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夜市桥边火”到“千灯夜市喧”,夜间经济已成为城市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城市特色与活力的有效载体。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临武夜经济逐渐繁荣,“烟火气”强势回归,不仅给城市增添了活力,更让烧烤店主们在这个隆冬感受到了浓浓暖意。
天色渐晚,县城官山路的夜宵街即将迎来“夜生活”,为充分迎接夜市的到来,下午6点,玲姐烧烤屋的老板娘陈玲飞和员工们就开始了切肉、腌制、穿串等工作。
店主陈玲飞说,现在生意好,一天要穿几千串,店里不止有烧烤,还有各种小吃,包括酸汤、饺子、煎饺等等,种类很多,准备时间大约要花费4-5个小时,每天6点钟开门,要工作到凌晨五、六点。
陈玲飞的烧烤店面积不算很大,6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内整齐地摆放着6张桌子,墙壁上挂着各类烧烤菜单和带有临武特色的小吃单。晚上8时左右,对于广大市民来说,忙碌的一天即将结束,但对于陈玲飞来说,夜晚才刚刚开始。
“起火、放肉、刷油、翻转、撒料”,一套动作行云流水,烧烤架上的肉滋滋地发出声响,肉和生蚝经过炭火的洗练,香气四溢,又因各种调料的增色,更是让人垂涎欲滴。
作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烧烤店,陈玲飞一直坚守“诚信经营、味道为先”的经营理念,坚持选用最新鲜的食材,从不简化烦琐的烤串流程,只为给顾客呈上“熟悉的味道”,以舌尖上的满足带给他们心灵上的慰藉。今年是陈玲飞创业的第23个年头,虽然门店在变动,但顾客追随的心一直没变。
看着现如今热闹的场景,当初创业的经历也仿佛历历在目。陈玲飞在开烧烤店前,卖过服装、摆过小摊,因做出来的东西口味不错,在创业初期就获得一批忠实粉丝。2013年,她用自己创业的积蓄开了人生中的第一家店。当陈玲飞满怀憧憬地规划未来时,一场意外打破了一切。
“2013年的时候,一场大火把店子全部都烧掉了,整个人真的很崩溃,创业了那么多年,烧得我什么都没有了,这个心情真是不知道怎么说。”说到过去,陈玲飞五味杂陈。不服输的陈玲飞调整好心态,收拾行囊,再次从老本行做起。
陈玲飞告诉记者,近几年受疫情影响,看着身边不少店倒的倒,关的关,很多同行都选择去外地发展,她也苦恼过,彷徨过,但终究舍不得那么多年打拼下来的心血,她还是坚持了下来。随着防疫政策的不断优化调整,餐饮业客流逐渐回暖,陈玲飞也终于迎来了她的春天。
“疫情的时候,我们一天才卖不了300多串,房租又贵,现在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可以卖1000多串,我们临武的特色粉,一个晚上可以卖200多碗。”陈玲飞说。
烧烤店的“回春”,不但让陈玲飞在这隆冬中感受到了暖意,也让顾客们再次吃到了充满回忆的美食。
陈玲飞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放开,她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日子也更有奔头了。看着每天源源不断的顾客,发自内心的开心,生意越好,日子就更加忙碌了。虽然会比较累,但身心都很踏实的。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这条美食创业的旅途中,她将越走越远,越踏越实。
随着餐饮市场重新焕发活力,往日冷清的街区、门店也热闹了起来,吆喝声、颠勺声、嬉笑声在烧烤、炸串等美食香气中飘散开来,烟火气也随之翻腾,一切又回到了原来熟悉的模样。
编后:像陈玲飞这样的餐饮店店主,只是县城的一个缩影。腾腾烟火气,是社会活力的回归,也是经济回暖的信心,我们身边的热闹回来了!
作者:雷婉婷 胡涛
责编:龙潮辉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陆“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