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 | 陈树湘断肠明志,诠释铁血忠魂
湖南教育发布 • 知识拓展
2023-04-21 16:01:01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陈树湘指挥的红34师胜利地完成了后卫任务,但却被敌人截断在湘江东岸,处在四面包围中。在战斗中,陈树湘腹部中弹,身受重伤,被俘后掏腹断肠英勇就义。

油画《红军师长陈树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树湘作为红34师师长,奉命率部担负全军后卫。一路上,他们兵不卸甲、马不解鞍,同敌人的追兵频繁作战,成功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连续突破国民党军第一至第三道封锁线。11月下旬,国民党反动派调集重兵,企图利用湘江天险,歼灭红军于湘江东岸。为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渡江,红34师拼死顶住了十几倍于己的敌人,用血肉筑起一道又一道“城墙”。

在这场极为惨烈的湘江之战中,红34师伤亡惨重,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湘江,陈树湘也重伤被俘。押送途中,陈树湘趁敌人不备,以难以想象的刚烈和决绝,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年仅29岁。

长沙《大公报》刊载了关于陈树香(湘)被俘、牺牲的报道:“俘获伪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香一名……自江西兴国出发,迭被国军击溃……经派员解至石马桥,因伤毙命……”

陈树湘1905年1月出生于长沙县,他从小就崇拜苏武持节不屈,钦慕岳飞精忠报国。1919年夏,五四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风起云涌,陈树湘革命意识逐步树立。1921年,陈树湘结识了毛泽东、何叔衡等人,从此走上革命道路。陈树湘曾随部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斗争中,陈树湘身经百战,屡建奇功,逐步成长为红军的一位优秀指挥员。

陈树湘资料图

陈树湘牺牲后,敌人为邀功请赏,残忍地将其头颅割下,送到长沙悬于城门示众。道县群众将他的无头遗体与一同牺牲的警卫员,葬于潇水边的斜坡上。陈树湘用生命实现了“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用悲壮的牺牲诠释了革命军人的铁血忠魂。

作者:范欣

责编:范欣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

专题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