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武文化|交通—临武渡头古城发展的动力
龙源临武 • 要闻
2023-09-20 08:53:16



渡头古城遗址是临武县现存考古发掘年代最早的一处古城遗址,是临武历史之根,也是湘粤古道上现存仅有的、年代明确且保存完整的古城邑聚落遗址。


(一)
交通与古城建立

渡头古城的建立拉开了临武城市建设的序幕,因临近武水河,故称古城为临武。而武水河是珠江流域重要的支流,也是岭北进入岭南重要的水路通道,具有穿越南岭、连接珠江和长江水系的纽带作用。而从临武北上中原,需经湘粤古道的陆路交通。因此古城选择在渡头建城,是因为其位于陆路和水路交汇的重要交通位置上。 

图一 渡头古城交通位置示意图


(二)
交通与古城发展

历史记载,高祖五年设置临武县。东汉初年刘秀以马援为伏波将军,率兵取道临武,沿武水下岭南。到东汉中后期桂阳郡太守周憬拓宽武水至广东韶关曲江河道,此水路被誉为“太守川”。这些文献都说明临武在当时的交通地位极为重要。

在临武渡头古城周边考古发掘的西汉墓葬中,墓葬规模小,级别低(图二)。东汉时期,砖室墓中出现了规模较大,结构较复杂的多室墓(图三),砖墓修砌方式有除单层砖错缝平铺外,还见有平丁方式。另外多室墓两个墓室底部都见有排水沟,排水沟都放置鹅卵石,墓砖多青砖,烧制工艺和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纹饰比较单一,这些都是典型中原汉文化特征。东汉墓出土遗物既多见中原汉式器物,如随葬模型明器陶屋、灶、圈等,还见有较多的岭南地域文化特征,如筒形罐、刻划纹陶囷、随葬玛瑙饰品等。 

图二  渡头公公坪墓区发掘西汉墓葬 

图三  渡头白石墓区发掘东汉墓葬

纵观两汉时期,渡头古城周边西汉到东汉的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均发生大的变化,体现了临武不同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这些变化恰好也都是因临武交通不断发展所带来的。

湘粤古道自古就是南岭南北两侧重要的交通命脉,秦汉时期湘粤古道的不断开发为临武渡头古城的建立、发展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文化与生产关系。而渡头古城遗址作为湘粤古道上重要的城市纽带,汉至六朝时期为中原与岭南的文化交流、商贸往来发挥着重要作用。


责编:龙潮辉

来源: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临武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专题探秘渡头古城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陆“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