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赵雅茜)在雨湖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楠竹山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全面落实“四敢”要求,深化“六提工程”,强化“六拼”举措,切实用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地方基层的创新探索、市场主体的积极进取、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成功入选全省2023年基层治理创新实验镇。
楠竹山镇依托中央直属企业江南工业集团而建,通过多年的发展壮大,形成了以国防装备制造及配套为主导的产业,镇内各类制造及配套企业45家,湖南江南机器实业有限公司是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创新实验镇特色产业的鲜明优势。镇域基础设施功能完善。辖区内2个社区被评为省级“和谐社区”“幸福社区”。高端人才力量充足,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名,各级技术能手若干,拥有中国兵器工业银华奖获得者、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省级技术能手在内的专任教师300余人。党员示范力量充足,全域党员共计2700名,具有党员人数多、支部覆盖广、组织凝聚力强的特点。社区社会组织队伍健全,4个社区各备案成立了5-8个社区社会组织,氛围浓厚。
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基层直接面对群众,事务琐碎复杂甚至艰巨繁重,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都发生在基层。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对时代发展的顺应,更是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自2018年底起,江南工业集团“三供一业”社会事务全面移交至楠竹山镇,由城发物业服务集团承担江南工业集团家属区卫生清扫、垃圾清运等物业管理服务,该公司于2022年6月全面撤离。社会事务移交前,居民区一直作为家属区由江南集团对其进行统包,“吃大锅饭”思想较为牢固,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缺乏金钱购买服务的意识。传统企业外包式物业服务模式职能范围有限、管理手段单一,对用户群体细分不够,缺乏个性化的服务供给,且无法充分利用政企资源开展增值服务,完全依靠政府单一主体的治理,又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物业管理多元化、精细化的需求。在信息高度发达、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的今天,居民群众对小区(社区)智能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逐步实现老旧小区专业化物业管理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和总体任务,巩固改造成果及树立居民群众“主人翁”责任意识,推动建立“共同缔造”的长效机制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楠竹山镇协调整合政企优势资源和社会事务职能,以物业改革为切口,采取党建引领,政企合作,多元参与的方式,围绕做实“四融”(融经济功能于扁平化治理之中、融公职人员于自治体系之中、融智慧治理于为民服务之中、融破解难题于长远发展之中)文章纵深推进大物业管理改革,探索构建“1+3+N”工作机制。“1”即发挥党建引领这一轴心作用。把大物业管理纳入社区党建体系,同时成立各小区党支部,指导帮助监督物业服务工作,打造“红色物业”为民服务品牌项目。“3”即在党建引领下有效发挥三种力量的作用。一是强化物管企业的专业服务功能。由湘潭江楠管家科技信息有限公司为业主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智能化的“管家式”服务,深入推进大物业管理。二是发挥居民自治力量的基础作用。利用区块治理员、协理员、居民代表、楼栋长等群众性力量开展政策宣讲、信息报送、矛盾调解、服务帮办、物管监督等自治性工作,实现物业管理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三是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联合物管企业和社区群众性力量共同开展公益服务项目,增强物管基础上的社区治理服务效能,推进业主自治取得实效。“N”即针对居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不断拓展大物业管理多样性服务项目,全方位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激活资源优势,“单一管”变“多元管”
“楼道灯这么快就修好了啊,你们服务效率是真的高!”家住楠竹山镇永丰社区的冯娭毑刚买菜回来,刚好碰到已完成楼道灯维修作业的电力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江楠管家”物业工作人员,她没想到她刚反映的问题就解决好了。她向我们介绍道,大物业改革后,不用物业、社区两头找,无论是去物业公司还是社区,抑或是下个楼看到楼栋长打声招呼,就能快速将意见带上去,迅速整改。
楠竹山镇依托“大党委”制构筑“党建+共建互联”平台,定期召开区域化党建联席会,形成了多元参与、互融互通、共促发展的基层治理体系。将经济发展、城镇建管、居民服务等充分融入“政企合作、科技赋能、专业发展、管运分离”运作模式,协调整合政企优势资源和社会事务职能,与江南工业集团联合成立江楠管家科技信息有限公司,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负责培育孵化4个物业治理类的社区社会组织进行备案登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科学合理划分物业公司和社区社会组织的权责,协同江楠管家公司一同处置各村社区范围内的物业服务、物业费收缴等各项事务,实现全镇3.5万人管理全覆盖、服务无盲区。
发挥主体优势,“老居民”享“新生活”
江南桥头市场是楠竹山的一个大型综合市场。过去,群众车辆没有地方停放,只好挤在市场门前的江南中路上,使得原本就不宽阔的道路变成得更加拥挤,也带来了安全隐患。“以前这条路上,停满了小车、三轮车、电动车,去市场买个菜要在各种车辆的缝隙中小心翼翼地穿行。现在有了这个便民停车场,马路上乱停乱放现象少了,安全有保障了。”在江南桥头市场门口,楠竹山镇居民杨慧兰跟我们说起了江南桥头市场外停车秩序的显著变化。
楠竹山镇充分发挥居民自治优势,发动居民广泛参与到社区治理中,组织社区志愿者、楼长,定期巡查改造完成的小区楼栋,让居民变身“监督员”,充分调动起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巩固改造成果。楠竹山镇主要负责人说,下一步将积极推广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爱心公益超市”,实现社会爱心捐赠与群众个性化需求的精准对接。在缴纳物业费、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文明培育、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参与“板凳会”“屋场会”等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引入积分制,辅以相应物质与精神激励,以量化管理调动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凝聚居民自治强大合力。
放大技术优势,“智能管”促“长效管”
走进位于楠竹山镇政府办公楼二楼的“智慧楠竹”大厅,一块占据半面墙的电子屏十分显眼。电子屏滚动显示着居民小区、重点单位公共区域的实时画面及重要信息,这里是“智慧楠竹”的“中枢神经”,为“大物业”管理提供着科技支撑。
楠竹山镇将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接入江楠管家数字化工作平台,实现环境卫生的监控、文明劝导、河湖保洁等多种物业服务工作可视化管理。依托全域视频监控系统助力老旧小区改造,疏通小区内部“筋络”,在便民服务栏公开清扫的频次和力度,依托全域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远程环境检查,拆除私搭乱建等外部施工,规范摩托车停放点和电瓶车集中充电点,促进老旧小区恢复干净整洁、停车有序的底色。
社区社会组织在“智慧楠竹”公众号提早公布精心设置的区块活动,公示“服务供需清单”,社区社会组织及时在公众号宣传公开江楠管家工作中的半年度收费及维修动态,线上线下工单一体化,形成“事件上报—研判派单—问题解决—满意度反馈”的全流程闭环处置体系,促进物业管理服务更加专业化、市场化、标准化。同时,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协助各小区业主委员会的工作中的推进作用,形成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的良好民主议事氛围,推动建立“共同缔造”的长效机制。
作者:赵雅茜
责编:梅晓蕾
来源:楠竹山镇
专题
专题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