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湖区:积极探索基层扁平化治理,激活治理新动能
最爱大雨湖 • 要闻
2023-05-08 11:14:45

雨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馨旎)为着力破解基层治理中遇到的管理层级过多、职能职责交叉、运行机制不畅等治理难题,雨湖区从2022年开始探索实施基层扁平化治理改革2月份在窑湾街道启动试点, 7月份全面实施,取得了较好成效,实现了党建引领力上升、群众满意度上升、经济活跃度上升,矛盾纠纷下降、风险隐患下降、行政成本下降“三升三降”基层治理目标。相关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等媒体平台推介,改革案例入选2022年全省机构编制系统十大创新案例、湘潭市全面深化改革十大优秀创新案例,长城乡卫生院“基层扁平化治理+邻里互助”农村疫情防控经验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推荐。

优化组织架构,推动瘦身减负

一是“平台化”优化组织架构。按照职能相近的原则,将街道党政(内设)机构、直属事业机构、综合执法机构以及区直派驻街道的机构整合综合协调中心、区块服务中心、快速处置中心3个工作“平台”整合区直相关机构资源,建立“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等“一呼即应”机制,服务质量和行政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二是“清单化”明确权责边界。重新理顺区直部门、乡镇街道、社区职能职责,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制定权责清单、负面清单,“放管服”清单,破除“大包大揽”,要求区直部门不得随意将自身职责转嫁给街道。推动区直部门在履职尽责基础上下沉一线治理,乡镇街道回归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主责主业、社区回归居民自治组织本质。

整合人员力量,释放编制潜能

一是“集中式”调度工作力量。将街道12个机构及城管等派驻机构人员力量整合到3个工作平台后,实行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人员身份、编制性质、薪酬体系保持三不变。整合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站职能,成立“街社一体”便民服务中心,对医保缴费、低保申请等16项高频事项提供帮代办,打造“15分钟服务圈”。二是“全科化”锻造治理队伍。通过强化培训与考核,提升人员素质,做到一人多岗、一人多能,有效缓解街道因机构实行“条线”管理造成的“官多兵少”、人员力量分散、统筹调度困难等矛盾,提升了编制资源的使用效益。

理顺机制赋能,提升运行效率

一是“一体化”健全工作机制。三大“平台”按整合后的职能对口联系区直部门,建立“事件发现-受理-转派- 处理-反馈-核实”一体化“闭环”工作机制,加大事件处置的督办、问责和考核力度,压紧压实各级责任,不断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区块化”健全管理体系。将全区8个街道科学划分为326个区块,每个区块覆盖350户左右,推行“1+N+1”管理模式,即1个治理员(由街道干部等组成)+N 个协理员(由联点干部、党小组长、业委会成员、居民代表等组成)+1个监督员(两代表一委员组成),目前已选派下沉326名区块治理员、2373名协理员和326名监督员,打破“二传手”“中转站”隐性环节,实现“服务对象与治理方”二元结构,消除“插花两不管地带”68个,全面提升治理效率。

建设数字平台,推动服务下沉

一是“智慧化”提升治理效能。深化与腾讯公司合作,探索利用数据资源,启用“千年雨湖”政务微信,实现协同办公、精文减会、事件高效处置等目标,目前已添加居民好友32万余户,建立居民沟通服务交流群1500余个。二是“互动化”增进民生福祉。线下通过区委书记等领导带头召开“民情恳谈会”,线上以“五个一”为实施路径畅通群众参与渠道,即:建好一个居民群众信息和资源信息库、织好一张干部群众联系网、开好一辆民情直通车、用好一个事件处置闭环管理机制、拓展一个经济功能。全区刑事案件立案同比下降,区长热线满意度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测评持续提升。

作者:张馨旎

责编:易阳思

来源:雨湖区委编办

专题打赢发展“六仗”

专题专栏丨扁平化治理改革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