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新化(记者 邹畅宁 刘文 曾湘涛 通讯员 廖美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职业教育的系列决策部署,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政策、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全县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020年4月,县职业中专更名为“新化县楚怡工业学校”并正式挂牌,既是重树“楚怡”职教品牌、传承“楚怡”职教历史、弘扬“楚怡”职教精神的需要,更能进一步提升我县职业教育办学层次,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十年前,楚怡工业学校老校区校园面积不足50亩。2016年,县政府在财力极其紧张的状况下,统筹近2亿元采取“交钥匙”的方式启动新校区建设,2017年3月16日,新校区破土动工;2019年10月8日,新建的12栋楼交付使用,专项安排850万元用于实训设施设备装备;2021年,专项投入3000余万元用于老校区提质改造和校园文化建设,新老校区完全融为一体。学校现有学生7000余人,在职教师335人,校园面积245亩,相比7年前,学生人数翻了12倍,教师人数翻了2.5倍,校舍建筑面积扩大到5倍。
“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传承“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的楚怡精神,恪守“为干而学、在干中学”的办学理念。目前学校已经成为全省传承楚怡职教基因改革的样板校和示范校,成了全省“双优”中职学校。” 县楚怡工业学校副校长田申杰表示。
楚怡工业学校坚持以专业建设为切入点,结合新化农业大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文印之乡、电子陶瓷之乡的地域特色,着力打造湖湘特色专业,使专业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有效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学校服务国计民生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已经成为全省传承楚怡职教精神的县域职教改革样板校、示范校。
“自2017年来到新化县楚怡工业学校,我见证了学校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楚怡人团结奋进的拼搏。学校制度完善,学生朝气蓬勃,同事相处和谐,工作充实,能有展现自我才能的平台。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在这里充满了幸福感与成就感。” 县楚怡工业学校教师曾建平表示。
为了助推我县传统特色产业电子陶瓷产业,县人民政府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在楚怡工业学校联合共建现代先进陶瓷产业学院,学院设立“两区”“一园”“两中心”,致力于缓解新化电子陶瓷产业人才需求,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推进新化电子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学院挂牌并正式运行,开启政、校、行、企四元育人合作模式。根据共建协议,双方将联合培养企业所需“本科”“专科”“中专”三个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及产业技术工人。
“学校管理严格,既能掌握一技之长,又能对口升学,是一个展现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好地方。未来一年,我将充满信心的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的大学梦而努力拼搏。 ”楚怡工业学校高三学生曾艳婷说。
近年来,新化县紧紧围绕“传承楚怡职教精神、擦亮楚怡职教品牌”的使命任务,成立了新化县楚怡文化研究传承工作专班,承办了娄底市“楚怡”职教精神研讨会和全省第三届中职学校校长论坛,在楚怡工业学校设立楚怡大讲坛,建设了楚怡精神传承馆,在校园内全方位植入楚怡元素。目前,在校园的每一寸土地上,处处能感受到“为干而学,在干中学”的办学理念,在楚怡的每一寸光阴里,时时能体会到“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的楚怡精神,全县的职业教育事业,随着“楚怡”而蓬勃发展。
“作为全省职业教育的闪亮品牌,我们将自觉扛起新化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任,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进一步把学校的规模做大、质量做优、品牌做响,以一流的业绩迎接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 县楚怡工业学校副校长田申杰表示。
作者:邹畅宁 刘文 曾湘涛
责编:曹向潮
来源:新化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