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抗战遗迹|寻访水东镇柳坪村抗日防御工事遗址
龙源临武 • 要闻
2020-09-09 18:22:12

在抗日战争时期,部分侵华日军由永州蓝山窜经至我县的万水、楚江、汾市、香花等地。为此,地方武装积极参加抗日,“俘虏日寇、建防御工事、送军粮”。铭记历史,离不开那些唤起记忆的遗址。今天,我们就带大家去寻访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处遗址,近距离感受历史的痕迹。

见习记者宋晓锋说“今天我们来到了水东镇柳塘村,据了解这里的村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筑成了一道集防御和观察功能于为一体的城墙状防御工事,在我身后呢,就是(通往)防御工事的必经之路,几十年间这里了已经布满杂草,今天就跟随我们记者的镜头来看一看(寻找)这段刻骨铭心、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

艰难穿过荆棘满布的山道,步行约四十分钟的路程后,我们终于抵达遗址脚下。从山脚向上望去,山顶部分,一道石墙绕山而建。该石墙为人工垒砌,高约2米,宽1米,长约300米。如今,石墙大部分的石块已经坍塌滑落。

水东镇柳坪村村委主任罗德林说:“这个围墙(城墙)一共有七八十米就有,围过去,从这里七八十米围过去,围了一个圈,这石头太陡的地方就没围,(其他)这个地方都围了。”

1944年12月,水东镇柳坪村柳塘自然村的自卫武装得知日军即将进入临武,便立即组织村民,在必经道路旁的山头用石块垒砌石墙,用来观察日军动向,并进行武装抵抗。

水东镇柳坪村村委主任罗德林说:“我们小时候,是七几年的时候到这里放牛,到这里玩耍,这里砌了好多石头,感觉到好奇怪嘛,就到这里滚石头(玩)。听老人家说是1944年还是1945年那时候砌起的,我们这里一个民团,下面来了日本鬼子,说在这里守关口砌起的,那时候都是用人工砌的。”

据当地村民介绍,当年听说日军即将入侵本村,大家都积极参加建造防御工事,用于抵御日军侵犯。后来日军听说路途遥远,要经过三十六道湾,便选择了绕道而行。

村民说:“到土地就到黄泥井,就到三十六湾,日本鬼子他说是到大冲还是哪里来的,到大冲就要过三十六湾。还有个老人家就说,湾湾三十六里,他就怕了,有三十六个湾,一个湾就三十六里,日本鬼子就怕了,就到了镇南了。”

虽然当年的防御工事并没有真正派上用场,但它依然能够作为抗战时期日本进犯临武的有力证据。据记载,侵华日军进入临武境内时,沿途烧杀掳掠,历时5天,造成百姓死伤350人,轻伤412人。毁坏民房6329栋,粮食44.2万公斤,总计损失421亿元(法币),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这些抗战遗址饱经风霜,能够保留至今实属不易。抗战遗址是见证历史的有力证据,让我们铭记遗址背后的故事,铭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共同维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作者:胡恒珲 黄玲艳

责编:龙潮辉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陆“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