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印记聆听老兵故事: 聆听老兵故事 铭记抗战历史
龙源临武 • 要闻
2020-09-02 20:07:29

在战火硝烟的年代,是他们挺身而出,如今,他们都已经成了风烛残年的耄耋老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抗战老兵。正是当年他们这种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才捍卫了国家安全与民族尊严,才得以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节目,我们一起去聆听抗战老兵郭灶古、郭周祥的故事。

郭灶古,生于1926年2月,现年94岁。中共党员,家住麦市镇上乔村。昔日浴血沙场、保家卫国的青涩少年,如今已是满头银发、略有些耳背的九旬老人。尽管如此,谈起自己的抗战经历,老人目光如炬,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4年4月,年仅18岁的郭灶古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分派到国军第4军102师175团战炮连,担任班长,辗转广东、江西等地参与抗日战争,经常每天徒步行走上百里路程。

抗战老兵郭灶古说:“打战打累了,几天没睡觉,(走路)走着走着就睡着了,走路的时候、站着的时候又睡着了,后来没办法就解下绑带来连着(手),一个睡着了拉一下又走,就是这样子。”

郭老说,战火纷争的年代,战场上每天都有无数战友倒下牺牲,来不及好好掩埋他们的尸体,就要转移到下一个地方继续战斗。

抗战老兵郭灶古说:“打日本的时候,我们这几个师有几千人牺牲很多人。当时就是随便拖着(士兵尸体)埋了就是了,(没时间的话)还不是老百姓去埋了。”

1948年4月,郭灶古随部队投诚。1949年4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公安十八师第八十三团第一营三连,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4月,参加百万雄师渡江战役;5月,参加解放上海战争,这场战役整整打了七天七夜,郭老也在战斗中脑部受伤。

抗战老兵郭灶古说:“打战的时候,就是刚好有一个子弹从这里(脑袋)飞过去,那个子弹来的时候,‘咻’的一声从这里过,我觉得自己要(牺牲)了,但是又没有打到自己的骨头,打到一点肉。”

郭灶古的女儿郭小梅说:“我感觉今天的幸福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今天的幸福是我们父亲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每次看到他我都忍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所以我对我的父亲也是很敬佩,真的我们一家人,因为毕竟我们今天不是他们这些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

复员回乡后的郭灶古一直参与当地的经济建设,修过矿场、电站、公路,先后五次被麦市镇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县老干局评为“先进个人”。不管是抗战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在郭老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抗战精神也影响着全家人。

郭灶古的女儿郭小梅说:“我们就是把我父亲的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就是我们的家风,我们一家人都是秉承我父亲的性格,很耿直、很正直,我父亲也一直在单位上,他就是把部队上的性格一直带到单位上,国家需要他们这种精神,民族需要他们这种精神。”

郭周祥,生于1925年8月,现年95岁。中共党员,家住麦市镇焦溪村委。1945年6月,他被国民党三抽一抓去当壮丁,在国军第49军炮兵营担任送弹兵,为抗日前线的战士送炮弹、子弹。

抗战老兵郭周祥说:“一次就只是背一个(炮弹),你背过来就我接着,然后又送出给战士打,打的时候是没有休息的时间。两边的炮弹你打来我打去,听起来就是'砰砰砰'很大的声音。炮兵牺牲的人少一点,步兵就牺牲的多,步兵在前线,我们离他们还有一段蛮远的距离。

郭老回忆,当时他在炮兵营待了有一年左右,由于物资匮乏,粮食短缺,经常是饿着肚子打战。

抗战老兵郭周祥说:“战打起来就没有停,有时送饭的(没来),有吃的就吃一顿,就得吃就饿一顿,到了那个时候还有什么怕的,不怕了,也不知道害怕了,你打来他打去,战场上全被硝烟包围,有的是人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打死了还不知道。”

1949年,郭周祥随部队投诚,曾参加过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复员回乡。曾经残酷的战争给这位风烛残年的耄耋老人带去的不仅是心灵上的创伤,还有身体上的病痛。

抗战老兵郭周祥说:“(现在)国家对我很好,我自己身体不好,活着没什么用了,对国家做不了贡献了,对不起国家了,老了,没用了。”

近年来,我县通过对全县85岁以上老人进行地毯式搜索、入户走访,前后共发现并确认56位抗战老兵,他们当中年纪最大的 已经100岁,年纪最小的也有92岁 。目前,已经有44位抗战老兵离开了人世。

县爱心志愿者协会会长骆际菲说:“我们每年传统佳节都会去走访看望这些抗战老兵,而且每到一个老兵家里,他们都会给我们讲他们原来抗战的故事,有时候听起来真的是觉得这个老兵风风雨雨走过来都不易,因为原来他们为国捐躯,所以我们志愿者很敬佩他们。”

抗战老兵是一面鲜红的旗帜、一座永恒的丰碑,他们把青春献给了国家。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兵在慢慢凋零,一代抗战老兵的荣光,却不会凋零,因为历史会铭记住这些熟悉的面孔,他们的精神会一代代传承下去。

作者:黄玲艳 胡恒珲

责编:邝东昱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创建双拥模范县

专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录“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