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特别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雷锋精神的永恒价值和发展规律,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大背景下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雷锋精神的引领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提出了实践要求。
“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从某种意义上讲,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又是鲜活的,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根植于中华大地,跨越了60年时空,雷锋精神依然在人类道德的星空里熠熠生辉。立足于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着眼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如何让雷锋精神绽放新的光芒,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新的分量,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熔铸新的含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新的力量,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注入新的能量?这需要我们坚持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相统一、正本清源与守正创新相结合,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语境出发,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自觉。雷锋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是中国共产党改变了他的命运,把他从万恶的“三座大山”压迫下解救了出来。在党的亲切关怀下,他得以翻身作了主人,并踏上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他在内心深处对我们党充满了无限的感激和由衷的热爱,把党看成是自己的母亲,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党从九死一生中救了我,党给我报了仇,这是我永世也不会忘记的。”“好好地学习,顽强地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做一个毫无利己之心的人。”在短暂的22岁生命中,他经历了多次的身份和时空的转换——学生、农民、公务员、工人、解放军战士,从花开四季的家乡湖南望城出发,一路北上走到了冰天雪地的辽宁鞍山和抚顺,无论职业和时空如何变化,他始终怀着一颗赤诚的感恩之心和火热的红色初心,深情地说:“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带着这样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他始终不渝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绝服从党的安排,直至最后光荣献身于党的事业。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把这样一种质朴、纯洁、深厚的感恩之情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忠诚地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永远“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战士”,体现了那个时代红色青年源自内心的高度政治自觉。
爱人民、为人民的思想自觉。雷锋来自于人民,受恩于人民的养育和培育,始终保持同人民冷暖与共的血肉联系。在父老乡亲的抚养和人民政府的关心下,他从一个伶仃无依的孤儿,成长为一名出色的革命战士、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特殊的成长经历,使他从小在骨子里就产生了对劳苦大众的感恩,对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始终秉持着人民情怀。一方面,他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时、事事、处处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诚心诚意、竭尽所能地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为身边一切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为我们留下了“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感人故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为本、助人为乐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他深入思考人生观和人生价值的命题,提出了直抵人心的人生之问“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并作出了感人的价值之答:“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这饱含真情真意的问答集中体现了爱人民、为人民的思想自觉。
学原著、悟原理的理论自觉。论学历,雷锋只是一个小学毕业生;但若论学力,雷锋远胜于同年龄的一般读书人。细心研读《雷锋日记》,不难发现,它不仅感情真挚、文笔流畅,而且视野广阔、知识丰富,更重要的是逻辑严密、富有哲理。让人记忆犹新的是那些广为传颂的经典语句:“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他用“滴水”与“大海”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个人和集体的辩证统一关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用“有限”与“无限”的关系生动揭示了人生哲学的真谛真理。毛泽东同志在看过雷锋日记后,不禁说道:“此人不简单,他懂得一点哲学”。众所周知,雷锋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哲学,那么他的哲学素养是从哪里来的呢?最根本的途径就是通过学习毛泽东同志著作,主要是《毛泽东选集》。雷锋有一张在方向盘前学习《毛泽东选集》的照片广为流传、引人瞩目,这正是他常年不懈学习原著的真实场景之一。在短暂的一生中,他认认真真、反反复复地研读毛泽东同志的原著,从中汲取智慧力量、涵养哲学思维。他将《毛泽东选集》比作粮食、武器和方向盘,曾在日记中写道:“人不吃饭不行,打仗没有武器不行,开车没有方向盘不行,干革命不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行。”这种真学真悟、笃学笃行的姿态展现了学原著、悟原理的理论自觉。
守初心、担使命的行动自觉。雷锋的初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革命实践中涵养出来的,也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熔铸在日常行为和经常活动之中。在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当天,他立下了坚定而豪迈的誓言,“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人民的勤务员。为了全人类的自由、解放、幸福,哪怕高山、大海、巨川。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入火海进刀山,我甘心情愿,头断骨粉,身红心赤,永远不变。”尤其难能可贵、令人敬佩的是,他把宏大的精神格局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有机结合,面对党的伟大事业,他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从1956年参加工作到1962年因公殉职,在短短的六年中,他曾历经多个岗位,从乡政府通信员、县政府公务员到农场拖拉机手、工厂推土机手,再到部队汽车驾驶员,每一次选择都是“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立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光与热”。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他都始终牢记和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自觉把个人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坚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会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以一种奋发进取、阳光向上、勇毅前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实干精神,投入到每一项工作中,以一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务本务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拧在哪儿,就在哪儿闪闪发光”,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真正彰显了守初心、担使命的行动自觉。
(作者胡艺华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作者:胡艺华
责编:刘洋 编辑:邱梦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