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砥砺百年
扶摇万里,情牵一线
2022年
常德市鼎城区第一中学
迎来100周年华诞
鼎一莘莘学子
以诗词书画等为载体
表达对母校的拳拳之心
《光》 ——贺母校鼎城一中百年建校华诞 那天我一数,2003年毕业,离开母校竟有19年了。 毕业那年,我也是19岁。就像时光在那时打了个记号,对我说:少年,去打野发育吧,下一个19岁见。 好啦,现在如约而遇,发育得挺好,体重差不多也长了一倍,你说巧不巧。 有科学研究讲,时间这种物质的密度分布是不均匀的。中年后我对此感受颇深。为防老年痴呆,我常回忆自己浅薄的人生,发现有些个十年八载能记得的寥寥,有的三五年却琳琅满目得像我老婆双十一前的购物车。而其中最沉甸甸亮闪闪的一段,就是中学那几年。 我记得书页般展开的教学楼,木质的课桌上堆满了课本和习题。我记得球场上十几岁矫健的身手,汗水顺着发尖挥洒在空中。我记得文艺汇演和辩论赛的掌声,记得刚印好的《浅草》淡淡的油墨清香,记得傍晚橙色的夕阳透过树荫懒懒地落在亭阁的石凳上,广播里正播着一首温柔好听的歌。 我记得的还有很多。这些画面是如此清晰而亲切。它们就像一枚枚掌管着时光穿越的钥匙。每当我遭遇社会和命运的混合双打,既迷茫又自闭还有点想躺平装死时,我就会在深夜拿出一枚,打开回忆,跟着那道光走上很远。 那道光是我的老师们。我常感叹自己幸运,如果不是他们,估计我早已成为法制节目的素材了吧。有时回想自己青春期做的一些蠢事,简直可以写一本书,呃我好像真的因此写过一本书,笑。其实那本书的主角并不是那个完成逆袭的学渣,而应该是他们,是他们宽容而耐心地拂去少年眼上遮蔽的灰尘,在他心里留下了不灭的火种。万老师、林老师、陈老师、余老师,还有更多的老师们,我很想念你们。 那道光是9908、0010、0001班的那些家伙们。那时候我们都挺瘦的,头发还有很多,通讯主要是传纸条,娱乐基本靠球,周杰伦不叫周董。那时候学习是挺苦的,但和那些家伙们在一起,就成了同甘共苦。20多年过去了,很多人还在我的朋友圈,男同学慢慢胖了,女同学更加美了,偶尔奔现约饭,还能从对方脸上看出当时青涩的模样。 那道光的一头站着一位少年,他用16、7岁那种特有的酷酷的眼神打量我,问了我几个问题: “做大人的感觉怎么样?” “还行吧,至少不是一个无趣的大人。” “那你想回到这里,重新来过吗?” “我很怀念。但不用,现在挺好的。” “关于未来,有什么要叮嘱我的吗?”他犹豫了片刻才问,也许他觉得这样问有点犯规。 其实他之后会遭受很多暴击,要历经迷茫和低潮,还会失去很多视为珍宝的东西,甚至一度怀疑人生。 我对他说:“没有。” 这些苦不能只让我一个人品尝,对吧。 这个十多岁张扬的、自信的少年,属于他的命运脉络在此刻其实已经清晰的呈现,我透过这段璀璨的回忆,能看见诸多铺垫和伏笔,也看到了融入他身体的那些光。 这些光足以驱散前途的迷雾,会化作寒冬夜晚里的屋檐与火炉,生长出柔软的慈悲和坚硬的铠甲,成为同生活和解后的热爱与温柔。所以不需要对少年叮嘱什么,他能行。 离开母校的这19年,这些光也一直在我心里,伴随着我。我走了很远,却又好像从未离开,我变成了另一个人,但又与过去紧密相连。 今年是母校100周年校庆,祝福我的母校百年校庆圆满成功。作为一个普通人,面对百年磅礴的历史,心怀敬畏、与有荣焉。作为学子,更能细腻的感受到千万如我一样的少年,在此经历最美好的年华,留下和带走了无数光。这些光如恒星般聚集于此处,也散落在天宇。这100年,是多么的群星闪耀。 2000级学生 曾尹郁 2022年10月写于湖南长沙 致亲爱的母校鼎城一中: 我是2013届文培班毕业生文琬昕。今年母校迎来百年华诞,在此我对母校百年来取得的硕果表示祝贺,希望母校未来能再创佳绩。同时我也感恩母校的老师对我的培养与教诲,铭记曾经的优秀同窗们对我的鼓励和支持!鼎城一中是无数精英的摇篮,为国家与社会输送了一大批栋梁之才,衷心希望鼎城一中的全体师生们努力奋斗拼搏,把一中建设为一流名校,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用我们的汗水耕耘出更美好的明天! 2013届文培班文琬昕 2022年10月8日于上海 尊敬的校领导: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值此母校百年华诞之际,我谨代表我个人对母校百年华诞致以最隆重的祝贺!祝愿母校发展蒸蒸日上!祝愿老师们事业进步,身体健康,桃李满天下!祝愿学弟学妹们学业有成,前程似锦! 饮水思源,作为鼎城一中的校友,我深切感谢母校的栽培,也时刻关注着母校的每一点进步与发展,并为此感到自豪! 最后,预祝校庆活动圆满成功!祝愿母校积历史之厚蕴,宏图更展!再谱华章! 2010届校友 周梦琦 2022年9月26日
责编:丰凯莉
来源:鼎城一中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