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专版||鼓口袋、富脑袋,乡村振兴势如虹
新石鼓 • 头条
2020-09-14 09:36:09

点击阅读衡阳日报电子版


孩子们在灵官庙村内的越野车游乐项目体验

灵官庙村内的游乐设施

利民村的丛林迷宫项目内,村民正在修剪杂草

葡萄种植园内农户正在修剪葡萄枝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农家乐”的火热

■策划:周文源  统筹:万倩雯  罗飞虎  华喜容  谷琼峰  李文恋  撰文:本报记者  唐翔  摄影:张志伟

初秋石鼓,美不胜收。行驶在石鼓区的美丽乡村公路上,新颖别致的农家小院,生机盎然的乡间小道,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一幅幅激昂奋进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

农业+旅游+文化,让诗与远方不再遥远,让百姓的脱贫梦不再遥远,更让石鼓区乡村振兴之路光彩夺目、与众不同。近年来,该区利用自身独特的人文及自然环境优势掀起农旅融合新高潮,不仅让众多游客走进石鼓、了解石鼓,更帮助当地贫困百姓既鼓“口袋”,也富“脑袋”。

盘活资源+经济转型

“周末带上老婆、孩子,朝着石鼓区灵官庙进发!体验一把户外游戏带来的新鲜与刺激,尝一尝农家菜,呼吸新鲜空气,休闲更惬意。”如今,特色乡村游,早已成为“城里人”休闲度假的新选择。也正是乡村游的兴起,让农户吃上了“旅游饭”,让集体经济薄弱村脱贫更致富。

黄沙湾街道灵官庙村不仅是时下衡阳乡村游网红打卡地,更是石鼓区的脱贫致富“标杆村”。 “去年国庆节期间,每天有近2万人来这个网红桥,上去拍照、录视频,刷爆了抖音平台和朋友圈!”村党总支书记何小云告诉记者,驱车前来的市民甚至要把车停在千米之外。“勤奋一点的村民,哪怕是摆个小摊卖豆沙、凉粉都能赚钱……”

记者在现场看到,随着飞驰越野沙滩车、玻璃滑道、七彩滑道、8米网红秋千等户外休闲娱乐项目纷纷“落户进场”,每到周末该村都人山人海,大家体验后纷纷表示“好玩、过瘾!”

谁能想到,这曾经是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由于地处偏远,这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村子一直顶着“穷帽子”。何小云清晰记得,10年前村里仅有2.5公里水泥路,“现在,咱灵官庙村有25公里水泥路,通过提质改造,我们的路更宽了,笔直的柏油路直通村民家门口。”

路通了,百姓的脑子也活了。通过盘活闲置的土地资源,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灵官庙村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广泛招商,以土地和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入股,致力打造成一个周末休闲玩乐聚集区。

一个直观的数据就是,3年前灵官庙村的村集体收益仅3000多元,而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截至目前,全村集体收入已突破40万元,300余名村民因此直接或间接就业。据悉,村集体收入70%用于完善基础设施、整治人居环境,其余的则用于扶贫帮困。

近年来,石鼓区围绕“强村富民”积极探索,或资产租赁,或农旅融合,或电商推广,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消除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2019年,全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达到了26万元。

实现农民富在“产业链上”,扶贫项目+乡村旅游

每到盛夏,角山镇利民村山水莲花基地1700多亩的荷花灿烂盛放,慕名而来的市民掏出手机随手一拍,都是一张唯美的“明信片”。基地还有丛林穿越、水上乐园、真人CS等旅游配套项目,来过的游客们都赞不绝口。

在当地人眼中,山水莲花还有着另一重身份——扶贫银行。这个乡村旅游基地采取“党支部+基地+产业链”经营模式,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集在产业链上,从而实现农民富在产业链上。

据悉,基地以莲花及湿地花卉种植、水产养殖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为依托,打造集休闲农业、养生度假、水上游乐、研学教育及乡村旅游等功能一体的农旅融合创新发展的山水田园综合体,形成了集“观赏、采摘、休闲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利民村有100多户贫困户因此受益,每户年增收1万元以上。

贫困户黄道标就是受益者之一。今年63岁的他,曾因年纪过大找不到工作而苦恼。随着山水莲花基地项目的落地,“我现在成了一个幸福的花匠,每天在基地维护花草,每月能赚到近3000块呢!”基地负责人刘晓平向记者透露,石鼓区营商环境好、自然环境优,他还计划追加投资打造一个康养基地,把乡村旅游大蛋糕做大、档次提高,让更多的村民因此受益。

实际上,这个乡村旅游项目不仅仅是为村民们提供了就业机会,更为当地农副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真正实现了“1+1大于2”的整合发展目标。随着石鼓区旅游环线的开通,该村又新增了7家农家乐,沿线摆摊售卖杨梅、莲子等农副产品的村民们更是数以百计。

近年来,石鼓区通过全面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住房保障等各项扶贫政策,完成了885户2339个贫困人口的脱贫,2个省级贫困村的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22%。2019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828元,增长达9.2%,高出省市平均水平,总量和增速均排名全市第一。

百姓“精神粮仓”日益丰满,文明实践+传统文化

富了口袋更要富脑袋。

去年以来,石鼓区牢牢抓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区)机遇,全域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所(站)55个,组建98支理论宣讲、卫生健康、教育助学、文体旅游等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汇演、爱心帮扶、好人评选等文明实践活动200余场次,吸引了4万余人次参与,惠及群众近15万人次。

去年9月,角山镇旭东村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我和我的祖国”水幕电影节,以热点活动+休闲旅游+互动体验+农副产品展销等形式,依次开展水幕电影首映式、美食盛宴、抖音大赛、乡村一日游等系列实践活动,进一步推进了乡风文明,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在抓住传统文化节日打造品牌活动的同时,该区还广泛开展村规民约建设,充分发挥其传承传统美德、倡导文明新风、移风易俗的潜移默化作用,每年评选推介一批优秀村规民约民主管理成果。

“成立红白理事会,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红白喜事倡导不超过20桌,每桌不超过300元。倡导绿色环保宜居乡村,实行垃圾分类处理……”这是灵官庙村村规民约,现在已成为村民的共识和习惯。2019年灵官庙村荣获“全省优秀村规民约”。

精神文化的富足必将为脱贫增加动力。据介绍,石鼓区共有7个镇(街道)文化站,15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每个综合文化站均设有书刊阅览室、教育培训室、网络信息服务室、文体活动室、多功能活动厅,图书阅览室添置图书3000余册。每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均配备了乐器、体育健身器材等。同时,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鼓励免费师范生、乡村医生、农技特岗人员向贫困村覆盖。

除了掌握安身立命的技能,贫困户的精神文化同样要丰富起来。全区乡村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道德讲堂”“农家书屋”“送戏下乡”“百姓舞台”纷纷涌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红红火火。如今,石鼓区的文化“庄稼”已扎根大地,老百姓的“精神粮仓”日益丰满。

作者:周文源 万倩雯 罗飞虎 华喜容 谷琼峰 李文恋 唐翔 张志伟 ​

责编:罗亮华

来源:中共石鼓区委融媒体中心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专题媒体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