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娜,开福区捞刀河街道罗汉庄村工作人员。十一回家才知晓父亲眼疾恶化,听到父母的唠叨与关爱,想到父母的一言一行,她写下这封家书,希望所有的儿女都多听听父母的唠叨,多回家看看,让所有的爱都不留遗憾。
家书是中华文化剪不断的根脉,“千古温情寄尺素”,家书虽只是一方小小的信笺,却承载着思念、寄托着希望、传递着关怀。在省市文明办的指导下,开福区积极开展“潇湘家书·开福篇”系列主题活动,邀请广大群众执笔而书,以书信、朗诵等形式说出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传承和发扬开福好家风。
朗读者:朱文萱,捞刀河街道志愿者
踏实工作,不辜负你们的期盼
爸、妈:
很开心能通过家书的形式表达我对你们的感情,现在基本都不写信了,爸您的眼睛看不太好了,妈您也不认识几个字,况且我们表达爱的方式都那么含蓄。但假期后我脑子里都是回来时你们的一言一颦:“看你爸那眼,打个芝麻把豌豆籽都打进来了”,虽然我们基本上用不着,但您还是用簸箕把那一盆芝麻簸了又簸,吹了又吹,只留下白白的、圆圆的、没一点瘪瞎的,又反反复复捡了三遍异物才找个干净的袋子装起来。一颗一颗专门挑拣出来的花生米、扯了尾巴的又大又光的红薯、绿油油的蔬菜、焯过水的冷藏豆角……看着满满当当的行李箱和满头白发、弯腰驼背的你们,突然心里有点难过,甚至有点后悔当初的选择,没有留在离家近一点的地方。
年轻时一心想远离家乡,到其它地方去看看,从河南到湖南、再到重庆,希望通过读书能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你们一生面朝黄土背朝天,大字不识多少,但只要我愿意读,都咬紧牙关、尽全力予以支持,从来未讲过一句“家里条件不好,早点工作”之类的话。
工作后兜兜转转,从公办院校转到民办院校,从民办院校又来到农村,许多人不解、不屑,你们一句“又不想着升官发财,靠自己能力,在哪里不是吃饭”,便让我宽心许多。你们一生朴实,对子女也是一样,从未期望我有多高的成就,更没想过什么光耀门庭,只要我喜欢、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是好的。
因为离家远,我每年十一、春节才回家一趟,今年因为疫情,需要加班,更不能出省。爸眼疾恶化,你们瞒着不讲,还来安慰我:“你自己管好自己和家人,我们在家里什么都有,身体也很好,好好工作,你们都好好的就行了。”
疫情之后接着又是拆迁,每天加班,加上家中孩子读书要辅导,给你们打电话的次数便少了。怕耽误我工作、从不主动打电话的你们也会打电话问问疫情、工作情况,甚至会告诉我你们昨晚做了什么不好的梦。我知道,你们是想我了,让你们担心了,以后有天大的事我也会常常打电话回去。
十一回家,虽然你们嘴上说着“我们都好好的,回来干什么,不用回来的,春节你姐你哥都回来了,大家见见面就好了”,但那一遍又一遍询问到哪的电话、早就准备好的饭菜以及车走后还呆在原地的身影、偶尔主动的电话,无不透露着你们对我们回家的欢欣鼓舞与时时刻刻的牵挂、理解与支持!
也许这就全天下所有的父母都会做的,竭尽全力给了子女全部,还怕不够;竭尽全力支持子女一切,还怕打扰了。行李箱再大,也装不下你们的爱;离家再远,也走不出你们的目光。作为子女,也唯有把这份牵挂、理解与支持化为感恩上进、踏实工作才不负你们的期盼吧!我也一定会认真做事、踏实做人,让你们放心的!
最后,祝我朴实、善良的爸妈一生平安、健康、长寿!
爱你们的女儿:王俊娜
2020年11月6日
供稿单位:捞刀河街道
责编:刘润泽
来源:开福区融媒体中心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