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为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和红色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勠力同心、共谋发展的强大力量,本台从今天起在新闻节目中推出《追寻红色印记聆听老兵故事》《寻访抗战遗迹》专栏,挖掘老红军战斗生活中的感人事迹,提炼老红军故事抢救那些即将消逝的“红色记忆”;对我县留存至今的抗战遗址和纪念地采访拍摄,通过亲历者和相关专家的佐证还原曾经发生在临武这片热土上的抗战历史。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这是一场艰苦卓绝、旷日持久的全民抗战,为了铭记历史,警示后人,在“9.18”事变爆发90年周年前夕,县档案馆通过档案实录和记录的方式编辑了《临武抗日战争实录》,再现了临武籍官兵在抗日前线和临武军民保卫临武抵抗日军,以及积极做好抗日战争后勤保障工作的光辉历程。
在过去70多年的时间,我县一直缺乏能够全面反映临武抗战的书籍。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努力,编委会查阅了国家图书馆、湖南省档案馆、临武县档案馆大量的档案资料和其它有关抗战书籍,编撰出了《临武抗日战争实录》。全书共343页,包含临武为抗战做出的贡献、日军两次侵犯临武、临武志士奔赴抗日前线、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抗日斗争对临武的影响、临武军民抗击日军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在卢市圩活捉日寇,粗石江夺枪支,两广圩顽强抗敌,敌占区杀寇抓伪;临武人民捐款、捐物,供应驻军用粮,肩挑积谷送牛头汾,水运军粮到广东坪石;捐棉被、护送伤员到西山谷富塘战地医院等历史事件都在书中有详细记载。
“应该是1939年吧,这个就是送粮食,到哪个地方呢,送粮食到第九战区,一万九千担,送粮食从来没有间断。”
“1月22日,楚江乡自卫队,在第九保粗石江,解救了被日军俘虏的国军三十一军的田克荣、黄万龙,钟国材,梁寿长,张福才和第四军的夏四元等六人,并缴获步枪七支;1月23日,也是楚江乡自卫队,在第八保,查获间谍嫌疑人凌玉成,郑平康、王政和、孙文成等四人,缴获硬币五十四元;24号呢,楚江乡(自卫队),在楚江乡十三保卢家圩,包围截获了日军垫后部队约十名,当场抓获日本兵中西伊人,是日本三田县的。”
曹章文是本书的主编,在编撰过程中,他与同事谭文龙两人,白天下乡走访抗战老兵,查阅史书、文献,晚上整理排版。选择了少量珍贵、易复制档案的原件复印品作为附录,书中引用文献,档案较多、篇幅较大。秉承“亲历、亲见、亲闻”,坚持按照档案实录和简叙的原则,内容侧重档案原始资料和当事人的回忆,力求客观、真实反映临武抗战历史。
主编曹章文说:“就要把这些为民族战争牺牲的临武籍人士,都是乡亲,应该要留下名单,要铭记他们的光辉事迹。因为它是民族战争,不是其他的什么内战,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临武历史上第一次为民族战争贡献那么多。最终我还是通过搞了以后,我说还有几年,我就到国家图书馆找到了三百二十六个这个抗日战争的、阵亡的、都是领抚恤金的,所以归总就是五百一十八个,这个是应该记下来,要留下来,要传给我们、或者今后的子孙,要懂得我们这个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据了解,该书不仅详细记录了518名临武籍抗日战争烈士的姓名、年龄、阵亡地点等信息。同时,还记录了在抗战中,临武境内的军民,团结一致,抗击日军,开展的一系列保家卫国的敌后武装和后勤保障工作。目前,《临武抗日战争实录》初稿已完成,成书预计将于9月初完成。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才能更加珍惜和平,更加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强国的硬道理。重温抗战历史,铭记抗战精神,是我们团结一心,克服当下新形势下所面临种种困难的精神力量。
作者:胡恒珲 谭玉兵(实习)
责编:龙潮辉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陆“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