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新华社聚焦防汛抗旱栏目报道了耒阳市抗旱工作。
文章从引水:因地制宜为农田“解渴”、护水:管护渠道 调解纠纷、节水:点滴珍惜 科学利用等三个方面报道耒阳市抗旱保丰收工作。现将报道《聚焦防汛抗旱|引水·护水·节水——湖南耒阳抗旱一线见闻》原文转发。
聚焦防汛抗旱|引水·护水·节水——湖南耒阳抗旱一线见闻
9月18日上午,地处湖南省“衡邵干旱走廊”东段的耒阳市,气象部门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当天白天耒阳市最高气温将升至37摄氏度以上,请加强防范。
耒阳市连续无有效降雨天数已达70余天。在旱情面前,当地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多方引水、严格护水、节约用水,全力抗旱保丰收。
引水:因地制宜为农田“解渴”
记者近日在耒阳市多处稻田、果园、油茶林采访看到,山塘和水渠有水可抽,晚稻生长基本正常,山林满眼苍翠。
远处是耒阳市先进种植业专业合作社的油茶林。新华社记者 明星 摄
“这是从欧阳海灌区支渠引过来的河水,600多亩开裂的稻田得救了。”9月16日傍晚,耒阳市余庆街道栗梓村党员李爱兵和施工队正在对新砌的渠道两侧护坡进行养护。
这段渠道全长500米左右,因年久失修,周边农田只能“望天收”。李爱兵高兴地告诉记者,8月份以来,当地组织两个施工队加班加点施工,如今渠道已通水,村里的农田由“望天收”变成了“旱涝保收”。
当前,耒阳市安排抗旱工程190处,加紧实施了一批抗旱救灾应急水利工程,市应急管理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等部门组织抗旱服务队深入生产一线,因地制宜采取水库放水、修渠引水、泵站提水及河库联调等措施,为农田“解渴”。
耒阳市先进种植业专业合作社在哲桥镇种植了1万余亩油茶林,炎炎烈日下,油茶树的生长态势和常年大体持平。合作社负责人徐仲陆介绍,自从今年哲桥镇兴修渠道从欧阳海灌区引水后,山塘蓄水较为充足,用水更方便了。
偏远山区引水较为困难,耒阳市应急管理局近期紧急采购了10台抽水泵,加上原来储备的10台,30名应急救援队员每天驾车带着20台抽水泵,深入田间地头,为干旱缺水的农作物和树苗送上“救命水”。
护水:管护渠道 调解纠纷
欧阳海灌区灌溉耒阳市27.3万亩农田,是当地农田灌溉的重要命脉。近年来,耒阳市不断加强灌区的渠道维护和供水管理,畅通输水“最后一公里”。
“通过修渠、清渠、护渠等一系列工作,能够浇灌更远更多的田地。”耒阳市市长尹立鑫说,合理调配水资源是抗旱救灾的关键一环。
9月16日,耒阳市哲桥镇镇长段文冬在巡查渠道,清理水面的杂物。新华社记者 明星 摄
“有些村民想多灌一点,有些村民想早灌一点,有些村民浇了农田还想浇果园。”耒阳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张亮介绍,“全市统一调配灌溉用水,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又减少了因用水产生的矛盾纠纷。”
欧阳海灌区日前开启了“轮灌”模式,在灌溉顺序上,实行“四先四后”,即先灌下游后灌上游,先灌远田后灌近田,先灌高田后灌低田,先灌干田后灌湿田,确保农业灌溉需求的同时也防止了水资源浪费。
节水:点滴珍惜 科学利用
旱情发生以来,耒阳市除采取“蓄、引、提、调”等抗旱工程措施外,还注重在节水措施上下功夫。
“现在每一滴水都特别珍贵。一块稻田湿润之后,就换另一块干涸的稻田浇水。”耒阳市哲桥镇太阳村村民陈辉说。
9月16日,耒阳市哲桥镇太阳村村民陈辉在抽水浇田。新华社记者 明星 摄
陈辉一家种了60多亩田。为了浇水方便,他搞起了“小发明”,将水泵装在旋耕机上,既可以利用旋耕机的柴油动力抽水,还可以自由移动,较好地解决了灵活抽水、浇水的问题。
旱情之下,湖南安龙百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哲桥镇承包的600多亩柑橘园,由于安装了喷灌设施,柑橘树长势良好,枝头结满了果实。公司负责人陈燕军告诉记者,喷灌节约了70%的用水量,人力成本也大幅度下降。
当前,耒阳市大力推行节水灌溉,进行水源管控,科学有序用水,最大限度发挥水资源的灌溉效益,全力夺取粮食丰收。为防止用水中的“跑、冒、滴、漏”,各个灌区管理所还组建渠道抢修疏通突击队伍,对巡查中发现的渠道开裂、沉降等漏点及时进行防渗漏处理,力争每一滴水都能流入农田,滋润禾苗。(记者明星)
责编:周紫红
来源:新华社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