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推动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充分发挥高校书记、校(院)长以及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示范作用,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在湖南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湖南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办公室、湖南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湖南教育电视台联合策划《书记校长话就业》访谈活动,本期我们专访的嘉宾是湖南应用技术学院院长李旋旗。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是一所非营利性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地处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学校始建于1994年,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同德职业学院(专科)升格为本科院校。学校现有东、西两个校区,规划总面积2146.07亩,现已建设使用1765亩。学校现有建筑总面积51.7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073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51万册,电子图书89万册;有校内外创新创业基地6个,创新创业工作室45个;宽带网络、WIFI覆盖全校。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5355人,教师998人,其中专任教师506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92人。学校开设有园林、水产养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等23个本科专业,以及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商务英语等13个专科专业。
一、我校2023届毕业生共3940人,有汉语言文学、机械电子工程、物联网工程、水产养殖等31个专业,其中本科毕业生2986人,专科毕业生954人,截止到6月30日已就业2679人,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68.03%。
二、学校高度重视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召开了专题会议。由招生就业处牵头制定《湖南应用技术学院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由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全体校级领导为副组长,各二级学院书记院长,招就处及各主要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同时明确了由十位校级领导担任小组长的十个行动小组,明确了各行动小组访企拓岗行动的具体任务,学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的通知》和《湖南省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实施方案》的精神,远赴杭州、苏州开展访企业拓岗,参加2023春季“保用工、稳就业、促发展”系列大型校企合作暨应用型人才供需对接洽谈会,校长助理、招生就业处处长汪友仁带领访企拓岗小组积极与37家企业负责人洽谈联系,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和岗位情况,并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产业学院共建等问题进行了充分沟通交流。学校与宁波菱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有效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为2023届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会。
三、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方面:
1、学校不断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与长沙云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和完善了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网上信息平台,实现网上招聘、毕业生就业信息的管理、精准推送;实现网上招聘,网上宣讲,网上优SHOW毕业生,网上面试,网上签约;实现就业数据统计分析,网上问卷调查研究,满意度调查研究,形成年度就业质量报告第三方科学数据统计等功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双选活动,全力为毕业生提供求职信息服务。积极组织毕业生加入全省、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建立健全了就业工作信息平台,基本实现了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的网上就业工作系统。
2、与中国教育在线合作,开展“就业桥”公益活动,依托“就业桥”在线服务平台核心载体。向毕业生提供职位推荐、公务员考试、事业编考试、等信息和服务。
3、与前程无忧合作帮助学生更快捷地了解企业、选择职位和投递简历,学生可通过所在高校的官方就业网站进入本校专属页面,选择心仪企业与岗位进行投递。
4、学校举办了2023届毕业生春季校园供需见面会,二级学院分别召开小型专场招聘会。有3100余名毕业生参加了招聘会,共吸引96家行业集团和知名企业参加,提供2740余个岗位供毕业生选择。
5、与高新区合作举办常德高新区春季高校巡回招聘会湖南应用技术学院专场招聘会,园区内重点企业20多家企业参会。提供就业岗位700个以上,更好的服务常德地方经济发展。开展现场招聘求职活动。
6、组织学生参加2023年鼎城区高校毕业生“招聘夜市”暨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专场招聘会,开展高校毕业生“简历问诊”服务活动。举办毕业生职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讲座。积极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优势,举办各种类型招聘活动推荐人才,取得较好成效。
7、通过微信、各种就业网站等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
8、积极宣传教育部“24365”网络招聘服务平台,推广线上招聘服务,要求学生完成绑定,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省教育厅主办的在线就业创业指导与心理咨询系列课程。
9、学校多举措鼓励考研提升学生学历与专业素养。邀请资深教师辅导、建立考研奖励基金等多种举措,积极鼓励学生提升学历层次与专业素养。2023届毕业生全校硕士研究生报考517人,上线236人,上线率46%,录取143人。
四、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政策方针,结合实际,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国家重点领域、新疆西藏就业,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参军入伍,并完成目标任务。学校把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作为就业的重要渠道,每年根据国家政策在毕业生中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动员报告、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等形式,营造到基层工作光荣、到艰苦岗位工作可敬的良好氛围,积极宣传国家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优惠政策。
五、对就业困难群体实行“一对一”帮扶,建立帮扶台账,为他们提供更细致的就业服务。落实将残疾人学生及就业困难学生分派给校领导及二级学院领导,利用他们的人脉资源关系推荐安排就业,同时联合市人社局安排部分就业困难学生就业,对未及时就业的困难毕业生开展了3次及以上谈心谈话,推荐了不少于3个就业岗位,组织不少于3次线上线下就业促进活动,对困难学生进行了全覆盖的就业指导和培训。
六、学校将招生计划分配与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挂钩,紧跟市场,培养高素质的高技术人才。根据年度就业情况并与企业对接后,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及招生规模,推动形成了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专业调整的联动机制。各专业招生计划的制定严格参照近3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对就业率不足90%的专业采取限制招生至停止招生的措施。近几年我校相继停招了计算机信息管理及文秘、影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物流管理、行政管理等专科专业。2022年,因英语专业就业压力大,停招了英语专科专业。
七、学校紧紧抓住民办高校机制灵活的优势,充分利用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及专业的特点,在近几年来,根据专业需求建设校内外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立了与专业相契合的创新创业系列工作室,基地和工作室先后孵化出若干学生企业和个体创业者。
学校建设了计算机类专业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机械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湘西北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信息工程类专业“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等五个省级中心和机械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湖南省水产养殖类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广州飞瑞敖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弘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四个省级基地。
八、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与教学改革相融合。形成了以“创业意识培育为先导”、以“创业课程教学为支撑”、以“创业政策激励为保障”、以“创业孵化平台为依托”的“四位一体”大学生创业模式,成为我校就业创业工作独具的特色。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核心目标,以公益性、示范性、专业性为主要特征,以搭建集政策理论研究、创业指导培训和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创业孵化平台为主要形式,力争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自主创业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创业的意识。通过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切实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扶持、服务,为有创业愿望并且具有创业条件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项目开发、小额贷款、跟踪扶持等周到细致的服务。
八、为乡村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服务地方与乡村。有针对性培养助力本地区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人才,在引导毕业生留湘就业、留当地就业或到基层参与乡村振兴方面成效显著。以乡村为课堂,课程教学为乡村服务。带领学生迈入希望田野,学生社会实践活跃在乡村,为毕业生留在常德,振兴乡村做了良好的铺垫。暑假“三下乡”等举措成效明显,且毕业生多项就业比例位居全省前列。以农林类专业建设为突破口,人才培养扎根常德、扎根湖南。我校坚持为常德市专业合作密切的企业对口输送人才,始终坚持“产学研用”相融合的办学模式和“六业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精心培养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多作贡献。
责编:曹琪
一审:曹琪
二审:李凤
三审:彭顺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