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nore-error/1&pid=15316551)
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考察,首站来到郴州,殷殷嘱托郴州,“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把郴州发展好”。郴州牢记总书记嘱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亮丽答卷,本报特开设“领航中国·郴州篇”专栏,展示郴州两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和喜人变化,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激情,凝聚郴州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8月28日,郴州市六中观山学校(一期)竣工仪式举行,这里可提供学位1440个;8月31日,该校迎来了第一批新生。
同样,郴州市桂门岭小学刚交付使用不久,2022年秋季共开设24个教学班,有效解决1100个学位。
船洞小学二期也如期交付使用,有3栋教学楼、36个教学班,为周边提供2000个学位,大大缓解五岭片区学位压力……
近三年,我市累计投入295723万元,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78所,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72125个,有效巩固了义务教育大班额消除成果,全力建设“家门口的好学校”。其中,仅2022年(截至8月底)已投入97375万元,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29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4760个。
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受益的是学生,也是家长。
“我家小孩现在出门走几分钟就是学校,一放学我就知道,等一会小孩自己回来,不用家长接送。”市民蒋女士家住船洞小学附近,她说,学校2021年9月开学之后,为附近的家长解决了大难题。“以前我们这里划片属于市三十九完小。”她说,“算了一下,小孩从家里步行到三十九完小上学,比现在要多花将近半个小时。那么远肯定要接送才放心,我们上班就好赶,现在小孩自己去上学,省事多了。”
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也推动着“城市挤、农村弱”的问题得到解决,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到优质教育。
2021年9月,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芙蓉学校正式开学,24个教学班、1080个学位,让山区孩子学有所教。开学那天,学生家长李五斤参观了校园,被明亮的教室、宽敞的操场深深打动。“这和我们当年读书的环境天差地别。”他说,国家越来越重视乡村教育,自家孩子很幸运,希望孩子能在这里继续努力上进、成长成才。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离不开一个“秘籍”——我市采取四统筹的方式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位、推进学校建设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我市把学校布局与城市发展统筹起来,制定了《郴州市城区学校布局专项规划(2010—2030年)》,启动了《郴州市城区学校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规划编制工作;把增加学位与强师优教统筹起来,从2015年起,市委、市政府每年表彰重奖一批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并大力创新教师招录方式,着力补齐师资不足的短板,还扩大市级公费定向培养教师规模,鼓励引导定向委培教师回原籍教书;把控制班额与规范招生统筹起来,注重阳光招生、规范招生,着力从源头上控制“大班额”的形成;把城市教育与乡村教育统筹起来,大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建共享,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大力推行“强校带弱校、公办带民办、城市带乡村”行动,实施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集团化办学或学校联盟,全面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目前,市中心城区已经建立23个教育集团,包括4个市直教育集团,通过集团化办学将优质教育资源快速植入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
责编:邝东昱
来源:今日郴州
专题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