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南考察调研。
当天下午,他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村服务中心和卫生室、沙洲现代农旅示范基地、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以及村民家中,了解当地开展红色教育、发展扶贫产业、巩固脱贫成果等情况。
16日,汝城出现漂亮的彩虹景观。
沙洲瑶族村是个什么村?总书记为何首站来到这里?
沙洲瑶族村位于湖南、江西、广东三省交界的罗霄山区,面积只有0.92平方公里,全村529人,其中瑶族人口340人。这是沙洲瑶族村的地理、民族、人口情况。
红军长征“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这是沙洲瑶族村的最亮标签。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将近1万字的讲话中,只讲了一个故事——“半条被子”的故事。
那一段话是这样讲的——
来自经济日报的故事——“半条被子”
“半条被子”的故事来自经济日报1984年11月14日的一版稿件——《当年赠被情谊深 如今亲人在何方 徐解秀老婆婆请本报记者寻找三位红军女战士下落》。
经济日报原常务副总编辑罗开富回忆说,1984年10月份,带着一大批红军老战士的嘱托,他开始了徒步重走长征路采访报道的征程,历时一年零三天。
采访结束后,罗开富踏着3位女红军的足迹,翻山走到里田乡,带着起伏不平的心情,在烛光下写出了这篇报道。
“半条被子”的后续——邓颖超等老红军赠棉被
经济日报的稿件刊发后不久,邓颖超、蔡畅、康克清等15名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委托他人发表的谈话也见了报:“悠悠五十载,沧海变桑田。可对那些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候帮助过红军的父老乡亲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请罗开富同志捎句话:我们也想念大爷、大娘、大哥、大嫂们!”
经济日报原常务副总编辑罗开富借用当年的脸盆和烤火炉,讲述3名女红军与徐解秀老人间的暖人故事。
徐解秀老人当年与红军女战士共同用过的木盆、火钳、烤火盆等物品。
徒步重走长征路采访归来后,罗开富曾多次到过沙洲村,每次都会带去一条新被子。徐解秀生前也留下遗言,要求把自己当年与红军女战士共同用过的木盆、火钳、烤火盆等物品送给罗开富留念。罗开富说:“看到这些物品,我就想到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没有红军长征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走向舞台和银幕的“半床被子”
“2018年1月份,我被任命为国家京剧院副院长,3月份开始带领青年团队创作现代京剧《红军故事》,并有幸演出了其中一折——《半条棉被》。”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家京剧院副院长袁慧琴向经济日报记者表示,这是一年履职过程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现代京剧《半条被子》演员合影。
电影《半条被子》海报。
电影《半条被子》剧照。
责编:何慧
来源:经济日报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