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产业园全景。
湖南电检集团搬迁扩建项目。
低压实验室。
新湘乡客户端6月9日讯(湘乡融媒记者:谭浪 李方遒)产业,是经济的生命线;产业链,是产业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湘乡市委、市政府高位谋划,高标准建设湖南中部电力科技产业园,引导电力企业抱团发展。引进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智能高低压装备和新能源电器“一站式”检测机构——湖南电科院检测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国内一流综合性检测实验室,打造了集电力施工、电力设备制造及检验检测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电力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保障。在其强韧发展的背后,蕴含了哪些“密码”?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探索。
加快“稳链” 引导电力电工电器产业抱团出海
上世纪60年代,国家大力开展电力建设,湘乡市壶天镇、棋梓镇活跃着许多会爬电杆子的“游击队”,且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棋梓镇人刘福生就是“游击队”中的一员。
70年代末,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东风吹到涟水两岸,这些敢闯敢干的电力工程人闻讯而动,或成立包工队,或领军乡镇电力企业,到处承接“农电改造”业务。作为这群人中的先驱者,刘福生率先带着自己的队伍走出湘乡,在湖南各地“打游击”。亲带亲、邻带邻、村带村,湘乡从事电力安装的人越来越多。
80年代,随着队伍不断壮大,这群在外务工的“游击队”在电力工程建设领域干出了名堂。湘乡电力工人干活勤快、吃苦耐劳、技艺娴熟,很多企业都愿意雇用。慢慢地,他们在电力建设领域干出了瞩目的成绩,为湘乡赢得“电力之乡”的美誉。
到了90年代,随着乡镇企业改制,刘福生开始拉队伍,办企业,闯市场,注册成立了湘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孵化和培育了不少电力企业。至此,“游击队”逐步变成“正规军”。
进入新世纪,国家发展日新月异,作为重要基建的电网建设如火如荼,“电力之乡”的队伍也趁势越来越壮大,开始走出湖南,成为各地电网建设的中坚力量。这就不得不提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湖南省腾达电力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蒋运罗。
1999年,当年还是一名教师的蒋运罗闲暇时喜欢读书看报,无意中看到报纸上一则“农网改造投资2千亿元”的消息,顿时就萌发了创业的想法。在此之前,蒋运罗就听周边的亲戚朋友说过电力行业有市场且利润高,她的直觉告诉她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于是义无反顾辞职下海,组建了一支电力工程队奔赴正在大搞电网建设的广西。凭借过硬的施工技术和优良的市场信誉,蒋运罗从第一年接到第1单业务开始,逐渐增加到第二年5单,第三年10单,第四年17单……在广西的十多年里,她的施工队伍也从7人逐渐发展壮大到2000多人。
在电力建设行业闯荡十多年,蒋运罗练就了更为敏锐的市场嗅觉。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蒋运罗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迈开了走出国门第一步——承接了非洲几内亚220千伏变电站和220千伏输电线路128公里项目。“第一次走出国门没有经验,没有分析政治风险设备材料购置、清关、安全等问题,走了很多的弯路。”蒋运罗回忆道。
虽然历经曲折,但功夫不负苦心人,这个项目非常成功。蒋运罗所带的施工队承建的几内亚凯乐塔水电站工程成为该国的标志性工程,被印在了几内亚最大面值的货币上。首“战”成名后,蒋运罗继续勇闯西非、东非、东南亚、大洋洲、南美洲等地的16个国家,在海外打拼十余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从出口设备、人工、原材料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专业团队。“我既然干了这行,就一定要坚持走下去。无论困难多大,我都会坚定不移地为全世界的老百姓点亮光亮,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蒋运罗说。
现在,腾达电力除传统的电力设计、施工和建筑安装外,还从事大规模的光伏、风电设计与施工,业务遍布国内十几个省市,国外十几个国家。2022公司年总产值达5.2亿元,完成税收2000多万元,每年带动农民工就业300余人。
中控室。
中压实验室设备安装。
聚力“强链” 促进电力电工电器产业集群发展
从涟水河畔到漂洋过海,从“散兵游勇”到“作战集团”,经过近40年的发展,湘乡的电力产业逐步壮大到拥有60多家具有送变电工程总承包资质的企业。这些企业活跃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带动6万多农民外出务工,形成了一支能吃苦耐劳、敢打硬仗的“电力湘军”。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电力湘军”迫切需要抱团整合做强做大,该怎样才能建设好“主场”,发挥聚集效应呢?
