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烈士祠在城正街318号,清朝时期这里是守备衙门。守备是五品武官,他的级别比县官要高一点,知县只有七品,而守备有五品,所以守备衙门比较大。在民国二年,湘潭县议会正式决定把守备衙门辟为刘烈士祠,以纪念刘道一。刘道一是刘揆一的弟弟,是刘方尧的儿子。刘道一年轻时跟马福益的关系非常好,他的年龄比马福益小,但马福益称他为“恩哥”,因为刘方尧曾经救过马福益。
刘道一,字炳生,湘潭人。1904年(光绪三十年)他加入华兴会,与刘揆一及黄兴等联络会党,策划长沙起义。长沙起义流产后,刘道一东渡日本。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会党首领马福益被捕遇难,然而马福益旧部肖克昌、李金奇等仍在积极扩大力量,准备重新起义。这一年7月,刘道一加入同盟会,当时湖南发生水灾,官僚士绅囤积粮食,使米价飞涨,饥民无路可走,刘道一、蔡绍南等乘机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由日本回湖南,联络会党,宣传同盟会纲领,策划在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三处同时起义。
1906年12月4日,萍浏醴起义爆发。萍乡的矿工是萍浏醴起义中的一支核心力量,而这支力量的骨干是湘潭的会党成员。当时萍浏醴起义震动了整个东南,据初步统计,清政府既派了陆军,也派了海军来剿灭这次起义军。海军的舰艇巡逻在九江和武汉之间,以防止革命党人渡过长江。面对几万军队围攻,起义军寡不敌众,起义失败了。
后来刘道一在衡山到长沙的路上,被清政府的捕快抓获了。捕快不认识刘道一,因为刘家两兄弟长得很像,错以为他是刘揆一,而当时清政府的通缉令上就是通缉刘揆一,于是清政府把刘道一当作刘揆一抓了。抓住以后,刘道一知道清政府把他认成了刘揆一,他也就顺水推舟称自己是刘揆一,准备代替哥哥受刑。
在狱中,刘道一一心想代兄一死,拒不招供革命党的情况,被日夜拷打,遭施酷刑。他满身血污,仍厉声严词: “我即便身死千次,也决不招供一字。”后来清政府发现了刘道一的真实身份,但没有拿到刘道一进行反清运动的证据,仅发现了刘道一腰上的一个小口袋里有一枚印章,上面有“锄非”二字,锄是锄草的锄,非是是非的非。
锄非二字的来历是什么?汉朝有个朱虚侯刘章,他当时反对吕后,所以刘道一就取名叫锄非,锄我非类。清政府判断刘道一的锄非就是反清,决定把他杀了,但又“师出无名”,只好以“莫须有”的罪名把锄非说成是反清,并借口说浏阳会党的起义要刘道一出城对口供。将刘道一抬出浏城桥,就到了识字岭,这里是个刑场。两刽子手把刘道一拖下来,顺手就砍,整整砍了四刀才把他的头砍下来。
刘道一牺牲的时候才22岁,他是同盟会成立以后领导大规模武装起义牺牲的第一个正式的同盟会的会员。同盟会最早牺牲的是刘道一,华兴会最早牺牲的是马福益,由此可见在民主革命时期,湘潭人做了很大的贡献。
当萍浏醴兵败的消息传到日本时,东京正是大雪天气,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将街巷屋宇全都染白了。黄兴携新撰成的《建国方略》踏雪往孙中山寓所请其过目,史称“上国父书”。两人谈起了萍浏醴之败,相对嗟叹良久。忽传来急促的敲门声,随着寒风刘揆一踉踉跄跄跨了进来,抱住黄兴大哭起来,说:“炳生死了,炳生死了。” 黄兴听罢刘道一的死况,与刘揆一相抱哭绝于地,孙中山在一旁揪然哀痛,长吁: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嘶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此时的黄兴仰面朝天,半响不语。望着窗外风舞雪乱的冬景,扬头缓吟:
英雄无命哭刘郎,惨淡中原侠骨香。
我未吞胡恢汉业,君先悬首看吴荒。
啾啾赤子天何意?猎猎黄旗日有光!
眼底人才思国士,万方多难立苍茫。
刘道一去世后,埋葬在湘潭县的花萼乡,也就是现在的白石铺乡。民国二年,湖南的革命党人决定把刘道一的灵柩移到岳麓山,现在岳麓山爱晚亭的西边,清风峡上的路边有一座比较大的坟墓,就是刘道一的坟墓。
辛亥革命胜利后,守备衙门的整个建筑成了刘烈士祠。临街的第一进是守备衙门的大门,门上挂着刘烈士祠的匾牌。第二进是大堂,挂上了四个大字“宏扬正义”。第三进是他的客堂,挂上了“成仁取义”。最后一进是刘道一的享堂,也就是他的牌位所在地。现在的刘烈士祠只留下了最后一栋,作为刘烈士祠的所在地。前面的几栋在50年代被房产部门作为私房改造对象,收作了公房。所以刘烈士祠这个建筑的范围,从我们现在看到的一栋到街边上都是。
责编:江佳峄
来源:这里是湘潭
专题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