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福建福州启动。活动一经开展,便在社会引发了巨大反响。现如今,随着社会高速发展,网络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从BB机到5G通讯,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网络与人类工作生活关系越发紧密,对人类发展有着数之不尽的好处与帮助,但我们仍要警惕,在用网中严守法律底线、强化文明意识、筑牢防范思想,共建“风清”“气正”“安全”的网络环境。
严守法律底线,争做守法公民,共建“风清”网络环境。法律尊重和保护公民个人言论自由,但所有网民都应当遵纪守法,坚守法律底线。从2017年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方面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开始实施,到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一系列为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的法律法规逐步构建起的“坚强堡垒”,现如今,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基本成型,完善的法律制度也为网络行为规范提供了制度遵循。作为中国公民的我们,应当谨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抵制任何形式的虚假、低俗信息,共建“风清”网络环境。
强化文明意识,传播网络文明,共建“气正”网络环境。“马看到什么是run决定的”。电影《封神》中“商务殷语”因其独特的发音让人印象深刻,台词本身的内涵也同样引人深思。互联网上信息浩如烟海,其中内容良莠不齐,区分起来更是真假难辨。杭州三岁女童蛋糕店事件的再三反转,无疑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你所看见的可能只是别人想让你看见的,我们每个人都应坚守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不做网络键盘侠,文明上网、理性上网,发挥网络空间互联互通的优势,大力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用先进典型引领社会风尚,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共建“气正”网络环境。
筑牢防范思想,守住个人财产,共建“安全”网络环境。近期,随着缅北诈骗的曝光,诈骗者的一系列手段为人们所知晓,大家的防骗意识均有所提升。然而,在人们防骗意识不断提高的同时,诈骗者的诈骗手段也在不断升级,让人防不胜防。曾经的“亲友网络借钱”,被骗者只需一个电话、视频,便可识破骗局。然而随着AI技术的成熟,诈骗者便会通过AI换脸、声音合成进行欺诈,试想自身遇到如此骗局,能否“火眼金睛”,不禁让人细思极恐。信息爆炸的当下,我们更应保护好个人信息,不向他人透漏各种密码、验证码,不通过非官方渠道办理业务,不共享屏幕等,将“不听忽悠不赚钱”口诀念于嘴上,将“贪小便宜吃大亏”常言记于心中,将“绷紧防范之弦”警钟长鸣脑中,共建“安全”网络环境。
网络福利“人人共享”,网络维护更需“人人尽责”,让我们携手共建“风清”“气正”“安全”的网络空间,共同奏响网络文明的和谐之音!
作者:周杰
责编:吴琦
一审:丁洁冰 李成刚
二审:皮尉人
三审:向杰
来源:泉交河镇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