湘乡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位谋划,于2017年1月21日在电力企业家“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迎春座谈会上提出了筹建电力产业园的方案:在湘乡经开区择地300余亩,总投资30亿元,打造一个集总部经济、相关产业于一体的电力企业“大本营”,为“电力湘军”筑“家”。此举得到了各电力企业的积极响应,电力产业园于当年2月3日启动招商建设。
目前,电力产业园一期已基本建成,二期已完成规划方案编制。围绕电力设备制造加工,通过发展电工电器检测业,补齐电子电器深加工业,并延伸发展电线电缆、变压器等高端制造,成功打造了集电力施工、电力设备制造及检验检测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特色产业链,实现从“游击队”向“集团军”的转变,打造“电力湘军”品牌,成为全国40个劳务品牌之一。如今,已有54家电力企业签订入园协议,2022年产值60余亿元,税收2.8亿元,经济密度“艳压群芳”。
与此同时,湘乡市委、市政府还积极对接央企国企,为“电力湘军”借船出海开辟航道,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引导企业进行境外投资和境外工程承包,推动了我市产品、技术和劳务“走出去”。其中湖南深思电工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开关控制设备,主要出口肯尼亚、尼日利亚、阿联酋等多个国家;湘乡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湘粤电力公司将事业版图扩展到东南亚、中东;湖南腾达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湖南丰辉电力建设有限公司等电力企业依托大型央企、省企在肯尼亚、刚果(金)、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等多个非洲国家均有电力项目,已建和在建项目合同累计金额达10亿元以上,外派劳务人员超1000人,向世界展示了强大的“电力湘军”力量。
对外全力拓展优化开放发展空间布局,对内持续完善产业链条,培育孵化专业技能人才,激发内生动力。湘乡市委、市政府积极整合资源,大力引进电力设备制造、施工劳保用品加工企业及从业人员培训基地项目,从而吸引更多国内外优质电力工程企业入驻,形成电力工程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格局。投资2亿多元建设湖南电力科技产业园总部大楼和就业训练中心,建立技能实训基地,推行“订单”“定向”“储备”等培训模式,构建多元化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为电力企业源源不断输送专业技术人才。近年来,已免费为劳动者提供技能培训10万多人次。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未来,电力产业园将围绕打造“湘电硅谷”这一目标,根据现有电力企业需求,引进配套企业项目落户园区,进行延链补链强链,从而形成一条从电力施工、电力制造到电器检测的完整产业链,最大限度利用人才、设备、技术、社会资源、土地和公共资源,将“电力湘军”品牌打造成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特色专业产业园区,让“电力湘军”品牌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湘乡电力企业在菲律宾承建的项目现场。
湘乡电力企业在坦桑尼亚承建的项目现场。
精准“延链” 推动电力电工电器产业蓄势升级
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不断顺应新形势、新变化。想要保证电力电工电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链”的延伸尤为重要。近年来,湘乡围绕电力产业进行延链、补链、强链,引进中韶电气、方园电力等电力设备生产制造企业,电力产业园也累计引进电力设备使用企业50多家。
从电力电工电器产业链来看,电力设备检测上游行业主要是各类检测设备、检测耗材的生产制造业,下游行业为电力设备制造业以及电力设备使用企业。如何实现上下游产业“串珠成链?”2017年,湘乡有针对性地引进湖南电检集团(原名湖南电器检测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电检集团)搬迁扩建项目,该项目一头连着检验,一头连着市场,至此湘乡形成了集电力施工、电力设备制造及检验检测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湖南电检集团搬迁扩建项目总投资5.4亿元,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建设综合楼、低压试验室、中压试验室、220kV变电站和EMC检测实验室、发电机房及转换开关试验室等。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中南、西南地区最大的一站式高低压及智能电器检验检测中心、电工电器行业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和国家输变电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用户提供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一站式高低压及智能电器产品检测服务。公司2022年已实现年产值5500万元,预计2023年能够达到8000万元产值。
在湖南电检集团搬迁扩建项目现场,记者看到,综合楼、低压实验室和中压实验室主体已经全部竣工,低压实验室内正在有条不紊地投产运行,施工人员正在中压实验室按部就班进行设备安装,为即将到来的试运行做准备,预计今年9月份可投入运行。
“湘乡是电力安装产业基地,我们是电力检测行业,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上游就是电器产品的生产制造产业,我们正好是连接上下游的一个中间环节,目前我们看到已经有不少相关企业有意向入驻湘乡。”湖南电检集团总经理李斌介绍。
产业之路漫漫而修远,湘乡将持续上下求索。湘乡围绕电力设备制造加工,通过发展电工电器检测业,补齐电子电器深加工业,并延伸发展电线电缆、变压器等高端制造,成功打造了集电力施工、电力设备制造及检验检测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其带动性和辐射力也更趋强劲。随着资本、项目、人才等高端要素集聚湘乡,越来越多的电力电器电工企业将在湘乡腾飞,这条饱含着创新发展的产业链条也将厚积薄发。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如今的湘乡,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稳健,基础更加坚实,动能更加强劲,完整的电力电工电器产业链在湘乡已初具规模。乘着“狠抓项目年,全力拼经济”的东风,这条产业链必将在龙城大地书写更多传奇故事……
记者手记:
连日来,我们访企业进车间,切身感受喷涌而出的勃勃生机与活力;也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听他们讲述创业的艰辛,了解湘乡电力产业发展的来龙去脉。
这其中,不难发现,是吃得苦、霸得蛮的湘乡人以敢为人先、敢闯敢干的姿态在电力行业开辟出一番广阔新天地。这是湘乡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以敢为敢首创的魄力和决心让漂泊在外的电力企业聚沙成塔,抱团发展;是相关职能部门贴心服务,发扬金牌“店小二”精神,在要素保障、市场需求、政策帮扶等方面精准发力,让这些企业坚定选择落户湘乡,同时也将机遇与发展深植于充满勃勃生机的龙城大地上。
一审 | 刘小琴
二审 | 吴维
三审 | 邓余良
副总编辑 | 周鑫
总编辑 | 储永祥
作者:谭浪 李方遒
责编:谭力彰
来源:湘乡市融媒体中心
专题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