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县新路河镇:赋能美丽乡村 以文旅接续乡村振兴
掌心中方 • 新路河镇
2023-02-01 15:17:45

中方融媒2月1日讯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唐代诗人张旭笔下的《桃花溪》,勾勒出一个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如今,沅水河畔,良田阡陌,村落屋舍分布其间……新路河镇依托自身特色,立足新发展阶段,不断探索建立乡村振兴长效机制,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留住乡愁、文旅融合、党建引领等打造各美其美的现代版“桃花源”,发力续写乡村振兴的美丽篇章。

留住乡愁,让乡土文化温润乡村精神

镰刀、耕犁、石磨……这些过去家家户户常见的生产生活工具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淡出人们视野。新路河镇通过深入挖掘农耕原乡文化,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方式一一保留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把字溪村打造成富有自然乡土气息和农村民情风俗文化小村,人们在这里可以体验到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如今,字溪村已经成为外界了解新路河镇人文历史的重要窗口。为留住乡村的风物人情,保存好乡愁记忆,镇党委政府合理定位村庄主体风格,以保留古村落风貌为前提,避免大拆大建,实施住房改造工程,使全村呈现出古朴自然优雅的风貌。通过对乡村民居的保护性修缮和创新性活化,让陈列于黄土大地上的“古建筑”诉说时代“新故事”。一幅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乡村振兴美好生活画卷在此徐徐展开。

文旅融合,让乡村旅游鼓起群众腰包

新路河镇坚持因地制宜,以“产业+乡村旅游”的思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打造互补产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借助周边带动效应,实现游客的引流转化。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通过不断深挖镇域传统民俗文旅资源和“青山绿水”独特自然生态优势,升级村级配套服务、丰富旅游产品,注重打造“一村有一品,村村有不同,处处有新品”的镇域旅游新业态,推动新路河镇从单一人文自然小镇转型升级,打造了“看得见蓝天,记得住乡愁”的集观赏、休闲、娱乐、采摘等为一体的“水上风情小镇”。同时不断加大字溪村“健康小屋”民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孝义坊”开发力度,形成了涵盖吃住游购娱全方位的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村子美了,旅游火了,村民的日子也甜了。新路河镇通过“产业+乡村旅游”的思路利用土地流转、房屋租赁等方式对闲置房屋、土地进行再利用、再改造,实现农村闲置资源的利益最大化,同时也为村里留守老人、妇女等解决了再就业问题,真正实现了“吃生态饭,发旅游财”。

党建引领,让群众做乡村振兴主角

新路河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产业转型发展中的核心推动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建设了沅溪村中元果业湘大宝葡萄基地、里垄村裕农生态种养合作社红心猕猴桃基地、坪坳村众利种植专业合作社西尾巨黄合锦绣二号黄桃基地、字溪村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和稻花鱼基地等,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激发群众产业转型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热情,实现村民致富、集体增收。同时,通过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建设清廉乡村、平安创建等文化墙,将生态环保、婚丧嫁娶列入村规民约,逐渐形成弘扬美德、构筑文明风尚的文化氛围。在这种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的模式下,逐步实现了村民由旁观者、局外人变成了参与者、受益者,不仅提升了经济收入,还提高了文化素质,村民参与共建、共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新路河镇正以文旅融合为突破口接续乡村振兴,向着“望得见蓝天白云、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村韵乡愁、留得住民风文脉、实现百姓共同富裕”的美好蓝图奋斗。

作者:孙月芳

责编:袁敏

来源:中方县新路河镇人民政府

专题开展四美共建、建设美丽中方

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