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口龙舟
彭千红
溆浦大江口龙舟,龙口扁扁的,龙尾翘翘的,几十支聚在一起,排山倒海,其气势一下就镇住了我。
今年大端午,我应溆浦之邀,参加龙舟文化节,主要是想看看久负盛名的大江口龙舟。
何谓大江口?这里是溆水和沅水相交之域,水面宽阔,水流平缓,因以得名。又加之屈原来此地涉江,写下“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之句,更增添了这里的神秘感。相传屈原在汨罗投江殉国的消息传至溆浦之日,已是端午节过后的五月十五,当地便把这天称为大端午,大端午划龙舟纪念屈原便在大江口生了根。
我们坐当地安排的机船来到两水交合的码头,一眼望去,红、绿、黄色相间的龙舟像彩云一样落在了江面上,数了数足有四五十支,每支长三十多米,宽近两米,有48个划手,船头坐两名壮汉,不停地跳着节拍舞,船尾两人撑两艄(也有三艄的),船中一人举旗,一人击鼓,一人敲锣,还有舀水的、放炮的、指挥的,一支船上有五十多人。
大江口龙舟最显眼的是她的船首和船尾。船首虽窄,却是个小舞台,两个壮汉袒胸露臂做各种舞蹈动作,时而挥动手中的小红绸,时而倒立船头,用双脚表演,时而口喊号令,节奏明快,指挥全船。船尾高高翘起凤翅,足有两三米高,带有明显的楚图腾意象。
上得码头,俯瞰江面景象,舟连舟,人挤人,煞是壮观,只有从船员的服色和船头的旗帜才能数出龙舟的数量。
码头上有一块空坪,在土墙边竖了一块喷绘画,画中有屈原像,昂然挺立,像前燃起了香火纸钱,案几上摆着一头“见白”的整猪,两根竹竿上站着两只活公鸡,无任何绑缚,眼睛溜溜转,既不叫也不跑,也许是被巫术定住了。中间有四人正在做法,穿着道袍,化着巫妆,一手拿牛角,一手拿法器,口中念念有词,两腿前后摆动,跳着古老而神秘的舞步,他们时而在屈原像前祷告,时而跑到江边与龙舟互动,一时锣鼓喧天,喊声四起,惊天动地。
对这种景象,我似有所识,那不就是我们汨罗江龙舟下水前的祭屈朝庙么?后来打听,也确实是这个意思,但大江口的朝庙节奏更加统一,龙舟参与更多,活动时间更长,龙舟队员算起来有两千多人,不知道他们是怎样动员和组织的。
祭屈之后就是龙舟表演,龙舟比赛强调的是团队精神,大江口的龙舟表演是五支、十支连排一起,这就更难。他们在江面保持方阵,在水上前进、后退、掉头,几百人的阵型始终不散,尤如江上的航空母舰,这要在古代也算是一种战阵吧,难道屈原入溆是来训练水师的?!
古码头上有一个屈原庙,青砖青瓦,平房三间,是典型的上世纪民间建筑,里面供有屈原塑像,两厢是屈原入溆图和溆浦人物介绍,处处体现民间供奉的痕迹。拜完屈大夫后,我在庙旁走了走,发现这里有很多残垣断壁,那些土筑的墙体,透着往日的风华,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眼前的景物大抵会无可奈何的湮灭。
大江口人十分看重龙舟赛,据说当地在外打工的人员,春节可以不回来,但一到端午节,大家不约而同要请半个月假回到家乡划龙舟。这次龙舟赛,我们看到船上有十六七岁的学生,六七十岁的老者,更多的是来自不同岗位的中壮年。他们各自代表着宗族、屋场、企业、村居来参赛,为了荣誉,也为了心中的梦想。
我有一个疑问,这么多龙舟聚在一起,为荣誉而赛,但当地对安全管制似乎较为宽松,为何如此心大?抱着这个问题,我咨询当地民俗专家张昌竹,他说2006年,大江口组织龙舟比赛,因比赛激烈,发生了翻船死人的事故,之后政府采取断然措施,收缴所有龙舟。当时的大江口人,家家如丧考妣,有个龙舟队长,在龙舟收缴前,于江边抱着龙舟哭了整整一夜。一直到2017年,在大江口人的强烈要求下,政府终于同意恢复龙舟赛,这之后他们汲取教训,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加之大江口人从小在江里浸泡长大,水性很好,所以我们看到的龙舟队员在表演时不穿救生衣,光着膀子就干,体现一种原始的美。
次日早晨,我们在溆浦县城坐大巴去大江口看正式的龙舟赛,由于人多车多,三十多公里的路程硬是走了近两小时才到比赛场地。这里早已成了老百姓狂欢的海洋,沅水两岸挤得水泄不通,看龙舟的、吆喝买卖的、现场报道的、搞摄影的和政府请的各类嘉宾交织在一起,估摸也有几万人。九点半龙舟文化节开幕,短短的仪式后就是龙舟大赛了。只见昨天朝庙的龙舟又齐聚在沅水之上,我认真数了数,有四十七支,今天他们的劲头更足了,开赛的焰火冲天而起,各舟迅速从主席台边的水域散开,在宽阔的水面上绕场一周,然后划到比赛始发地进行比赛。上午进行的是两船一组的表演赛,不比速度,只比技巧和整体观感,裁判则以打印象分的方式,对每支龙舟进行积分评价。只见两支龙舟并头而行,船头两人赤膊上阵,互相抓住对方的船枻,不时用肘和头撞击对方,如果一方稍有闪失,被击落水中就会被裁判扣分。同时,每支龙舟上都有扮怪者,有的男扮女装,忸怩作态搞笑。有的手持红绸当空舞,一蹦三尺高。有的拿着烂蒲扇,像济公一样插科打诨。有的倒立船头,两脚随着锣鼓的节拍前后摆动。各式各样,各尽其态。加上划桨者整齐划一的桨频,舵手的协调配合,整支船在水上冲波破浪,上下摇曳,带节奏的前进,人与船、船与水浑然一体,有着强烈的艺术美感。就这样在船只的角力中,在锣鼓的喧闹中,在岸上人群的吆喝声中,上午的表演赛告了一个段落。两岸观众纷纷来到摊贩边,挑上各式美味饱餐一顿,稍事歇息,又回到江边,占据有利地形,兴致勃勃地观看下午的正赛,也就是以比速度的龙舟赛了。
由于组委会安排了其他活动,我没有观摩下午的比赛,想必更为精彩更加好看,唉,留点遗憾吧,下次可有理由再来。
大江口龙舟,给人一种古朴、狂野、热闹的印象,他们的精神内核是纪念屈原,但历经两千多年的传承,保持了粗野,热烈了氛围,增加了表演,变通了对抗,把龙舟赛变成了老百姓争相观睹、津津乐道的水上行为艺术和群众自发参与的娱乐活动,因而更有生命力和传播意义。再看看那些龙舟汉子,一到舟上,拿起桡板,就像打了鸡血,万事无关,身心合体,乐而忘归。生活有艰辛,内心有期待,一年一度,一生一世,在龙舟号子里,永远是快乐。
(作者,彭千红,系汨罗市政协一级调研员,第十届政协主席)
作者:彭千红
责编:张咪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