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保障建设美丽中国的蓝图变为现实
例证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是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一大攻坚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力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制定了数十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从总体目标、基本理念、主要原则、重点任务、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安排,确保生态文明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行。
论点: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例证 ■制定修订环境保护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全面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织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行,生态补偿制度、河湖长制、林长制建立实施……管根本,管长远,制度优势日益转化为治理效能,夯实了保护绿水青山、保障生态安全的基础。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极小种群保护。要看到,极小种群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
论点:绿水青山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环境改善层面) 例证 ■去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升到87.5%,比2015年增长6.3个百分点;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升到84.9%,比2015年增长18.9个百分点。中国森林覆盖率达23.04%,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连续多年保持“双增长”,2000年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1/4来自中国。 ■在本届冬奥会的比赛中,凌空飞跃的冰雪健儿与身后清透的蓝天共同构成一道亮眼的风景。透过冬奥会这扇窗口,中国近年来治理污染的不懈努力和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目共睹。202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3.04%,2000年至2017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1/4来自中国;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个,约占陆域国土面积18%;去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升到87.5%。
论点: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发展质量层面) 例证 ■在河北钢铁集团石家庄钢铁公司新厂区,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钢渣等废弃物100%综合利用。去产能,调结构,转方式。河北钢铁产能由峰值3.2亿吨压减至2亿吨以内,如今全省钢铁行业绿色工厂数量居全国第一。 ■绿色经济加快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资源能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全国煤炭消费比重已下降到56%左右,清洁能源比重上升至25.3%。
论点: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世界贡献层面) 例证 ■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签署、生效、实施。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目标。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河北省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内蒙古自治区库布其沙漠治理者、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被授予联合国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士奖”。 ■北京冬奥会坚持绿色办奥理念,不仅为奥林匹克运动树立了新的标杆,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创造奥运会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典范”。
点睛之笔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这是生机勃发绿意盎然的中国,这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这是为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贡献智慧和方案的中国。
●生态兴则文明兴。
责编:罗瑶
来源:人民日报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