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发布,靖州创新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从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0多个改革案例中脱颖而出,是湖南省唯一入选的林业改革案例。
仲冬时节,走进靖州渠阳镇金鑫村,一片片连绵不绝的竹林映入眼帘。竹林中,10余名村民们正在砍竹,砍大留小、砍老留新。村民黄新淞和爱人都是靖鑫林业有限公司雇佣的“砍竹人”,夫妻俩一年下来工资达12余万元。不仅如此,黄新淞还将家中60多亩竹林流转至公司,租金年收入6万多元。
村民 黄新淞:以前竹子卖不出去,常年就烂在地里头。现在流转给公司了,一点都不用操心,坐在屋里都可以收钱。
黄新淞和靖鑫林业有限公司签订的竹林租赁协议中,公司拥有这60多亩林地的经营权,但承包权和所有权依然归黄新淞所有,双方都在这片林地上得到了丰厚的收益。而在其中起到“点‘竹’成金”作用的是生态产品经营权登记。
靖州敢为人先,在全省首创生态产品确权登记“靖州路径”,在林地所有权、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农民可把自己的林地经营权通过出租、转包等多种形式流转出去,让更有经济能力和技术水平的第三方来持证经营管理,从而真正盘活林权,增强发展活力。同时,靖州还对林地经营权以及其派生权利予以确权登记,明确在地上、地表和地下等三层分别设立经营权,通过生态产品经营权登记交易系统,实现生态产品经营权登记、颁证、交易、贷款。靖鑫林业有限公司就用960亩竹林的生态产品经营权登记证到银行抵押贷款500万元,真正实现生态资源变资产。
靖州林业用地面积269.6万亩,森林覆盖率76.21%,人均拥有量位居全省第一。如何守护这抹绿,用活这片林?靖州以集体林地“三权分置”破题,解决好权属怎么分、资金怎么来、群众怎么受益等难题,全力做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文章。
集体林地“三权分置”的推行,激活了靖州林业发展的“一池春水”,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多赢目标,为靖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绿色动能。2022年,全县茯苓、杨梅等产业链实现综合产值60.5亿元,带动群众就业近10万人;联结村集体经济组织69个,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作者:王璨 李乐君 滕栋
责编:李乐君
来源:靖州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