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县湘江源瑶族乡:包粽子 庆中秋
新蓝山 • 乡镇
2022-09-09 22:02:2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9日讯(通讯员 赵彬 潘有娣 马婧)中秋吃月饼是我国各个地方的传统习俗,但在蓝山县湘江源瑶族乡,当地瑶胞除了吃月饼、赏明月外,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传统,那就是包粽子。
一大早,湘江源瑶族乡桐村村民王桂兰就和左邻右舍的姐妹们一起来到屋后的山上,采摘新鲜的粽叶。待采摘完粽叶后,王桂兰便把事先准备好的稻草烧成灰,这是制作瑶山灰水粽子的关键所在。据老一辈人介绍,包粽子本是端午节纪念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习俗,但由于当时信息传递速度慢,消息传到蓝山县时已临近中秋。而蓝山县地处山区,糯米出产较晚,农历八月里粽叶刚好采摘,于是就将包粽子这一习俗推迟到中秋。时至今日,瑶乡村民一直保留着中秋节包粽子、吃粽子的古老习俗。
在大瑶山,当地瑶胞一直沿袭祖辈制作粽子的方法,其制作流程简单而讲究,主要包括烧稻草灰、取碱水泡糯米、粽叶包糯米、用碱水大火烧开、小火慢煮等工序。王桂兰说,粽子好吃的关键就是一定要选用陈年稻草,这样过滤后的碱水更浓,包出来的粽子更香糯,保存时间也更长。
王桂兰告诉记者,包好后的粽子要用棕条捆好,然后放入大锅中,用剩余的碱水熬煮六至八个小时。煮熟的粽子色泽金黄,十分鲜嫩,咬上一口,软软糯糯,唇齿留香。中秋佳节,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大自然的馈赠,感受丰收的喜悦和舌尖上的快乐。
作者:赵彬 潘有娣 马婧
责编:陈昊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专题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