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追梦人|邓科军:科创“筑梦师”
龙源临武 • 要闻
2022-08-31 15:10:24

邓科军是临武一中高级工程师、机器人工作室指导老师,4年时间,他从机器人技术“小白”,成为带领学生们斩获各大比赛奖项的“大师”,用心用情引领临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发展,为孩子们畅游科技世界点亮了一盏扬帆远航的灯塔。

在临武一中机器人室,邓科军正在指导学生们做实验、搭建编程,在他们的操作下,各色各样的机器人开始“活跃”起来。

2002年,邓科军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担任信息技术教师。今年,已经是他在一中任教的第20个年头。邓科军告诉记者,之所以如此执着信息技术科学,是因为小时候受的影响。

任教期间,除了基本的教学以外,闲暇之余,邓科军还将自己研究机器人这一爱好传递给与他有相同爱好的青少年学生。

“其实,在这之前我并没真正接触过机器人教学,只是在网上了解过,说实话心里很期待也很紧张,怕不能胜任这份工作,但机器人一直是我从小的梦想,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也喜欢机器人,这也成为我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 。”2018年4月,临武县科协在临武一中创建了全县首个机器人工作室,邓科军被遴选为指导老师。

虽然有了可以实现梦想的“踏板”,但万事开头难,2018年,机器人在临武几乎是零基础,邓科军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逛网站、泡论坛、与厂家工程师交流,竭尽所能地查阅各种资料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理论体系,带着学生在一次次实践中积累实战经验。

邓科军回忆,工作室组建之初只有两名学生,一切只能从最基础的设计开始。当时,为了完成一个定点投递任务,别人花十几次就可以调试好,但是他们却足足花了两个星期,调试了200多次才成功。

邓科军从小就患有强直性脊椎炎,久坐、久站和弯腰对于他的身体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不能弯腰就跪在地上,长时间的手撑跪地导致膝盖和指关节长满了茧,可他从不与人多言,为了帮助学生解答疑惑,常常忍着疼痛一点一点引导启发。很快,他们迎来了第一次“考试”。2018年5月20日,邓科军临危受命,带队参加湖南省第11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当得知要参加这次竞赛时,心里既高兴又忐忑,当时,我们机器人工作开展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设备也十分欠缺。但是,有这么好的机遇,我们也不想放弃,只能硬着头皮上。一个月的时间里,队员们每天在寝室、课堂、实验室之间往返,嘴里念着机器人、心里想着机器人、梦里头都是做机器人实验的情形。但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在比赛前一晚,当大家在实验室进行最后的强化训练时。突然,周围陷入一片漆黑,所有设备停止工作,关键时刻,工作室停电了!

付出终有回报,在那次省赛中,邓科军带领的临武代表队取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开启了临武一中科技创新教育的新篇章,首战告捷,也极大鼓舞了他们的士气。

首战告捷后,邓科军更加热切地投入到了机器人教育,每天都激情满怀,干劲十足,全力以赴研究活动内容和创新教育方法。

“他非常敬业、非常尽职,是一个会开动脑筋创新思维的人。邓科军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向科技进军,在工作中也确实做到了。正是因为他具备扎实卓越的功夫,学校的机器人发展才能实现从零到有,从有到强,由强到更强。”他的努力和付出,同事们都看在了眼里。

在教学上,邓科军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创”和“造”,让学生不再是“参与者”角色,而是“创造者”角色。多年奋斗,邓科军已经成为了科创“筑梦师”,帮助孩子们把一个个奇思妙想变成现实。他说,机器人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感受到机器人制作的快乐,拥有不惧失败、勇往直前、追求真理、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他独特的教学方式,也让学生收获颇多。

机器人小组成员陈烨萱、陈思汗表示,在学习机器人的过程中,邓老师不会一味地照本宣科,而是通过引导,带领大家去探索,让学生主动去开发,去发现。

由于专业师资的缺乏,邓科军还承担起县三中、六中、一完小、三完小、六完小等不同学段学生的培训任务,每天都是最早来到机器人工作室,最晚离开的那个。由于机器人设备的价格昂贵,少则几千,贵则上万,很多乡镇学生根本没机会接触机器人教育。为了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让乡村学生同样有机会接触到AI智能设备,邓科军还组织四中、五中的学生参观工作室,指导、带领他们参加县、市级机器人竞赛。

功夫不负有心人,邓科军带领的团队,先后在2020年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021年二十二届湖南省中小学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上获得省级一等奖,并在2022年第十四届湖南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总分位居榜首,斩获了一个又一个国省市荣誉。

四年来,在临武县科协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临武一中机器人工作室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工作室竞赛学生由最初的2人发展到现在的40余人,邓科军也从机器人“小白”,成为了业内“名师”,多次被评为全市“优秀机器人教练员”“优秀指导教师”。

“科技创新和科技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我国也一直在提倡科教兴国,科教兴国的关键就是教育为本,作为老师,我会带着对机器人、对科学的这份热爱,继续做好教学和科普工作。”邓科军表示,今后会继续和学生一起探索科学的魅力,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科技人才回到临武,一起为这份事业拼搏努力。

从无到有的突破,无不浸染着邓科军的梦想与汗水,他用自己智慧和勤奋找到了打开临武机器人领域大门的钥匙,引领全县青少年进入信息技术的新世界,带领临武青少年机器人战队一路扬帆远航。

作者:雷婉婷(见习)

责编:邝东昱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科技追梦人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陆“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