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株洲所近年自主完成了国内首套永磁牵引系统、智轨电车等一系列创新科技成果;铁路专用自复位液磁断路器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解决了自动驾驶技术关键基础部件的“卡脖子”问题;可用于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的制动盘与闸片打破海外对高速列车制动盘的垄断……
株洲智轨电车
在新区,一批批解决我国“卡脖子”技术或填补国内空白的成果赢得广泛关注和点赞,大大提振了人们对自主创新能力的信心。
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新区正以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为主线,持续开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高地的示范区建设,不断促进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起点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示范区
国家级高新区如何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新区综合自身核心优势高位谋划,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一直以来,新区都展现着一个“敢为人先、创新不止”的领跑者形象。
动力谷自主创新园
自2016年构建加快自主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1+7+4”政策体系后,全区瞄准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加快科技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关键点发力,随着“产业链12条”“1+4+5”人才政策体系等政策的加持,构建衍生出一个涵盖企业科技创新、产业扶持、孵化链条、人才引进等创新创业的完美支撑体系。
今年,在科技部通报的2019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显示,新区全国排名第27位。高新技术企业横向成林,2019年,全区已培育出197家高新技术企业,“四上”企业达到583家,全年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60家,创历史新高。
科技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拥有2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国家级企业创新平台,84个省级企业创新平台,涵盖轨道交通、汽车、通用航空等产业,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2件。高新技术产业中,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朝着千亿目标迈进。
功能区建设成效明显。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开园5年来,园区累计已有科技中小型企业6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年均增长率达10%,累计授权和在申的知识产权1600余项;在田心高科园,“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的 获批,成为全国唯一设在地级市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继而撑起产业发展“高地”。数字经济、共享经济、5G应用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开发银行印发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2019年度评估通报,表扬了全国4个示范区、5个示范园区和5个示范项目。新区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上榜。
今年,新区入围全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名单,成为全省唯一一个两业融合试点园区,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引领区的号角已然吹响。
高耐力 啃下创新“硬骨头”
创新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新区有定力有魄力有耐力。
面对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新区从多方面发力疏通堵点,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新区统筹政府与社会各方资源,协调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深度融合,推动优势产业向中高端延伸。通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和夯实人才基础,来激活科技创新的一池春水。
国家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株洲分中心
今年,新区与美国Ubi公司签订合作合同,促成其光学互动触控设备的研发销售业务落户新区;与国内高校合作平台建设,建成了中国电科创新院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国家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株洲分中心、湖南德龙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中国科技开发院在我区设立了分院,以共建、共赢为目标,引导园区企业全面深化与高校和科研院所交流、合作,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无疑是一块最硬的“骨头”,新区从提升关键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三方面激发活力,掌握竞争和发展主动权。
一系列重大科技取得突破。由中国中车牵头、中车株机公司主要参与的“新一代交流传动快速客运电力机车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车株洲所“轨道交通永磁牵引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火炬安泰打破高端靶材依赖进口的局面,朝着“让高端靶材全面国产化”的梦想渐行渐近;一系列创新故事精彩上演……
将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人”是关键要素;企业发展要突破创新能力的瓶颈,也需依靠人才的力量。
近年来,新区人才高地战略初显成效。当前,新区有罗安、欧阳晓平等15位院士先后在园区设立工作站,朱强、刘正白等一大批专家来园区创业;截至目前,我区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385人,同比增长8%;累计引进优秀青年人才1853人,同比增长160%;高技能人才639人,同比增长120%。
高质量 “新区智造”硕果累累
在创新中改变、升级、跨越,换来的是不竭动力,结出的是累累硕果。
高铁株洲西站
具有世界领先水平,体现“中国速度”的“复兴号”;体现“中国力度”、开创我国铁路重载运输新纪元的3万吨重载电力机车;体现“中国硬度”、远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喻为“工业的牙齿”硬质合金;沿着两条“画”在地上的“轨道”就能够快速行进、全球首列智轨列车;这些都来自新区………
新区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持续、快速增长,2019年较2015年实现超3倍增长达1626件,当年获得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投资额已达2.2亿元。产业园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0.9%,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8件,是上海的近两倍,也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倍。年均专利申请量增幅超过15%,发明专利授权量增幅达12%以上,新区成为全国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区域。
近日,由株洲高新区管委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联合编制的《中国动力谷 株洲高新区创新发展指数(2020)》正式发布,从报告各分项指标来看,新区创新发展整体呈现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双创活力澎湃发展,产业规模效应强力发挥、动力谷品牌优势突显,开放合作全面深化、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区域贡献日益增强、跨界融合全面深化四大特点。
中南高科株洲产业园
创新新区吸引世界关注。世界500强企业中南高科落户新区,并在今年同时开建两期项目建设,该企业负责人表示,之所以选择在高新区发展,正是因为对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高地的示范区建设充满信心。
随着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来新区创梦、创业、创富,奔向科技创新高地示范区的新区朝气蓬勃。每一步都审时度势,每一步都大胆作为。下一步,新区将紧紧围绕“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示范区”这一目标,高质量谋划“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加大创新要素聚集,打造中部地区一流创新生态。
作者:王娜
责编:殷娜娜
来源:株洲新区融媒体中心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