“来到这个小区居住多年了,因建成年代较早,道路早已坑坑洼洼,加上环境脏乱差,我们小区的业主天天盼望着能改变。这下好了,我们小区也正在进行改造,我们的居住环境马上就可以得到改善了。”居民周大爷指着正在施工改造的东升巷1、2、3、4栋对记者说道。
据了解,为着力补齐辖区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短板,瞻岳门社区多举措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社区利用扁平化治理区块下户进行摸排,召开民情恳谈会多方了解,对辖区老旧小区分类梳理,摸清位置、建设时间、面积、户数、设施配套及管理维护情况,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最大限度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其中,2020年,社区对熙春路6、8、10号地面、下水、墙面进行改造;2021年,对和平大楼进行改造整修,当前正在对东升巷4栋房屋进行提质改造;还将启动对文西小区老城片区的改造。
此外,应广大居民群众要求,社区对目前还没有安装管道天然气的平房户协调予以安装,并力求适当降低初装费,以此不断提高居民的满意率。
环境整治见实效,社区“蝶变”换新颜
初秋时节,记者走进雨湖后街,以前环境脏乱的街区现在绿树成荫,随处可见在树荫下乘凉聊天的居民。以前,雨湖后街的环境是湘潭出名脏乱差,充斥着大量的违章建筑,废旧物品随意堆放、基础设施年久老化,安全隐患突出,居民生活不便,怨声载道。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瞄准民生痛点,精细推进环境整治,对后街卫生死角进行全方位的清理改造。”陈庆川介绍,人居环境整治是个大工程,但为了居民能拥有一个舒适、安全、清洁的休闲环境,社区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冲到了最前面,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攻坚工作。
此外,社区结合扁平化治理工作,在辖区开展清洁行动,打造干净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美好的社区环境,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如今,雨湖后街已是旧貌换新颜。漫步在街区,条条道路整整洁洁,一幅整洁、舒适的全新面貌映入眼帘。“我在此居住了几十年,现在环境干净了,秩序也更好了,我们在这里休闲娱乐也更安全了。”胡月君老人高兴地说。
现在的瞻岳门社区,广大群众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进而变成“推动者”“维护者”,闲暇之余居民都会自己动手把屋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大家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居住环境的新变化,空气清新了,蚊虫少了,生活环境好了。
陈庆川还介绍,瞻岳门社区具有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有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牌、毛泽东青年时代活动旧址励志教育基地和化坛、大埠桥湘江边彭德怀避难处三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希望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市容市貌、不断提高居民满意度的基础上,拓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文化,吸引更多的人走进瞻岳门,让红色资源“活”起来、让红色旅游“火”起来。
作者:陈娟 刘雄 旦增格勒
责编:陈娟
来源:雨湖区融媒体中心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