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里的郴州·西山瑶家米酒|酒坛子酿出幸福味
龙源临武 • 要闻
2023-07-19 15:25:23

瑶池米酒遗芳香,留得万代享酒芬。西山瑶族乡作为临武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气候温和,水质清甜,是远近闻名的“酒乡”。在西山桃源坪村,村民们传承“西山瑶家米酒”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在莽莽群山中,这里流传着数百年的制酒工艺。西瑶乡桃源坪村村民周洁每天清晨6点便要起来劳作,制酒是瑶家女的必备能力,也是瑶家人收入的主要来源。

“我们这一锅只能煮50斤米,把米倒进去,中间要用木棍搅匀,然后焖熟,熟了后就拿到簸箕里面摊凉冷却、放酒曲,再拿到桶里面发酵。”传统粗米蒸好的酒饭,摊开放置等待冷却至15摄氏度左右。根据酒饭重量调配适量酒曲,均匀洒下,让酒曲与酒饭充分混合,等待发酵。周洁说,夏天最少要15天,冬天时间久一点,大约在25天左右。

瑶家米酒的独特之处在于原材料的天然无污染,来自西瑶乡大山间的山涧水澄澈干净,带有天然的甘甜,富含天然矿物质,瑶家人采集天然山涧水制作米酒,不仅是传统,更是品质的保障。

经过标准时间发酵后的酒坯呈现微黄色,表面有微小气泡,此时酒糟已经得到充分发酵,可以用于蒸酒。土灶、木桶、铁锅组合用布密封,经过6-8个小时的蒸馏,柴火挥发的天然木香渗入酒中,为米酒增添一抹独特的清香。蒸馏过程中需要适当增减木材,调整火候。

“火太大了,那酒就会噗出来,酒气全部跑掉。如果火候太小了,蒸酒的时间会拉长,可能影响口感。”周洁说。

临武西山瑶家米酒酿造技术于正德年间由广西贺县基隆山传入西山,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相传古时由于山区较潮湿,得风湿病的人较多,百姓苦难深重,人们为了消灾祛病,用大米制成酒,喝后方可解除风湿之疾苦。于是,当地的百姓,特别是妇女同胞们,一直将制酒的传统传承下来。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好酒不怕久存。好酒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实践和摸索,周洁酿制的西山瑶家米酒如今已远近闻名,家里更是储存了十几罐不同年份的米酒。

“像我们一般喝的就是12度左右,我这里也有30多度、40多度的,50多度的米酒。”由于西山米酒清香可口,有去痱、祛风湿等功效,因其酒精度不高,价格适宜,最宜一般消费者饮用,目前市场销量前景良好。

作为临武县传统土特产,目前西山瑶家米酒在临武县是上等的赠送礼品,曾在1998年9月13日“湘交会”上被誉为“湘南贡酒”,并在全省范围内得到了推广,进一步提高了西山米酒的透明度和销售量。近年来,西瑶乡通过引进外资,兴建了大小不等的米酒厂10家,增加了当地百姓的经济收入。2010年,西山瑶家米酒入选临武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周洁告诉记者,下一步,她想把西山瑶家米酒申请一个商标,把它做得更好,同时希望年轻一辈的人也来学习,把现代工艺和这种古老的传统的手艺结合一起,把西瑶的非遗文化传播出去

编后语

品米酒之香醇,感非遗之技艺。我们也希望,在今后,通过推动米酒创新,西山瑶家米酒能展现非遗活力,酿出幸福味道,带动乡村振兴。

作者:雷婉婷 胡恒珲 苏北(实习)

责编:邝东昱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文化中国行

专题非遗里的郴州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陆“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