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在湘乡·记者在一线】中沙镇公略村:“红色”映初心 照亮乡村振兴路
新湘乡 • 社会
2023-09-21 17:19:59

黄公略故居。

新湘乡客户端9月21日讯(湘乡融媒记者:吴笛 吴明惠)从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292人,到2019年整村脱贫,再到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万余元,中沙镇公略村抓住红色资源,鼓起苦干劲头,发展“旅游+农业”融合产业,让昔日深度贫困村变成了红色美丽村庄。近日,记者来到了这个坐落于群山中的小村庄,一边走一边看,深刻感受公略村的“逆袭”之路。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毛主席在诗词中曾给予黄公略将军高度评价……”在黄公略故居,公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武文渡正在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著名红军将领黄公略的革命故事。他告诉记者,这已经是今天接待的第三拨游客了。

游客参观黄公略故居。

与此同时,在公略村的田间地头,村民们也都忙着自己手里的活。养蜂、放牛、种红米,呈现出一派红红火火的农忙景象。

公略村党员教育培训教学点。

“我种的这些红米都被预定,不愁销路。”

“去年我酿的蜂蜜卖给游客,有近万元收入。”

“现在我们村不仅黄公略故居火,我们种养的这些农产品也火起来啦!”

……

熊吉庆养殖的蜜蜂。

记者走访一圈,处处可见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分享着喜悦和收获。这样的情景,在八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中沙镇公略村,地处湘乡西南边陲,坐落于海拔600多米的紫山和朝阳峰上,是著名红军将领黄公略的故乡。由于地处偏远、资源匮乏,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深度贫困村。

村民种植的红米。

在村民熊吉庆的记忆里,过去的公略村是一个不通公路、交通闭塞、运输货物需要肩挑背扛的穷山沟。村里400户村民,几乎每家的主要劳动力都在外地谋生,熊吉庆也曾是其中一员。慢慢上了年纪,身体渐渐吃不消,他不得不回到家里,搞点种养殖业糊口。“那个时候,家里还要供两个孩子读书,想去称一斤肉改善伙食都要想很久。”熊吉庆说。

2015年以后,随着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公略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在一点点改变,村民们的收入也逐年增加,到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都有了保障。

村民养殖的黄牛。

但真正让公略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转机出现在2020年。这一年,湘乡市确定将公略村打造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示范村,搭乘着好机遇的东风,公略村找到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发展路子——红色旅游。

在全国红色美丽村庄示范村打造过程中,黄公略故居进行了全面修缮,村里的主要道路按照旅游线路标准进行了拓宽,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村容村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公略故居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

随着人气越来越旺,公略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想的不仅是把游客引进来,更要把游客留下来。为此公略村积极打造民宿,建设湘潭市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村部腾出10间宿舍改造成民宿,可同时接纳70多人住宿和用餐。同时,还推出了湘乡蛋糕席、公略竹笋宴等特色餐饮,让游客从过去“看看就走”到现在“吃顿饭、住一宿”,带来了人气,更带来了消费。“目前村上有民宿4家,我们进行微视频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来这里吃、住、玩。”武文渡说。

如今,贫穷再也不是外界对公略村的印象,它成为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全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已累计接待各地游客和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教育培训活动50余批次,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8万余元。“我们要把这条线路包装好,让更多的旅游团队来公略村。”武文渡说。

公略村“红”了,村民们也从中找到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村民们开始探索养殖巴马香猪、蜜蜂,种植红米、黑米等,受到众多游客喜爱。

脱贫户熊吉庆也张罗着养起了蜜蜂、鸡、牛,种植了红米、黄精。依靠着红色资源带来的人气,他的农副产品总能很快销售一空。熊吉庆和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在家里搞种养殖收入有三四万元一年,加上妻子在外务工的收入,家中一年收入有七到十万元左右,日子过得非常惬意。“马路硬化,自来水进家,村里带领我们种黄金、黑米、红米,帮忙推广销售,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熊吉庆说。

从鲜有人知的大山村落到小有名气的全国红色美丽村庄示范村,公略村抓住了机遇,盘活了红色资源,筑牢了红色堡垒,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下一步,公略村要走‘红色+绿色’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以红色美丽村庄为主线,带动农特产品等绿色资源的销售推广,实现双丰收双增长。”武文渡表示。

一审 | 刘小琴

二审 | 邓余良

三审 | 吴维

副总编辑 | 周鑫

总编辑 | 储永祥

作者:吴笛 吴明惠

责编:王莉君

来源:湘乡市融媒体中心

专题专题 | 新征程 新样范

专题狠抓项目年 全力拼经济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