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记者 陈旭东 摄)
湘潭在线10月12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超)全长1540米的城正街,并非平凡之路,它串起了历史的沧桑厚重与湘潭风物的温润之美。曾经“踏遍九衢灯火夜,归来月挂海棠前”的热闹景象虽已成为消散的历史烟云,但街道两边那些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依然留存至今。老街、老店、老房子、老故事……它们与城、城里的人共存于这片土地。或许,循着那些深深浅浅的历史足迹,越往前才越能探知它的肌理,感知它的温度。
“城里头”的历史
老湘潭人习惯称呼城正街为“城里头”。简短的口语表达背后,却是城正街近千年历史的延续和浸润。
城正街建于何时?至今无准确定论。相关史料记载,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湘潭县治迁于此。明万历4年(1576),知县吴仲奉命筑城,设6张城门,观湘门、文星门、通济门、熙春门、拱极门、瞻岳门,各建城楼,繁华一时。清嘉庆22年(1817)刊于《湘潭县志》的《湘潭城总全图》显示,当时的县治所在地宋家桥以西地区,正是现在城正街一带。
作为湘潭县治所在地,城正街曾长期是湘潭的政治经济中心,商贸十分繁荣,留下了“上湘广货下湘盐,舟到湘潭尽换添。通济门外神福酒,倒把子直过荆灊。”“水门巷外彩灯摇,总里灯来大埠桥。不羡九衢灯火夜,而今五月赛元宵。”“宁乡巷到花桥米,拱极门来安化茶。挑上河街夸铁色,湘潭名久重京华。”等佳话。
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湘潭县县城迁至易俗河,湘潭城区政治中心从河西向河东迁移,城正街才从热闹喧嚣中渐渐隐退。
“城里头”的老建筑
老街的故事总是隐匿在常人不及之处,需要用心寻找。而建筑,无疑是解读它的上好载体之一。
文庙,是城正街著名的地理坐标之一。这座始建于南宋绍兴初年的封闭式院落建筑,原为祭祀孔子的专门场所。几百年前,这里“晨钟暮鼓,香火极盛,顶礼膜拜者接踵如蚁”。如今,昔日人影笑声皆远去,历经沧桑的文庙依然安静地固守在闹市一角。
“文庙是湘潭县的儒学教官衙署,也是地方学宫的所在地。香火鼎盛,儒学气息深厚,明清两代培养进士多人。除此之外,文庙还是近代学生运动的中心。1926年工农运动兴起,湘潭县第一届学生代表大会在文庙召开。解放前夕,湘潭地下党组织经常在文庙开展活动,商讨如何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迎接湖南解放。”说起文庙的历史,在雨湖区城正街街道办事处工作的陈光明如数家珍。遗憾的是,经历多次战火和重修、重建,文庙终究没能抵得过岁月侵袭,现为湖南科技大学雨湖校区内一座并未重用的建筑,偏居一隅,略显落寞。
与文庙一墙之隔的东边,原是赫赫有名的昭潭书院。透过《昭潭书院赋》上的一段文字,我们或能领略它辉煌的过往:“此固一邑特佳,与碧泉、锦湾竞秀;抑亦三湘最胜,同橘洲、枫浦而不群者也。则有名流硕彦,学士大夫、寻芳选胜,歇马停车。”在湘潭市政协常委、研究室主任张作奇看来,我市所有书院中,始建于康熙59年(1720)的昭潭书院无疑是规模最大的。
1902年,因为科举制的式微,昭潭书院被改为昭潭高等小学堂。1944年,湘潭沦陷,昭潭书院旧址被日军摧毁了三分之二。1947年,昭潭书院修复作为湘潭县中女生部校舍。上世纪50年代,昭潭书院被拆除。
城正街318号的刘道一烈士祠,是城正街一处散落的遗迹。局促的巷道两边,被民房及旧家具挤压得仅容二三人过身,谁曾想还藏着有名的刘道一烈士祠。
刘道一,字炳生,号吉唐,又号锄非,祖籍湖南衡山,在湘潭出生成长,曾留学日本。历任华兴会和同盟会书记、干事。1906年在领导萍浏醴起义中被捕就义,是同盟会会员中为中国民主革命牺牲的第一人。刘道一牺牲后,孙中山、黄兴等人极为悲痛,曾写诗哀挽。辛亥革命后,他被追认为烈士,迁葬于长沙岳麓山。1913年,根据孙中山先生指示,湘潭县议事会将原湘潭县守备衙门改为刘道一烈士祠,原有房屋三进40余间,今仅存后进七间,并经过改造,是湘潭重要的辛亥革命文物。2014年,刘道一烈士祠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推开铁门,走进刘道一烈士祠院内,主道上的嘈杂并没有波及这里,陈旧的院落里,幽静得能听到叶落的声音。在院内靠右的房间里,我们见到了76岁的刘成亮和伍利萍老人。刘成亮是刘道一哥哥刘揆一之孙。1984年,夫妻俩放弃湖北武汉的福利房,来到城正街守护着刘道一烈士祠,至今已36年。
“原来的烈士祠占地约1亩,里面有爷爷亲手种下的5棵柚子树。”来湘潭30多年,伍利萍的湘潭话已说得很溜。她告诉我们,两个儿子早已参加工作,现在一个在长沙,一个在深圳。她和老伴为了守护烈士祠,从来没有离开过湘潭。
“刘道一是中国同盟会会员为革命捐躯的第一人,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祭奠辛亥先烈。我们每次去岳麓山拜祭叔公(指刘道一)时,都能看到墓前放满了花圈。”刘成亮说,这让他和家人倍感欣慰。
从刘道一烈士祠出来,沿街道向东行,随意转进路两旁的小巷子,依次可找到原湘潭县彩印厂、湘潭县粮食局、湘潭县武装部、湘潭县招待所等遗留建筑,从它们留下的斑驳痕迹中,不难想象曾作为中共湘潭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及县直各部门办公地点的城正街,数十年前有多么热闹。如今,大多建筑已人去楼空,有的甚至空置多年。
除此之外,城正街里头还有“唐氏义门”、龚承钧故居、南楼、思过楼、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三义井、毛福昌号、郭氏始祖墓庐、天主教堂、曙光学校、古城墙等历史遗迹。然而,还有更多的古迹看不到了。如,何腾蛟殉难前被关押、吴三桂毁佛铸炮的西禅寺、塔公寺,以及各种园林庙宇、会馆等等。
抗日将士阵亡纪念碑。(记者 陈旭东 摄)
期待老街焕新颜
穿街走巷,只为寻觅老街记忆。
如今,城正街三四米宽的街道两旁紧挨着米粉店、修理店、食品店、服装店,人来人往之景跟其他街巷无异。一路走来,我们一边感叹,经历千年更迭和重生后,城正街已隐褪了她的历史本色,在时间的冲刷下,关于那些温热的过往,恐怕不久只能透过历史书籍才能一一重温。
如何留住她的生命和温度?这是一道亟待我们回答的问题。
责编:江佳峄
来源:湘潭在线
专题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