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贤达】罗建良:“草根”宣讲员把党的声音送到群众心坎
星视界 • 资讯
2022-11-18 10:59:27

在长沙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如春风化雨般出现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他们就是——社会贤达。即日起,长沙县融媒体中心推出“敬贤达学贤达 当贤达”系列报道,宣传社会贤达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敬贤达、学贤达、当贤达的良好风尚。首期我们来认识果园镇社会贤达罗建良。

一台音响、一个话筒、三块木展板,这是草根宣讲员果园镇新明村罗建良的宣讲标配。党的二十大后,罗建良又多了一个新身份——果园镇新明村党的二十大精神百姓宣讲员。

“作为一名老党员,向村民朋友们宣讲党的政策理论,这可马虎不得,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自己先把理论吃透,才能给别人讲明白。”罗建良说道。

在新明村村部,闻讯赶来的村民都整齐落座。罗建良把接地气、有温度作为立足点,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乡土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群众准确理解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投入到宣讲工作中的罗建良就像一头骆驼,时常忘记吃饭、喝水,一站就是4、5个小时。

新明村村民李正林说,“罗建良非常爱读书,对国家大事也特别上心。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一些新的政策信息,只要问他一定没错。”

新明村村民詹沛纯说,“平时看书看手机眼睛不好使,但是罗建良的宣讲就不同了,有快板,有三句半,听得懂也好听,我们希望他经常过来。”

新明村村干部黄兰表示,“罗老师除了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外,还会结合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乡村振兴、教育发展、医疗保障等,让群众乐意听、踊跃听、记得牢、用得上。”

由于年过六旬,记忆力不及年轻人,罗建良就连散步时都在默记稿件。自2017年走上宣讲台后,他共撰写了近10万余字的宣讲文稿,义务宣讲近300多场,从中受益的党员、干部、群众达8万人次,因此他也被大家亲切的称为“党在基层的草根发言人”“宣讲政策的大喇叭”。

“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寻常百姓家,不是图形式、走过场,而是要让大家听得懂、记得住,并能参与。对于宣讲,老百姓没那么感兴趣,我便将文稿形式改成三字经、顺囗溜、打油诗等类型。”罗建良说道。

成为宣讲员,这只是罗建良发挥余热的起点,长沙县推进乡村振兴的发令枪一响,他又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奋力奔跑,通过宣讲和志愿服务,罗建良和村里的大部分村民都建立起了良好的信任关系。美丽乡村建设、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等,只要和村上发展有关的事项他都会参与,而且常常会和村党总支书记交流,如何提升村部建设和服务水平。

“罗建良是个‘热心肠’,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都会主动帮忙。谁家遇到矛盾,也会找他去调解。在‘全国文明村、长沙市移风易俗十佳村’等乡风文明建设上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新明村党总支书记黄季明说道。

罗建良表示,“做好宣讲、传承文化、服务百姓的公益事业我会一直做下去,做到我做不动为止,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社会贤达,就要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个人有能力时就做点大事,没能力时就做点小事,作为一名社会贤达,定当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作者:陶晓莉 摄影:陶晓莉

责编:刘思静 邱洋洋 审核:张译丹 李欢 许芬芬 唐枝花

来源:长沙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2022年11月24日】《星沙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