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明:从武陵城里走出来的大国工匠
武陵融媒 • 品武陵
2020-10-27 15:49:41

刘光明

1957年8月出生于常德。现任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导,少将,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主任。1972年11月,从常德市一中参军。1986年在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参加和组织了从银河-1和天河-1、天河-3全系列超级计算机的研制工作;历任计算机所所长,银河超级计算机工程副总师,总质量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国家发明二等奖一项。

“我家就住在北正街4号,青阳阁附近。”当提到籍贯时,刘光明教授几乎是脱口而出自己儿时的住址。15岁就作为特招小兵离开常德的刘教授,已经为我国超级计算机事业贡献了近半个世纪的心血,如今再次回到家乡,依然能从言谈中感受到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的眷恋。

天河一号自2010年问世以后,各大媒体对这台拿下当时世界第一运算速度的超级计算机做了铺天盖地的报道,而作为天河一号的“掌门人”,刘光明教授也接受过不少的专访。但今天,作为刘教授的家乡人,让我们从不一样的角度来了解这位武陵城里走出的大国工匠。


关于超级计算机具体是什么?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计算机有什么不同?以及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刘光明教授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

超级计算机,通俗来讲就是功能最强、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的一类计算机一提起超级计算机,刘教授的语气中满是自豪。他向我们介绍,实际上我国从1978年就开始研究超级计算机,到现在已经研究了四十多年,平均每5年更新一代,到现在已经是第八代了。厚积薄发,如今我国的超级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世界领先行列,“天河一号”作为我国首次走上世界舞台的超级计算机,在当年一举拿下世界第一的成绩。

谈到天河一号的命名,刘教授说,天河一号实际上就是银河六代,过去银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多是运用在国防与军事方面,但随着我们国家在超级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如今超级计算机也开始更多地被运用到民生领域。因为天河一号是落地在天津,所以“这既是‘银河’系列与天津的一次结合”,也是超级计算机在军用与民用上的一次结合。

虽然超级计算机这个名字听起来会让人觉得神秘,但刘教授向我们介绍,超级计算机的应用可以说已经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息息相关。他总结出三点:算天、算地、算人。从航天事业发展到日常天气预报,从石油勘探到疾病筛查、新药研发,甚至我们从春晚上看到的大型灯光秀,这些都离不开超级计算机的应用。

从“银河”到“天河”,刘光明教授几乎参与了全部研制过程,而目前他仍然在一线服务。这段经历在全国范围内可能也找不出第二人,对此刘教授对自己的定位是“我是我们国家做超级计算机的一个工匠”。


我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取得了如此傲人的成就,与刘教授及他的团队背后多年的付出是分不开的。对此,他也向我们吐露了心声。

如果超级计算机是当代发展的国之重器,那刘光明教授作为超级计算机领域当之无愧的掌门人便是我国发展超级计算机事业所倚重的大国工匠。

1972年离开常德后,刘光明教授先是到了广州军区情报技术侦查支队从事测向工作,于1983年进入国防科技大学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从那时起便开始进入超级计算机研究领域,三十多载春秋,刘教授可以算得上是我国超级计算机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和实践者。

这背后艰辛的付出仅从几篇采访与报道中我们无法窥得全貌,但刘教授自己说起这些经历,却也只是轻描淡写。

三十多年的心血尽数付予超级计算机事业,刘教授说自己一辈子就做了这一件事,这件事虽然单调却又富有挑战。超级计算机本身就是不断的技术挑战,要追求更新的技术,就要不断接受技术难题的挑战。同时,又胸怀报效祖国之心,他们将此作为“银河精神”之首。

从1978年开始的艰苦创业,到2010年首夺世界第一后的扬眉吐气,刘教授说,现在和国外进行技术交流时,能堂堂正正作一个中国人,一个站得起来的中国人。这背后是整个团队数十年的艰辛付出,而支撑这些努力与付出的,是信仰,是对胸怀祖国、团队协作、奋勇拼搏、志在高峰的“银河精神”的传承。对于国家,他们实实在在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但对于名利,刘教授表示,团队中很多人都默默无闻,即使退休也只是一名普通技术人员身份,哪怕经过多年的不为自己的名利计较,只急国家之所需。

在采访前我们发现一个小细节,刚刚抵达采访地点的刘教授,从腰间取下了日常佩戴的护腰。可以看出积年累月的辛勤工作的确对他的身体状况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刘教授说他已经有10年没能回家过春节了,近5年更是一直住在办公室里。在常人看来这么多年如一日的艰苦付出实属不易,对此他不以为然,他告诉我们,他们那一代老同事基本都是如此,每天只有上班、吃饭、睡觉三件事,没有业余生活也没有时间锻炼身体。刘教授回忆说,自己家的孩子因为没人看顾,一岁半就被送进了幼儿园。2008年自己的父亲过世时,正值技术攻坚的关键时期,因此他也没能及时赶回家见老人最后一面。对家人,刘教授说他有愧疚,也没办法再弥补,但如今回头看,这是自己的家人为了我国超级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也是一种欣慰。


作为从武陵区走出的骄傲,刘光明教授对我们武陵区的青少年也有一番寄语与期望。

作为一名武陵人,当被问及对家乡青少年的期盼与寄语时,刘教授提到,自己这辈子其实有两个自豪,第一个自豪是是他如今实现了儿时的梦想。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刘教授就对无线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的他,立志将来要做一名无线电方面的工程师。在之后的从军与求学路上,他自主学习、不断探索,才成就了今天带领团队不断引领我国超算事业飞速向前发展的他另一个自豪是自己作为我国唯一一个做超级计算机的工匠,目前仍然奋战在第一线。所以,他希望青少年们要有梦想,要有追求,要把自己的追求放在一个实际的方向去探索。刘教授还说道,我们常德人聪明,团结、勤奋,常德得天独厚、物产丰富,正是家乡宽松、优渥的环境为他提供了成长的空间与条件,他寄语家乡的年轻人,要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努力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谈到未来的计划,刘教授表示自己下一步计划是带好年轻人。即将研究落成的新一代超级计算机采用了新的方法和新的结构,很可能会是一个新的世界第一,但同时如何把它用好也会是一个新的国际难题。所以,他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使点劲,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和军队的强大做出一些贡献。


致敬“银河精神”

致敬大国工匠


编辑:龚莉雅 翦英兰 夏雯 

校对:张耀文

审核:罗伟

签发:王艺英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我们将继续努力

欢迎报送新闻线索

0736-7190193



责编:翦英兰

来源:武陵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