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武文化|武水河畔千年古墓之临武渡头汉晋墓葬
龙源临武 • 要闻
2023-08-30 08:38:15

渡头古城遗址见证了临武县的千年历史,而渡头汉晋墓葬则构成了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基因。

渡头古城址周边有多个墓群,主要分布于渡头、南福、白石三个自然村。2017~2022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在渡头、白石墓区发掘汉至晋代墓葬21座。墓葬多位于汾市镇渡头村武水河两岸的低矮山岗山腰上,墓葬葬于网纹红土中,棺椁、人骨腐朽无存。


一、西汉墓

发掘西汉时期墓葬11座,墓葬主要分布在渡头墓区的公公坪墓群和南福墓区,墓葬大多呈东北西南向。随葬陶器组合有鼎、盒、壶或鼎、盒、罐,另有少量铜器、石器(图二)。

2022年在公公坪墓群发掘的M4和M5为一对夫妻同穴合葬墓,墓葬形制为带斜坡墓道和过洞的竖穴土坑墓,墓道朝向东南,其中M4打破M5(图一)。从两座墓葬的出土随葬品特征来看,墓主身份等级较高。从出土遗物组合来看,M4墓主可能为女性,M5墓主为男性。带过洞的斜坡墓道墓常见于中原西安、洛阳等地区,在湘南地区少见,结合随葬铜镜的习俗来看,墓主可能来自中原。

图一  公公坪M4、M5发掘俯拍照片

图二  西汉墓出土陶器

1.壶(公公坪M3:1) 2.盒(公公坪M3:6)



二、东汉墓

东汉时期墓葬主要分布在渡头墓区三星赶月墓群和白石墓区,共发掘8座。

墓葬形制有带斜坡墓道的刀形竖穴土坑墓和平面呈“中”字形的砖室墓(图三)。砖室墓多由墓道、封门、前室、后室组成,部分墓葬还见有排水沟。墓砖多为青砖,另有少量红砖,烧制火候较低,多见菱格纹。墓葬被扰严重,出土残存器物数量较少,见有陶器、铜器、银器、铁器、串饰等(图四)。

图三  三星赶月墓群M1、M2发掘俯拍

图四 东汉墓出土器物

1.熏炉(白石M1:16)2.杯(白石M1:18)3.双系罐(白石M2:18)4.盆(白石M2:10)5.铜镜(白石M2:11)6.铁釜(白石M1:24)



三、晋代墓

晋代墓葬主要分布在白石墓区,共发掘2座,1座为带斜坡墓道的单室砖室墓(图五)。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封门、前室、后室组成。1座为带斜坡墓道的双室墓,平面呈“中”字形,由墓道,封门,前、后墓室组成。2座墓出土有陶器、青瓷器、铜器、银器、铁器等(图六)。墓砖基本为青砖,纹饰多为菱格纹,基本沿袭东汉墓纹饰风格。

图五  周家坪晋墓M1发掘俯拍

图六  西晋葬出土铜、铁器

1.铜镜(寺冲M1:25)  2.铁三足釜架(寺冲M1:20)

渡头汉晋墓葬随葬品种既有中原王朝文化特征,也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在白石墓区发掘的东汉墓葬白石M2中既出土中原典型陶罐以及模型陶屋等,还出土有岭南特色的直筒双系罐以及刻划纹等。说明东汉时期,渡头古城先民的丧葬习俗在受中原文化强烈影响的同时,还受到了岭南文化的影响。

临武渡头汉晋墓葬出土随葬品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临武县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也为研究临武古代经济、文化和社会、丧葬习俗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还彰显了临武县先民特有的文化传统。


责编:龙潮辉

来源: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临武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专题探秘渡头古城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陆“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